第287章论佛道宝玉强分辨
作者:高山兮流水兮   穿越红楼梦的真缘最新章节     
    贾政,一位身份尊贵的家族长者,正在扶着他母亲贾母的灵柩,沿着南方的道路前行。他们的目标是把贾母的遗体送回老家安葬。然而,他们的行程并不顺利。
    他们遇到了一支正在班师回朝的军队,占据了大部分的河道,导致贾政他们的船只无法快速前行。这让贾政感到焦虑,他们在河道上等待的时间越长,他的心情就越是烦躁。由于无法确定具体起程日期,这让贾政的心情再次变得烦躁起来。他开始担心他们的盘费是否足够,毕竟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无奈之下,贾政决定写一封信,派人送到亲戚赖尚荣那里,向他借五百两银子。他希望这笔钱能够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他还特别吩咐了那个人,让他沿途接应,以便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需要。
    几天后,贾政他们的船只前进了十几里。此时,去赖尚荣那里借钱的人回来了。他追上了贾政的船,将赖尚荣的回信交给了贾政。
    赖尚荣在信中诉说了他的困境,表示他现在手头也很紧张,无法借给贾政他们五百两银子。不过,他还是尽力帮助了贾政,在信中附上了五十两银子。
    贾政在看到这份书后,感到极度的愤怒。他立即命令家中的仆人立刻将书送回去,并且要求他们将原来的书也一并带回来,同时告诉他不必再费心了。面对这样的命令,那个仆人无奈之下,只能回到赖尚荣的任所。
    赖尚荣接过了书和银两,内心却满是苦闷。他明白自己的行事方式不妥,已经惹恼了贾政,后果难以预料。于是他又取出了一百两,希望仆人能帮忙把这些银两带去贾政那里,并在贾政面前为他美言几句。然而,仆人并未答应他的请求,只留下了五十两,随即离去。
    赖尚荣心中焦虑不安,立刻写信向家中报了此事,希望父亲能设法向贾府解释,以获得贾府的谅解。于是赖家便拜托贾蔷、贾芸等人在王夫人面前为赖尚荣求情,希望能得到贾府的宽恕,保住赖尚荣的官职。
    尽管贾蔷深知这不可能,但他还是在一天后回复赖家,谎称是王夫人的意思。同时赖家也一边请求休假,一边派人到赖尚荣的任所,让他以生病为由辞去官职。这一切,王夫人并不知情。
    在这个地方,王夫人的心情变得十分烦闷。她的心感到一阵剧痛,于是叫来丫头扶着她,勉强走回自己的房间躺下。她告诉丫头们不要叫宝玉和宝钗过来,只是说她会睡一觉就好的。然而,她自己也无法摆脱这种烦闷的情绪。
    就在这时,她听说李婶娘来了,但她却没有时间去接待。贾兰走进房间,向王夫人请了安,然后告诉她:“今天早上,爷爷那里派人送来了一封信。外面的小厮们把信传进来的。我母亲接了信后,正准备过来,但因为我老娘来了,所以叫我先过来把信呈给太太看。我母亲回来后就会过来回复太太。还说我老娘也要过来呢。”说着,贾兰一边把信呈上给王夫人。
    王夫人一边接过信,一边问道:“你老娘来做什么?”贾兰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看到我老娘说,我三姨儿的婆婆家有什么消息来了。”王夫人听了这话,突然想起之前她曾经给甄宝玉提过李绮的事情,后来还举行了订婚仪式。她猜测现在甄家可能要娶李绮过门,所以李婶娘才会过来商量这件事情。想到这里,王夫人点了点头。
    接着,她开始拆开书信。信上写着:
    近因沿途俱系海疆凯旋船只,不能迅速前行。前接到琏侄手禀,知大老爷身体欠安,亦不知已有确信否?宝玉兰哥场期已近,务须实心用功,不可怠惰。老太太灵柩抵家,尚需日时。我身体平善,不必挂念。此谕宝玉等知道。月日手书。蓉儿另禀。
    王夫人看完后,将书递给贾兰,说道:“你拿去给你二叔看看,然后再交给你母亲。”这时,李纨和李婶走过来,打过招呼后,王夫人请她们坐下。李婶娘告诉大家,甄家想要娶李绮。大家商量了一会儿。李纨问王夫人:“太太看了我公公的书信了吗?”
    王夫人答道:“看过了。”贾兰把书信拿去给他母亲看。李纨看到书信后,说道:“政老爷他们辛苦了,我们家里的人可要安分守己,守好家庭”。
    李婶娘向贾政询问了在路上的情况。李纨对贾兰说:“你看到了吗?考试的日子快到了,你爷爷急得不得了。你赶快把书信拿去给你二叔看吧。”李婶娘说:“他们两个人又没有进过学堂,怎么可能参加考试呢?”王夫人解释道:“他们两个人的祖父在当粮道时,给他们两个人捐了监生资格。”李婶娘听后点了点头。贾兰拿着书信出来,去找宝玉。
    宝玉送别王夫人后,手中拿着《秋水》一文,正在仔细品味。宝钗从内室走出,见他看得津津有味,便走过去一看,见到这篇文章,心中不禁烦躁。她深知宝玉把这些超脱世俗的话语当作一件正经事,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看着宝玉的神情,她知道劝说无用,便坐在宝玉旁边发愣。宝玉见她这样,问道:“你怎么了?”宝钗回答道:“我想你我既然结为夫妻,你便是我终身的依靠,但这并不仅限于情欲,所以有些事情我不会怪你。说起荣华富贵,确实不过是过眼云烟,但自古以来,圣贤之人都是以人品为重。”
    宝玉没有听完,便将那书本搁到一旁,微笑着说:“你一直强调人品根柢,说什么古圣贤,却不知道古圣贤曾说‘不失其赤子之心’。但赤子有什么好处呢?不过是无知无虑无贪无忌。我们生来就陷溺在贪嗔痴爱中,像污泥一样,怎么可能跳出这尘网。如今才明白‘聚散浮生’四字,古人虽说了,却没提醒过一个。既然要讲人品根柢,谁能达到那太初的境地呢!”
    宝钗回应道:“你说‘赤子之心’,古圣贤的赤子之心其实是忠孝,而不是离群索居、无关无系。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这所谓的赤子之心,其实不过是‘不忍’二字。如果你方才所说的,忍心抛弃天伦,那还成什么道理?”
    宝玉点头笑道:“尧舜不强巢许,武周不强夷齐。”宝钗不等他说完,便道:“你这个话越发不是了。古来若都是巢许夷齐,为什么如今人又把尧舜周孔称为圣贤呢?况且你自比夷齐,更不成话。伯夷叔齐原是生在商末世,有许多难处之事,所以才有托而逃。当此圣世,咱们世受国恩,祖父锦衣玉食,况你自有生以来,自去世的老太太以及老爷太太视如珍宝。你方才所说,自己想一想是与不是。”宝玉听了也不答言,只有仰头微笑。
    宝钗又劝道:“你既理屈词穷,我劝你从此把心收一收,好好地用功。但能搏得一第,便是从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
    宝玉说:“其实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从此而止,不枉天恩祖德”却依然未脱离其核心含义。”宝钗还没来得及回答,袭人便插话道:“刚刚二奶奶提到的古圣先贤,我们也不太懂。我只知道我们这些人从小就跟着二爷,费了很多心思,按理说也该如此。但二爷也应该多体谅我们。况且,二奶奶在老爷和太太面前尽了不少孝道,即使二爷不以夫妻之情为重,也不该辜负了人心。至于神仙那一套,完全就是胡说八道,谁见过真的神仙下凡呢?那个和尚净说些莫名其妙的话,二爷你就信了。”宝玉听后,低头不语。
    袭人还想继续说下去,突然听到外面有脚步声。隔着窗户问:“二叔在吗?”宝玉一听是贾兰的声音,便站起身说:“进来吧。”宝钗也跟着站了起来。贾兰笑容满面地进来给宝玉和宝钗问了好,也问候了袭人——袭人也回问了他的近况——然后递上了一封信给宝玉看。宝玉接过后读了读,低头不语
    ,若有所思地沉默着。贾兰便问:“叔叔,爷爷信里是不是让咱们好好念书?叔叔这一阵子是不是都没作文章?”宝玉笑道:“我也要写几篇文章练练手,好去争取功名。”
    贾兰道:“叔叔既然如此,就替我拟几个题目,我跟着叔叔学学,也好去应个卯,别到时候交白卷让人笑话。不但笑我,人家连叔叔都笑。”
    宝玉道:“你也不差。”贾兰听罢,便告辞回去。宝玉仍坐原处,贾兰侧身而坐。两人聊起文章来,越说越高兴。宝钗见他们爷俩聊得这么欢,便进屋去了。她心里琢磨着,宝玉此时可能是开窍了,只是他刚才那句“从此而止”不知是什么意思。宝钗还在犹豫,袭人已看出贾兰爱讲文章,一提到科举,更是兴致勃勃。袭人心里暗喜:“总算把四书讲通了!”此时,宝玉和贾兰正讲着文章,莺儿端来茶,贾兰起身接过茶,又聊了些科举的规矩,还邀请甄宝玉一起来,宝玉也欣然同意。不久,贾兰告辞回家,并将所拟的题目留给了宝玉。
    宝玉笑着拿着书走进来,递给麝月收好,然后他收起那本《庄子》,并把几部他最得意的书,如《参同契》《元命苞》《五灯会元》等,让麝月、秋纹、莺儿搬到一边。
    宝钗对他的举动感到很奇怪,想试探他,便笑着问:“不看这些书倒是正事,但为何要搬开呢?”宝玉答道:“我现在才明白,这些书都不算什么,我打算全部烧掉,这样才能彻底干净。”宝钗听后异常欣喜。
    宝玉口中微吟:“内典语中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丹。”宝钗并未听清,只听到“无佛性”“有仙丹”几个字,心中更加疑惑,并观察他的反应。宝玉命令麝月、秋纹等收拾一间静室,把那些语录名稿及应制诗等都放在静室中,他自己也开始认真地用功。宝钗这才放心了。
    此时袭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便悄悄笑着对宝钗道:“奶奶说话真透彻,只一番讲究,就把二爷劝明白了。可惜临场太近了。”宝钗点头微笑:“功名自有定数,中与不中不在用功早晚。但愿他从此一心走正路,不再沾染邪魔。”
    见房里无人,宝钗悄声道:“这一番悔悟虽好,只怕二爷又与女孩儿们打交道,重蹈覆辙。”袭人道:“二爷自从信了和尚,才冷淡了这些姐妹。如今没了信仰,真怕又犯旧病。我想奶奶和二爷原不大理会,雪雁走了,如今就剩莺儿等四人,五儿有些狐媚,他妈求了大奶奶和奶奶,想把她嫁出去。但两天没见她。麝月、秋纹虽没别的,可二爷那几年都玩过。算来只有莺儿二爷不太理会,况且莺儿稳重。我想让莺儿带着小丫头们服侍就够了,不知奶奶意下如何。”宝钗道:“我也顾虑这些,你说的倒不错。”从此便派莺儿服侍。
    那宝玉便不出房门,每日差人去给王夫人问安。王夫人见他那般情形,自然满心欣慰。到了八月初三,这一天是贾母的冥寿。宝玉早晨前去拜了贾母,随后回到静室。午饭后,宝钗、袭人等跟随邢、王二位夫人在前厅闲聊。宝玉则静坐在静室中,心神专注。突然,莺儿端着果盘进来,说:“太太叫人送来给二爷的。这是老太太的克什。”宝玉站起答应后,又坐下,示意莺儿放在一旁。
    莺儿偷偷告诉宝玉:“太太夸二爷呢。”宝玉微笑不语。莺儿又说:“太太还说,二爷只要一用功,赶明儿进场考试出来,明年再中进士,做官了,老爷太太的心愿就都实现了。”宝玉只是点头微笑。
    莺儿回想起往事,说道:“真要二爷中了进士,那可是我们姑奶奶的福气呀。二爷还记得在园子里,叫我打梅花络子时说的话吗?我们姑奶奶带着我,不知能到哪户有福的人家去呢。如今二爷是有福之人呀。”
    宝玉听到这,心又动了,连忙收敛心神,微笑说:“这么说,我是有福的,你们姑娘也是有福的,你呢?”莺儿羞红了脸,犹豫地说:“我不过是个丫鬟,一辈子都是丫鬟罢了,有什么福气呀!”宝玉笑道:“能够一辈子做丫鬟,你的福气比我们都大呢!”
    莺儿觉得宝玉又在说疯话了,怕引出他的病根,打算告退。玉笑着拦住她,说:“傻丫头,我告诉你。”后事如何请听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