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军头是怎么诞生的
作者:吃饱除人   藩乱最新章节     
    从广州来普宁县支援的藩兵,大多是北人,他们听不懂城下那群南蛮汉子在喊些什么。
    他们也不屑知道。
    他们是骄傲的汉军镶蓝旗,是高贵的旗人,没必要去知道南蛮们的语言。
    南蛮子若有不服,那就杀到服。
    作为东江老兵的后代,当年随太宗皇帝入关,也是从北一路打到南,攻城掠地,无一不是身经百战。
    虽然四十年过去了,汉军镶蓝旗的主力也从原本的祖辈、父辈变子、孙辈。
    但子孙辈的藩军,不仅没有削弱战斗力,反而是在继承了祖辈的凶狠和战斗技巧上,又更加年轻、活力,使得平南藩军战斗力更加强悍。
    南兵太弱了。
    他们胆小,怯弱,甚至有些连马都不会骑。
    乃至比起北兵,他们整整矮了大半个头。
    而且南兵大多没有战斗经验。
    无论装备、战意、武技、阵型,南兵没有一样比得上他们北兵。
    粤兵里,唯数不多能打的,就只有碣石兵(今属广东汕尾)、南澳兵(今汕头南澳)、饶阳兵(今潮州饶平)、达埠兵(今汕头濠江)。
    四地军民长期与海匪争斗,甚至他们之中,本身就有不少是海匪出身,水战尤为强悍。
    例如被国姓爷,屠了整个寨子的澄海县鸥汀寨(今汕头市龙湖区鸥汀街道),就是个中的翘楚。
    据史料记载,此次屠寨,丧命者达六万男女老幼,波及附近百姓。
    当地百姓也因此对郑成功恨之入骨。
    至今仍口口相传着,当年郑成功指天起誓的一句话:
    “有国姓,无鸥汀;有鸥汀,无国姓。”
    此为后话。
    四地军民虽强,但仅仅只是逞强斗狠罢了。
    若论阵战,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北兵素质,不是明季以来未经历多少战火的南兵能比拟的。
    所以,虽然平南藩兵人数不多,只能每队放一两个旗兵充作军官和留下精锐马队作为后备,主力还是得依靠南海卫的绿营,及一路强征过来的粤地乡勇、平民,但对付普遍瘦弱的南兵,已经足够了。
    要不是郑逆派遣主力前来助阵,潮州城早就破了。
    反正潮州已经屠了一遍,再让咱们藩下人屠多一遍又何妨?
    更何况,迁海后的潮州,还有人吗?
    以潮州府澄海县为例:
    顺治17年,澄海县人口60272人;
    迁海令执行的11年后(康熙十一年),澄海县成丁仅有6376人,妇女15728人。
    ……
    随着那几个疯汉的放声狂啸,“尚可喜”这三个字传入藩兵的耳里。
    这群南蛮好大的狗胆!
    竟敢直呼王爷名讳!
    可愤怒没多久,就发现对面的明军们,也开始咆哮着王爷的名讳,“尚可喜”三个字好似滔天怒意,潮涌而来。
    很快,身边的那些绿营兵也举着手中的武器,咆哮怒吼起来。
    渐渐的,洪阳城上的气氛发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变化。
    来自藩标营担任守兵把总、外委的基层军官们感觉最明显。
    当他们看到绿营兵眼里的丝丝腥红,藩兵们开始恐惧了。
    一个藩标营领催转任的把总,看着部下们那幽怨的眼神和愤怒的呼喊,顿时感到受到冒犯。
    抽出鞭子,对站在最前的几个绿营兵,狠狠地抽了几鞭子。
    “啪”“啪”“啪”
    一个满脸稚嫩,平时最是老实的潮籍士兵,更是连捱了几下。
    “不许喊!给我开枪,射死他们!”
    绿营兵们不为所动,只是拽紧武器,恨恨地盯着这个打人的上司。
    摄于上官的长期淫威,心中虽是愤恨,但仍然没有人敢随便乱动。
    而藩兵把总的这个行为,惹怒了怨气渐盛的一个潮阳籍外委(今汕头潮阳),看到小老乡被欺负,瞬时火冒三丈!
    “领一块鸡啊!”
    扑领母,敢打我的人!
    那名外委“噔”的一声,抽出腰刀,一个跨步,平举着腰刀,往鞭打人的把总直直地捅了过去。
    “噗!”
    锋利的腰刀从把总腹中穿过。
    藩兵把总胸口一疼,半截染血的刀尖从后背冒了出来。
    他眼瞪瞪地看着这个平时低眉顺眼的外委,又缓缓地低下后,不可思议地看了看自己肚子上的刀,此时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腥红的鲜血顺着刀背的槽口缓缓流出,沿着刀口一滴滴地撞击着地面。
    随之而来的,是感到自己全身的力量正在快速地流失,好似生命随着血液的流出而逐渐消散。
    他的双腿变得无力,身体似乎越来越重,直至双腿无法承受身体的重压而逐渐软了下去。
    他两只眼睛的瞳孔慢慢地扩大,渐渐的失去了光彩,只剩下无尽的遗憾和空虚。
    潮籍外委忍了这个上司很久了,这一刀,让他畅快淋漓。
    他握紧刀柄,抬起右脚,对着“前上司”猛踹一脚,顺势拔出腹中的腰刀。
    刀刃上的鲜血随着腰刀地甩出,在空中划出一道艳丽的血色。
    “铁扑母啊!欠我们的饷还敢这样狂?!”
    潮籍外委看着瘫倒在地的藩兵把总,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液。
    “地人唔想做满洲人个狗,聚兑我反啦!”
    “反啦!反啦!”
    随着藩兵把总的瘫倒,外委的挑动,整个小队的人,举着手中的武器,愤怒地呐喊起来!
    那个被抽了两鞭子的本地小老乡,更是异常激动,仿佛此刻的呐喊是在宣泄他的不满,增强自己的勇气,稚嫩的脸庞上更是带着异样的红晕。
    一边见到这场景的几个藩兵,也不敢上前阻止,反而掉头就跑,生怕被绿营兵们发现。
    一群激动的小队,犹如一道微弱的火光,缓缓降落在干旱的草地上,瞬间引发了熊熊燃烧的烈火。
    ===
    “大胆贱民,敢造反!给我杀了这些南蛮!”
    “杀死佢地!杀佐黎滴扑街。”
    “杀叛逆!”
    “唔想死就冲啊!”
    几十个辫发清兵,此时正在互相厮杀,双方完全杀疯了,完全不顾在一刻钟前,他们还是同一阵营的战友。
    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身上的甲衣。
    藩兵有甲,绿营无甲。
    但也有例外,以方言作为敌我鉴别标识,才是战场上最直接有效的。
    遇上不同语言的士兵,就像看到仇人一般,不要命的冲了过去将对方消灭。
    你一刀我一枪,刀刀见血,枪枪见红。
    双方像极一群杀红了眼的野兽,把心中的恐惧与不安大声地嘶吼出来。
    ……
    一个身体壮硕,高大异常的镶蓝旗旗兵手持狼牙棒,气喘吁吁地把狼牙棒杵在地上,努力地支持他的身体。
    鲜血从狼牙棒上直流在地上,瞬间就被大地吸进去,只留下一个褐色的印迹。
    布满尖锐刺钉林中,带着几块新鲜的肉块,还粘着几块白色豆腐块状的不明物体。
    身后躺在血泊里的五六个的叛军尸首,见证了男人的悍勇。
    剩余的叛军见男人如此骁勇,早就吓怕了,连爬带跑,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剩下一个瘦弱无助、满脸惊骇的男孩,瘫跪在地,裤裆已经湿透,双手在不停地发抖。
    男人知道这个小孩,是藩军东进路上,佐领在路上拉的丁——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男孩。
    男人受伤了,裤子被鲜血染红大半,左腿被砍得血肉模糊,全靠右腿和杵地的狼牙棒支持他硕大的身体。
    他也是汉人,因为他的阿爷、阿大、阿叔,都是讲汉话。
    他听不懂南语,但他知道,那也是汉话的一部分。
    他不知那几个南蛮子为什么突然间暴起,要不是身上时刻披着双甲,早就被戳死了。
    至于南蛮们为什么叛逆,这无所谓。
    对于叛逆,杀了便是。
    他们全家都是吃平南王爷的饭,拿平南王爷的饷。
    从爷爷那一代,他们就是尚家的家丁。
    他阿大、阿叔是,他也是,将来他的儿子、孙子也是。
    谁对王爷不利,就是让他家没饭吃!那他就不让那个人不好过!
    男人歇了一会,感觉手上硕大的狼牙棒无比沉重,举起来都非常费力。
    环顾四周,走到躺在血泊中的一个叛卒旁边,一脚把那具尸体踹开,弯下身换了尸首压在手上的腰刀。
    这个叛卒的腰刀还未来得及拔出,就被男人一锤砸烂了脑袋。
    男人拿起腰刀,称了称手,随后把另一只手上沉重的狼牙棒放倒。
    “嘭”
    在听到狼牙棒倒地时,特有的沉闷声后,男人抽出了战刀。
    刀刃划过刀鞘的声音悠长,在这个小小的战场上更显得刺耳恐怖;刀尖上的缺口处有些发暗,但仍然无法掩盖它锋利的光芒。
    男人对这把新武器很满意,嘴角上扬,似笑非笑地望向那个瑟瑟发抖的男孩,一步一瘸地向他的猎物走去……
    洪阳城内,到处都爆发着不同规模的动荡与杀戮,喊杀声、火枪声、金属碰撞声响彻全城。
    一些士兵们在杀死藩标营的队官、宣泄自己的愤怒后,却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直接在原地发愣,或者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跑;
    一部分士兵则有目的性的,向其他地方跑去,或者武库,或者粮仓、或是城门。
    在奔跑之中,如果遇见其他队伍,在戒备之余就用语言来确定两队之间敌友关系,能用相同语言沟通的队伍,天然就会感到亲切,也能明白对方的意图,往往会融合在一起,形成一股新的力量……
    如果是在野外又恰逢乱世,这种新聚集的力量没被官府和乡绅豪强及时扑灭的话,往往会变成地方州府、乃至中央王朝的巨大灾难。
    要么成为盗匪祸害一方,要么就成为流寇,成为颠覆推翻王朝的势力。后者如新莽之赤眉、唐末之黄巢、前明之八大王。
    在一个流动的小势力中,能讲方言又会官话的人,会被众人推出来做为本势力跟其他势力沟通协调的负责人。
    在时势的这只大手的推动下,这个负责人往往会成为某支依靠地域、血缘组成的小队队长。
    为了让自己在乱世里活下去,小队需要通过兼并其他小队增强自己,俘虏他们的士兵、占有他们的妻女,抢夺他们的粮食、获取他们的武器,从而小队变成中队、中队变大队。
    而原来的小队队长,需要做的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多,权力也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除了会官话和能打仗之外,需要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要有手腕,震慑手下的人员;
    要能管理,调配已有的资源;
    要能沟通,不引起过多注意;
    要有渠道,获取额外的钱粮;
    要有制度,让队伍遵守规矩;
    要有地盘,获得稳定的粮饷;
    要有目标,能引导众人前进;
    要有方法,抚慰下属寂寞的心灵。
    管理队伍、制定目标、筹措粮饷、建章立制、占据领地……基本能做到这些的,大多能发展成一方军头。
    军头通过欺骗、吞并、合作、收编、联姻等各种无耻的手段,利用金钱、权力、仇恨、军法、杀戮、酒色、道德等各种欲望与人性缺点作为纽带,把一群纯粹杀戮的机器强行扭结在一起。
    让他们互相协作,为他们指明方向,让他们用手上的刀,去抢夺更多的生存物资。
    除了制订抢掠物资的方案,军头还需要协调官、绅、贼、民等关系。
    在这些高强度的项目中,基本只有接受过教育的士绅队伍或者是能够得到士绅阶级承认,并愿意为其提供人、粮、银支持的军头才能够胜任。
    获得支持的军头,则带着锋利的武器、饱食的将士及士绅们宣扬的“民心”,去向更大的军头抢夺更多的城池和牛马,然后坐上那把椅子、拿到那个印章。
    椅子上面有两个扭扭曲曲的字,叫“法统”;
    印章上面则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作为回报,军头需要把未来抢夺过来的城池交给士绅们来管理。
    为了保障他们所拥有的利益,以及牢笼其他有志之士,商量出了一种军头、士绅、牛马们都能接受、以律法的形式来确保他们的财富和权力能够世代传承的方法。
    他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科举”。
    而跟着军头抢城池、杀敌多、功劳大,或者受到军头最喜爱的那些部属,也能分得到土地和财富、以及世代传承的权利,代价就是成为军头及后代子孙的家臣,他们被叫做“勋贵”。
    然后军头换了个称呼,自称“天子”,让别人叫他“皇帝”。
    那些没法拥有上述条件的军头,要么被兼并成为别的军头的部属;要么被消灭后,自己的妻女被凌辱、自己的宗族被屠戮,自己的士兵被瓜分。
    所有的流程,都以一种似曾相识的形式在轮回着,而这一切可能只是源于一次暴动、一次厮杀、一次意外、一次走投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