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诈死
作者:木里鱼   重生成为刘秀,收小弟打天下最新章节     
    “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厅堂中,刘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手里拿着信简来回走个不停。
    “可恨张炳竖子,竟敢欺心构陷,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就在刘玄六神无主时,忽的一声闷响,只见何隆拍案而起,大喝道:“成何体统!堂堂七尺男儿,遇事该当处变不惊。如此举止无度,方寸大失,岂是大丈夫所为,以后怎能成就事业!”
    正自焦躁的刘玄,被外祖一声大喝,竟喝的愣住了。
    他呆呆的愣怔片刻,突然双腿一屈跪倒在地,登时涕泗横流,膝行至何隆近前,哭爹喊娘起来。
    “大父,救救阿翁性命,都是那游徼欺心。往日孩儿结交门客,只为替二弟报仇,怎敢结党莫逆。大父,救救阿翁性命...。”
    看着语无伦次,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外孙,何隆叹了一口气,将刘玄扶起。
    “哎!如今刘氏势如萤火,风雨飘摇,竟至人人可欺之境地。连小小游徼也敢横行无忌,猖狂至此!”
    “圣公莫要作小女儿态,且坐下把刘伯升信简仔细看过。”
    说罢,挥手将侍立一旁的何九等下人遣走。
    等刘玄仔细看完,何隆继续开口道:“刘伯升信简已然说明,游徼敢行此事,必有郡县大吏为其张目撑腰。若说致人死地与舂陵刘氏结死仇,想他一众污吏歼党,未必有此胆魄。所图无非财帛,趁机中饱私囊耳!”
    “为今之计也只能舍些田产家业,先将你阿翁救出牢狱。但如此忍辱退让将来必有后患。容我想想,可有两全之策。”
    刘玄拿着信简,眼巴巴看着陷入沉思的外祖父。
    在这清冷的时节里,他的手心竟然冒出许多汗水,竹简上一些字迹都被模糊掉了。
    厅堂内一时陷入寂静。
    沉默的气氛又让刘玄莫名焦躁起来。
    他想开口催促,却是张了张嘴没有发出声音。
    好在这种沉默没有持续多久,何隆将思绪收回开口道:“圣公,既然你已离开舂陵,此刻回去也只徒增是非,于事无补。你那食客无状,游徼借机发难,祸端根由说到底还在于你。”
    “如今我有一策,可保万无一失。只是日后再也回不得舂陵,见不得父母,你可愿意?”
    刘玄此刻哪有什么愿不愿意,只是点头如捣蒜,开口连说:“孩儿愿意,孩儿愿意。”
    何隆闻言点点头,继续道:“你乃是非之根,且又离了是舂陵。依我之计不若一了百了,对外诈死以消祸端。”
    “随你而来有两位食客,可仔细叮嘱教其披麻戴孝回返舂陵。遇人只说主人连夜奔逃时遇了强贼,将马车财物抢去,害了性主人命。”
    “此外再写一封信简交于刘伯升,嘱咐他将你田产变卖,所得钱财与那游徼,把刘子张救出牢狱。”
    “那郡县官吏闻你死讯,又得了这许多好处,必然偃旗息鼓,不再纠缠。日后你便留在平林深居简出。等过些时日风波平息,可遣人将事体告知你父,也好让他夫妇二人安心度日。”
    刘玄听说要将田产变卖,目露不忍之色。低头思索片刻,脑瓜里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只能点头应下。
    何隆瞧见外孙在这性命交关的时刻,竟还犹豫不决,心中不仅暗叹。
    “可惜刘子张一世英明,儿子却如此不肖!”
    不过计议已定,接下来便是具体操作环节。
    这密信书简自然要他刘玄亲自执笔,何隆只在一旁提点几句。
    等信简书写已毕,将随刘玄一起的两个食客唤进来。
    爷孙两再三嘱咐二人,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等一用物什安排妥当,已经到了黄昏,叫食客用了饭下去安歇。
    随后何隆又将牛拱喊来,把写好的书简包裹好,让其好生保管,回到舂陵后交给刘伯升。
    牛拱将书简收好,也自下去休息。
    这时厅堂内只剩下祖孙两个大眼瞪小眼。
    何隆意兴阑珊的安慰了刘玄几句,这才各自归寝。
    一夜无话。
    第二日天蒙蒙亮,何隆吩咐下人牵来一辆马车,趁着街静人稀,将刘玄的两位食客,伙同自家一位仓头送出城去。
    牛拱也自牵着那匹劣马,跟何隆、刘玄告辞而去。
    仓头赶着马车一路急行,等到了白水乡地界堪堪过了午时。
    又往舂陵族地方向走不多时,仓头勒马将车架停住。
    “二位,主人家吩咐小人,行至白水乡边处便可回转。此地离那舂陵不远,再往前时人多眼杂,不如就此别过如何?”
    两位食客倒也不含糊,各自颤颤巍巍的跳下马车。
    一路的颠簸,二人骨头像散架一样,他们将怀着的一块白布掏出来系在头上,跟仓头施礼道别。
    等马车走的远了,二人整理好面容,换上一副苦脸愁绪,转身向刚离开没两天的舂陵进发。
    且不说两位食客持丧而回,只说舂陵刘玄大宅之中。
    刘玄老母自那日刘潭被抓,于大街上哭丧一场后,回到家中一病不起,躺在床上发了几次昏。
    刘玄之妻张氏乃是一个妇道人家,哪里遇到过这等阵仗。
    如今君舅被押在县府,君姑因惊吓过度卧病在床,夫家又逃亡他处。
    这两日家里鸡飞狗跳,让她一个弱女子心力憔瘁,难以为继。
    早间请来的医匠给君姑把脉,留下一副药方,只说老夫人惊吓过度,需要静养。
    张氏吩咐下人煎了药,亲自给君姑喂下后,带着儿子刘求坐在门坎上,抚着儿子脑袋愣愣发呆。
    而眼眶中的泪水不知怎的,扑簌簌,止也止不住的流个不停。
    这一坐便到了日落将晚。
    忽的,院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嘈杂之中夹带着几声哭腔。
    张氏心中一紧,将儿子刘求送至堂内,转身正欲出去观瞧。
    不想还未走至门首,却见大门已被打开,两个头戴白绫的大汉跟着一群人鱼贯而入。
    这两个大汉张氏也认得,是夫家圈养的门客。
    张氏呆呆立在院中,看到二人头上白绫,口中又不住哭喊。
    “恩主路遇强盗,尸首无存也!”
    闻言,张氏不禁两眼一黑,晕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