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各位书友
作者:吃饱除人   藩乱最新章节     
    各位藩王好啊。
    感谢各位藩王,对本书的认可。
    写着写着,就20万字了,成绩还是不咋地,应该是我文笔不足吧。
    周士相的戏份,在这一章后,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周士相这个人物,在史书上是没有记录的,你们也可以说,是我虚拟出来的。
    但是,他又是真实存在的。
    “周士相”这三个字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是在广东这片汉土上,誓死抗击外敌入侵的那群人。
    他是说出“顽民无所为,将欲存中国于一隅,全礼义于百世,岂徒惜此数茎顶上毛而已”的广宁伯王兴。
    他是广宁伯殉国后,继续在海上游击抗清四十年、直至康熙三十七年,才被彻底剿灭的汶村明军余脉刘伯龙。
    他是耿仲明的好友,在面对耿继茂招降时,仰天大笑“吾与汝父别皮岛时,肯降心向北,今分藩开府,岂足道哉!大明遗臣,力尽而死,夫复何言”的海康伯李明忠。
    他是在德庆杨柳沙之战中,负伤多处不愿投降,跳江自尽的封川伯何兆宁。
    他是率部激荡于南海,被俘获至广东后,笑而受刃的凌海将军陈奇策。
    他是在凌海将军殉国后的十九年间,仍然誓死不降的林铁腰、牛头杠、王自新。
    他是奴仆出身、但拒不剃发,在海上游击反清,战败后与儿子一起殉国林伯岳。
    他是为陈奇策筹措船只,在崖门接应陈奇策时被清兵发现,但宁可跳河自尽的新会秀才林郁豹。
    他是一面抗清、一面为永历朝廷提供资金,屡屡击败清军,最后被叛徒出卖,不屈遇害的靖夷将军邓耀。
    他是在邓耀殉国后,加入郑成功麾下,收复龙门岛坚持抗清至永历三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在台湾郑氏投降后,率领最后的三千明军南下越南却被部下黄进杀害的杨彦迪。
    他们是继续以龙门岛为基地,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七年,最终兵败殉国的方云龙、朱权。
    他是因迁界禁海而逼反的疍民首领、恢粤将军周玉。
    他是明知必死情况下,仍主动请缨入清营劝降尚可喜、耿继茂,事不成被捕的七旬老人。
    行刑手杀他之前,欲去其冠,可他却说完“吾头可断,冠不可去”后坦然受刃的富川总兵冯耀。
    他是攻打广州兵败后,在清远守城十日,城破被捕,写出“崖山多忠魂,先后照千古”的陈邦彦。
    他是兵败被捕后,在面对清将的威逼利诱时笑称:“即禅我以清朝天子,犹且不屑。拘拘官爵,岂足云乎?”的张家玉。
    他是兵败被捕后,面对杀子威胁,仍宁死不愿变节的陈子壮。
    他是清军南侵时,毁家纡难、起兵抗清,利用自己的渠道为各路义军提供马匹,追随李定国,最终死在新会之战的马贩子黄鹤鸣。
    他是兵败被俘时,趁清军不备,暴起咬死一同被俘的儿子咽喉,喊出“生为朱家臣,死为朱家鬼,家臣子不作虏奴也!”的东山副总兵朱家臣。
    他是一门八兄弟、其中七兄弟及族中子侄皆为大明尽忠而死、只剩老四施焜然兵败后,为了奉养老母,带着老母与儿子施雄基一同遁入山中隐居、带发而终的广州施氏家族。
    他是尚、耿攻广州城时,宁可力战而竭、也绝不逃亡,在临终前喊出“臣力竭矣,一死以报国。凡我羽族不许食清禄,违者不昌。”全家百余口同死的回族军官羽凤麒。
    他们是与羽凤麒同死,被称为“教门三忠”的回族军官马承祖、撒之浮。
    他们是在280年后,在日寇入侵时,义无返顾地奔赴抗日前线的十九路军将士们。
    抗战14年,百万粤军,三千归来。
    粤地家家挂白陵。
    ……
    太多太多了。
    写不尽的英雄泪,道不完的孤忠心。
    我们随手一翻,便是他们的一生。
    “捍国守土”这寥寥几字,却是他们毕生的信仰。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他们的伟大。
    我文笔不足,写不完他们的一生。
    还请各位读者朋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