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今天的早朝不一样
作者:二百二十斤   重生之景泰大帝最新章节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早朝。
    这个月份的京师已经开始变冷,没有温室效应的城市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枯黄的树叶已经开始掉落,紫禁城中的小太监们不得不像往常一样,早早爬起来,清扫着皇极门前的广场,把枯枝烂叶都打扫干净,迎接朝臣们的到来。
    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今天的早朝不一样。
    清晨,文武百官纷纷聚拢到了左右掖门前面,等待排队上早朝。
    太阳还没有升起,但是门前却被宫中的小太监们用灯笼照得清晰可见。
    杨善一宿没睡好。
    昨天他虽然下了决定,但是心中仍然忐忑不安,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低头不语。
    胡濙来的晚了些,颤巍巍地走过杨善身边,眼睛的余光瞟过了他的表情,然后摇了摇头,也没理会,就这样过去了。
    王直来得比较早,看到胡濙过来,小声问道:“源洁发现什么了?”
    胡濙摇摇头,也是小声答道:“没发现什么,只感觉杨思敬的情绪不怎么好。”
    两位大佬的窃窃私语顿时惹来一群文官的关注。
    王直回头看了杨善一眼,接着对胡濙小声说:“老夫也发现了杨思敬今日有些奇怪,居然沉默不语,往日里他早就和身边的人高谈阔论了。”
    胡濙点点头,小声道:“看来我的感觉可能是真的,行俭还是做做准备吧。”
    王直点点头,没再继续。
    身后不远处的兵部尚书于谦也看到了这一幕,眼神中闪出一丝精芒,隐约也猜到了一点。
    不过他刚想继续深入,却被身边的同僚打断了思路,再回想思路却已经断了,索性也不再继续想。
    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看情况行事就好了。
    后宫中,孙太后叫人去请了钱皇后,还特意叮嘱要带着小太子朱见深一起过来。
    结果过了大半个时辰,钱皇后才带着朱见深来到了太后这里,进门的时候嘴里还不停地唠叨着。
    “太后,您这大清早儿的,叫儿媳过来干嘛?”
    “还特意让带着见深孩儿。”
    “天气这么冷,见深还不是要冻出病来?”
    “有什么事情不能晚一些说么?”
    孙太后见钱皇后进来,板着脸道:“哀家叫你们来,自然是有事。”
    钱皇后嗫嚅道:“什么事儿,非得带着见深来......”
    孙太后让人把宫中侍女都赶了出去,直截了当对钱皇后道:“哀家要拿下郕王。”
    钱皇后是个不太关注朝政之人,不过这事也知道利害轻重,不禁问道:“太后为何要拿下郕王?他做得不是还行么?”
    孙太后反讽道:“何止还行,简直做得比陛下还要好了。”
    钱皇后也听出了孙太后的语气,便问道:“郕王做了什么?”
    孙太后冷笑道:“他什么都做了。”
    钱皇后不明白,眼巴巴地看着孙太后,等待答案。
    孙太后看着她,心中知道以她的政治智慧是理解不了这些的,于是耐着心思把朱祁钰的一些政令解释给他听。
    钱皇后越听心里越急。
    这朱祁钰都干了什么?
    陛下的旨意他不听,甚至不让文武百官听,凡事全推到蒙古人那面,那什么时候才能救回自己的陛下?
    再说了,陛下一直不回来,那小太子能不能活到成年就不一定了。
    身居后宫这么多年,这点见识她还是有的。
    关系到自己的老公和亲生儿子,钱皇后不禁问道:“太后,您是说郕王他有......?”
    孙太后点点头,道:“哀家也有这种感觉。”
    “那咱们怎么办?”钱皇后有点慌了。
    “所以。”孙太后道:“哀家要拿下郕王的摄政之位。”
    “那朝政怎么办?”钱皇后问道。
    孙太后一字一顿地答道:“自然是哀家和你临...朝...听...政。”
    “这不好吧。”钱皇后道:“太祖有言,后宫不得干政,咱们这么做......”
    孙太后冷笑反问:“哀家和你不临朝听政,何时能救回陛下?”
    孙太后知道钱皇后胆子小,所以直接用皇帝来要挟她。
    钱皇后一听能救回陛下,立刻点头答应下来。
    她一颗心几乎全都系在皇帝朱祁镇身上,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
    至于朝政,那不是她要操心的事情。
    孙太后道:“哀家已经安排好了,今日早朝就会有人弹劾郕王,哀家要你抱着见深一起上朝,趁机拿下郕王,让太子亲政。”
    钱皇后也没多想,点头应是。
    转眼,早朝时间。
    旭日初升,朝霞万道。
    郕王朱祁钰坐在左顺门上,看着下面列成整齐队列的文官们,心中哀叹着这个摄政不好干。
    最起码起的太早,对于他这个后世人来说,绝对是种折磨。
    耳边传来太监王诚的喊声:“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声音宏亮,但是却没有后世电视剧里的那种尖锐。
    话音刚落,就有太监来报,说太后和皇后正朝左顺门而来。
    朱祁钰纳闷,这两位大佛没事来干嘛,却远远看见太后和皇后的銮驾已经开了过来。
    待到几近,朱祁钰上去见礼,道:“见过太后,见过皇后。”
    孙太后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当是回礼。
    钱皇后则是盯着他一直看,也不说话,只是眼神中有种奇怪的意味。
    朱祁钰问道:“不知太后今日来早朝,是有何要事?”
    孙太后淡淡道:“无甚要事,郕王监国也近一个月了,哀家不放心,过来看看。”
    一番话说得朱祁钰好生腻歪,不过他也没说什么,只是让小太监搬来两个椅子,请孙太后和钱皇后坐下。
    群臣远远地看到太后和皇后来了,不禁议论纷纷。
    “太后今日怎么来了?”
    “你问我?我哪里知道。”
    “你说太后是否是为陛下的事而来?”
    “有可能,昨天不是有消息传来么?也先要把妹妹许配给陛下。”
    “我堂堂大明皇帝,怎能娶那胡人女子。”
    “不是说陛下娶了就能回我大明么?”
    “这你也信......”
    一时间小广场上议论声四起,百官交头接耳。
    值日的监察御史刚想出来维持秩序,眼神却瞄见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两位大佬也在窃窃私语,赶忙站了回去。
    王直对胡濙道:“源洁,你看太后今日来是否是......?”
    胡濙扫了那面一眼,道:“也许是,也许不是。”
    王直恼怒:“源洁,你昨日是怎么说的?”
    胡濙淡淡答道:“老夫什么都没说,太后什么也没做。”
    王直顿时被怼了回去,气哄哄地道:“你别当这个礼部尚书了,去武当山出家吧。”
    胡濙见状,故意调笑道:“老夫这个礼部尚书乃是正二品,不是行俭能决定做不做的。”
    王直无语,语气缓和下来道:“源洁,你也不用气老夫,如果太后真的临朝,那老夫肯定要辞官回乡。”
    胡濙看着他,道:“行俭,我还是那句话,太后现在什么都没做,等她做了再说。”
    王直点点头,喃喃自语道:“只要是大明朱家天下就行。”
    胡濙听到他的话,什么都没说,转身站了出去,大声道:“肃静。”
    百官立刻闭嘴,眼观鼻鼻观心,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胡濙对着左顺门上的朱祁钰点点头,又站回朝班。
    朱祁钰点头致谢,然后道:“诸位大人,有本就奏上来吧。”
    早朝又回归了正常。
    没有什么新鲜事,整个早朝的事情基本都是之前商量过的。
    户部尚书周忱调任工部,监督管理武备制造。
    右都御史俞士悦兼掌大理寺事务。
    只有都察院的人跳出来说,王振九族二百多口人因为缺粮差点饿死人,朱祁钰还调拨了一点粮食给都察院,免得不该死的人死掉。
    整个过程中,孙太后都是在一旁冷冷地看着朱祁钰处理朝政,一句话都没有说。
    这让下面的吏部尚书王直放心了许多。
    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孙太后今天来,兴许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插手朝政的意思。
    王直小声对胡濙说:“源洁,看来今日是老夫多虑了。”
    胡濙抬头看看左顺门城楼,没有回答王直的话,脸上也是面无表情。
    王直奇怪,小声问道:“源洁?你这是怎么了?”
    胡濙扭过头来,小声答道:“行俭兄,今日恐怕真的要出事。”
    “源洁为何有此言?”王直问道。
    胡濙用头示意了一下,道:“今天我观太后,她一直在盯着都察院那面,刚刚都察院出班奏事之时,孙太后还起身了一下,后来又坐了回去。”
    王直顺着看了过去,道:“源洁是说那杨善今天要......?”
    胡濙小声道:“希望是我的错觉吧。”
    王直盯着杨善,没再继续说。
    而此时的杨善一样的面无表情,头都没抬,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孙太后在城楼上,看着都察院的一群官员,心中正在怒火中烧。
    胡濙观察的没错,刚刚都察院的官员出班奏事,她真的以为是杨善安排的,结果说的居然是王振家属的事,心中一股火就冒了出来。
    “哀家今日来此,不是听王振那个死太监的事情的,你杨善怎么还不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