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汉旗入长安(2)
作者:梨大工   穿越三国,从七擒孟获开始最新章节     
    而曹真得到曹叡回复的时候,正好是诸葛亮围攻长安之时,曹真从心底来说,是不想接受曹叡这个方案的。
    不过他也没有办法,经过此次和诸葛亮一战后,自己手上的精锐骑兵伤亡过半,全军士气低落,除非宛城的司马懿和洛阳再发兵增援才有可能。
    毕竟和皇帝陛下的安危相比的话,关中似乎对于魏国来说也没有那么重要。
    因此,曹真决定向关中各地发文,让各地官署尽可能在蜀军到来之前焚烧粮仓,收拢财物,准备全面向洛阳撤退。
    而张合率领五万可战之兵前往长安,准备突破蜀军防御救出郭淮,尽可能的让河南新军撤回洛阳。
    其余的魏军则是前往各郡县,尽可能的执行坚壁清野的政策,争取给蜀国留下的是一个没什么油水的关中。
    于是在关中东部平原上,大量的百姓,耕牛,粮食,财物在魏军武力胁迫下,被大量的往东迁入潼关以东。
    至于蜀军在长安城的攻城,一时间也陷入了僵持,郭淮也不愧为曹魏名将,虽说兵力和气势上郭淮完全处于劣势,不过长安毕竟是旧都,城池城墙高大,郭淮毕竟五万兵马,防守仍然是十分得力。
    在有一小段时间内,蜀军在北门取得了重大突破,句扶见状直接带着白毦兵打算趁势攻上北门,结果郭淮直接亲自带队支援把句扶的兵马赶了回去。
    虽说蜀军猛攻了一天,但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诸葛亮忙了一天,一直在了解着前线的事务。
    “丞相,您多少吃点吧。”卫兵端来了用火烤好的几个饼子,劝诸葛亮吃点。诸葛亮只是摇摇扇子,说道:
    “你和他们几个分了吧,我现在吃不下去。”
    诸葛亮看着眼前攻城的战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诸葛亮用兵尽量的想要减轻伤亡,可这次在池阳,蜀军就承受了巨大的伤亡才勉强压制住了魏军。
    现在攻长安,伤亡更大,蚁附攻城是他最不想采用的办法,可他现在没有办法,因为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如果不抓紧时间,万一魏军从其他地方再调兵增援曹真,曹真和长安守军打个里应外合蜀军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丞相,东面攻城的吴班将军来报,说是魏军有五万援军向长安杀来,所挂旗帜为张合。”传令兵急忙跑来报告说。
    诸葛亮的大脑飞速运转了起来,张合的五万兵马来长安无非两个目的,要么是和郭淮里应外合和蜀军决战,要么便是接应郭淮撤出长安。
    “给吴班传令,让他停止攻城,迅速向南北两个方向撤,其他几个方向加紧攻城,同时注意防备后方,若有魏军进攻,迅速反击。”
    诸葛亮判断,张合来救郭淮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如果要决战,曹真不可能躲在后面当缩头乌龟,否则对于士气就是莫大的打击。
    因此诸葛亮当吴班撤出来,顺了张合的愿,毕竟诸葛亮的目的在于长安城,而不是要一口气吃掉十万魏军。
    不过诸葛亮在思考另一个问题,既然把张合派出来往出救郭淮,那么曹真在干什么呢?
    不过诸葛亮也没有时间多想,因为张合的到来,如果真的按照他所设想的那样,那拿下长安城就指日可待了。
    张合的军队倒没有遇到什么阻拦就进了长安城。张合进入长安城后,才得知现在郭淮还在亲自带着士兵坚守城墙。
    于是张合立马把自己所部的士兵先安排上了城墙,自己则是亲自去找郭淮。
    “将军,张合将军到了。”郭淮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北门外面蜀军的围城营地,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里面那杆“姜”字大旗格外的扎眼。
    他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当时在天水为什么不带着姜维这小子一起往上邽跑。这几天,就属北门这边告急的次数最多。
    有时候,姜维甚至会半夜偷摸的带着突击队亲自攻城,逼得他这个雍州刺史不得不亲自守卫北城墙。
    “伯济,你在长安守得不容易啊。”郭淮听了手下前来报告,正打算前去迎接张合,结果张合自己登上了城墙。
    “张老将军,大司马那边打算怎么处置长安?”
    “大司马向洛阳朝廷发了军报,陛下的意思是保住部队,大司马下令,对于关中坚壁清野,将百姓,粮草,府库尽可能撤往洛阳。”
    “可我军在关中兵力不下于诸葛亮,难不成再无一战之力了吗?”
    “在池阳,我军的四万骑兵折损的只剩下最后一万,北军和郡县兵损失也很大,你手上这支新军是我们最后拿的出来的力量。
    如果全折损在长安,我军再要对抗诸葛亮恐怕就要从淮南抽调兵力了。”张合一脸忧郁的给郭淮叙述了一遍池阳的战况。
    “那行吧,我现在就开始迁移百姓,焚烧仓库,明早我军撤离长安城。”郭淮也只得无奈的接受了命令。
    于是几万魏军开始在城中忙了起来,到处收集粮食,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烧掉。城中的百姓,除过一些拖累行军的老人之外,基本都被士兵通知要随军一起前往洛阳。
    这些百姓中有人是十分难受的,一个老人对前来通知的士兵说:“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当时董太师把我一家从洛阳迁到长安,如今在这里生活习惯,结果又要我们一家人分开。”
    士兵不耐烦的说了句:“叫走就走,哪那么多废话。”
    在四十年前,董卓在面对关东联军时选择火烧洛阳撤往长安,而现在的魏军选择火烧长安撤往洛阳,如果当年讨伐董卓的曹操泉下有知,不知道作何感想。
    于是魏军用自己最快的效率完成好了焚仓,收拢青壮百姓,财物的任务,当然,也免不了一些士兵军官从中上下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