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政事堂的尴尬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政事堂寂静无声,这是梁师成在政事堂把这份资料读出来的反应。政事堂今天非常尴尬。
    尚书右丞郑雍涨红了脸,他刚刚才提及西夏愿意进献几百匹良马,换取宋廷的岁赐。
    郑雍怒道:“皇城司这份情报和上次不相符合,在耶律南仙郡主这事上误导了和谈进程。臣请追究皇城司和职方司两司的责任。”
    梁师成怎么可能承担这个责任,他收到这个情报,第一时间就急急回翻原来上报的消息,梁师成抗辩道:“皇城司从未确认过耶律南仙郡主的身份,从头到尾都只是确定耶律南仙为宗室之女。”这点毋庸置疑,因为那个时候皇城司查不到这个郡主的具体封号,就只能以宗室之女上报,这次不过是肯定其并未加封辽国封号。查到了直接上报“xx郡主”就是。
    郑雍还想追究,枢密院韩忠彦挡住了,职方司录属兵部,却和枢密院息息相关。这事不仅是皇城司,也有职方司。甚至后面这份资料皇城司的贡献更大。
    韩忠彦道:“情报一事,没有哪个司能够做到准确无误,有用的信息更是在各种蛛丝马迹中总结推测。郑大人这事深究无益,只会让情报人员不敢放手工作。”仅仅就这事过份追究,那以后各路情报人员干脆说差不多更多好了。
    这是情报工作的本质,没有哪个情报司能确保消息完整无误。实际作为决策的人掌握很多信息,是决策人根据自身能力和以往经验,判定那些消息有用,哪些无益处,然后做出决策,这里面就有他自身对消息的考量。
    皇城司梁师成已经抗辩原有消息中并无确认其郡主身份,这事做不来假,消息的折子大家都能看到。皇城司或许文官看得碍眼,那职方司呢?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消息。
    政事堂就这事都不能追究耶律南仙什么,不过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耶律南仙只提交了西夏的国书,至于辽国郡主,她不过嘴上说自己是辽国的郡主,并未提及封号。
    耶律南仙不过使了一个很小的伎俩,作为宗室女子,她是可以自称郡主的,特别是在他国领地。这就像现在宋朝的帝姬,她是宗室女子,你可以称呼她帝姬,也可以称呼她公主,但严格意义上在没有受封为“xx公主”前,她不是宋朝的官方意义上认定的公主。不是官家的女子就一定是公主,也不是公主就一定得是官家女子。这得最后看朝廷封赏。
    耶律南仙不过是故意混淆了民间和官方对待这一称呼严肃性的不同,但从和谈一开始,她就没有拿给宋朝辽国国书,也就是说官方上她只代表夏国,那她嘴上自称郡主是没有问题,只是她这个郡主和皇室血脉较远而已。难道非得称呼自己姑娘?!她其实已经坦言并不代表辽国。实际,从给自己脸上贴金来说,她这事很正常。
    甚至政事堂群相都能想象,如果宋廷现在去辽朝求证这事,辽朝会非常乐意赐给耶律南仙一个“xx郡主”名号,她本就是宗室女子,不过现在一个加封和一点俸禄,却能看宋廷的大笑话。
    宋廷的哑巴亏就是或多或少都会考量耶律南仙辽朝郡主的身份,说到底是自己没底气,让别人钻空子。
    梁师成把消息传完,赶紧叩拜离去,这事他可不想沾上,他自己当时也相信耶律南仙就是郡主,哪还记得以往有没有说错过什么。
    ……
    这时候政事堂众人再恼怒,实际也追究不来耶律南仙什么,这种事情都并不是没有发生,当年西域某皇后不就说自己还是另外一个大国的公主,她和你谈只代表这个国家,至于她是不是另外一个大国公主,你爱信不信,这不会影响本身谈的这件事就成,别国又没有背书。
    赵煦这时候说话了:“此女奸滑,那这个和谈可信度有多少?”
    政事堂众人神色一凛,官家这话是想把事情引到整个和谈的合法性。从对耶律南仙不信任上升到对西夏使臣团的不信任。
    郑雍赶紧回答道:“禀官家,耶律南仙在辽朝身份姑且不论。就宋夏两国和谈,对方有国书节杖,西夏使臣团的真实性无需质疑,至于耶律南仙在辽朝的身份和宋夏协议并无关联。”到头来,郑雍还不是一样得硬着头皮认,吃亏是谈判过程中自己去考量对方是辽国郡主,甚至还想着谈好能不能要辽朝也来背书。
    政事堂这时候大部分人也不想这事再起波折,特别大家隐约也能猜到或许年轻的官家对和谈不满。
    韩忠彦说:“这份协议虽然大宋有一定的退让,就目前局势考量,还是签得下来,特别西北边境需要休生养息。”
    赵煦这会子不能让政事堂其他人开口附议,他只是又一遍强调:“我只是担心一份如此产生的协议,后续西夏究竟会不会遵守。大家口口声声说信任得通过和谈慢慢建立,现在和谈的起点就建立在某种欺骗上,可好?!”
    范纯仁就事论事的说:“官家,事关两国利益,双方各用手段是常事,耶律南仙如此作为,也是为和谈多争取点自己的东西。不能因为和谈双方有小心思进而否定和谈本身。”
    吕大防道:“官家,不过是和谈中西夏使臣团用了点雕虫末伎,不必过于计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诚心实意促成这次和谈,方显我泱泱大国风范。”
    政事堂群相这时候出奇的一致,这本就是这个政事堂的大方向。
    赵煦面色不动,这时候他是不愿和政事堂发生冲突的,他淡淡的道:“政事堂诸公意见相仿,那就照此办理就是。”
    政事堂群相都是一喜,总算要把这事了结,作为高太后一手组建的政事堂,宋夏和议要是落实,这会是政事堂在外事上最大的一个成就。
    澶渊之盟成就了当时的大宋,这次盟约难说又不会成就现在的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