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作者Part)从雒城的夜出发
作者:雒小枫   月下古岸风最新章节     
    当张月想和林宗雀站在雒城城楼上,久久地遥望着远处的月光海峡和梅莫岛时,《月下古岸风》第一卷的故事也就宣告结束了。
    写到此处时,我的心情有何不像故事中的他们一样,充满着阶段性胜利的喜悦,对过去的缅怀,以及对前路的迷惘。
    然而,更多的还是迷惘。因为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写《月下古岸风》的故事了。
    对这部小说最初的构想,应该是从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那时候的我喜欢看各种卡通片和书籍,家里的影碟和儿童读物在房间里堆成了小山。而小孩子都是热爱幻想的,在每一次欣赏完一部作品,游历完一个假想的世界后,我都会在心里这样想到:能否有一天,我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幻想作品?
    一开始,我尝试过漫画的形式。那是小学的时候,我模仿着一些经典的卡通或游戏形象,融入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画出了许多本原创的漫画集。那时候的我兴味盎然,哪怕只有家人和同桌愿意翻看,也会感到动力十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觉到了其中的困难和不现实。因为我终究与艺术的道路无缘,没有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且不说画出的成品如何,一直自娱自乐未免有些凄凉。
    念初中后,学习压力渐增,我开始习惯隔三差五地写写日记,并在日记本上通过文字的形式构建属于自己的ip。一开始只是对脑海中一些形象,事迹,或者遐想的记载,等到了初三的时候,我发现这些记载的内容已经足以塑造为有血有肉的小说人物和剧情。于是初三的那个寒假,我开始了第一次写小说的经历。
    那是一段跨度很长的记忆,也是一段很纯粹的记忆。在每一个结束完学习后安静的夜里,我安静地写着,不为了什么地写着,断断续续,一直写到了高三的时候。现在看来,无论是后来的哪部作品,里面的人物和剧情都能看到这第一部“成品”的影子,所以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人是会成长和变化的。当我结束高中学习生涯,再回头看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时,不免感觉到了前期文笔的稚嫩以及很多表达的过于情绪化。虽然那时候情节已经发展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但我还是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后续的撰写。
    因为我想让这个故事更完美地展现出来。《月下古岸风》的故事,张月想和他的伙伴们的分分合合。不应该仅仅是个人情绪的宣泄和温柔乡里的怅惘。他们应该变得更为真实,真实到读者和我自己都充分地融入他们每一段经历的情感中。
    我给了自己缓冲的时间。就这样来到大二后,文学社里伙伴们的鼓励,以及疫情爆发后漫长的空闲,都让我感觉到,是开启新一部《月下古岸风》的时候了。这一次,我选择以书中另一重要人物林宗雀小姐的故事作为开头。通过她的故事引出更广大的世界观,再引出张月想。这样的角度更为新颖,而且三城区的故事更迎合当时小说市场的流行元素。这次的写作时间持续得并不久。疫情还没结束的时候,我就完成了10万字的撰写,然后将第二部作品投稿到了某大网络小说平台上。
    这部作品最终以签约失败告终。我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又学习了成功网文的闪光点,但是,我的内心注定是不甘的。于是还没等疫情结束,我就开启了第三次《月下古岸风》的撰写。
    这次,我只想踏踏实实地把故事讲好。无论流行的元素再有趣,盛行的题材再受捧,不适用于自己作品的东西,强加之后也只会让呈现效果打对折。我的作品应该是这样的:或许它的描述很平淡,但它的故事并不平淡;或许它的元素很古早,但它的人物却不陈旧。它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读者阅读的时候能感觉到,那些人物就在他们身边,在这日新月异的社会和变幻莫测的世界,对着他们的耳朵叙述他们的故事。
    如今,我的第三部《月下古岸风》已在番茄小说平台上成功签约和推荐。而一开始签约成功时的激动和开始推荐时的紧张,流量稀缺时的难受和没有读者反馈时的迷茫,在如今第一卷已完成时,在这一阶段性的瞬间,又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因为无论怎样,这部刚被赋予生命不久的小说,从这一刻起才正式迎来它的远航。后续的发展如何,它会迎来怎样的命运,都如同那海面尽头的迷雾一样,充满了未知;而未知,便是希望。
    十多年来,见了太多太多的人,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我会因为自己很多次的优柔和懦弱而慨叹,为自己没有坚持下去的很多的梦想而遗憾,但是,我感谢自己,将幻想的故事写到了最后。蓦然回首,那是每一个没有星星的夜里,在寝室的台灯下,在宿舍的喧闹声里,在桌上惬意的遐想和敲击中,我在月亮下面,静静地沐浴着来自古岸的风,默默听着它对遥远世界的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