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搞经济战
作者:叶安歌   炮灰女配穿书忙,一言不合就发狂最新章节     
    施丽蝶打开皇帝和皇后给她的信,迅速看完。
    信中也没有写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后,都叮嘱她一定要以自己的生命安全为重,盼着她平安回去。
    皇帝还特地强调了,虽然一统中原是个很美好的愿望,但是也不可操之过急。
    施丽蝶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皇帝和皇后对她的关心。
    她把信收起来,然后说道:
    “闲话不多聊,说正事吧,你们先看看这个。”
    说罢,她就将自己带来的东西,拿给陈昭和陈淑婷看——
    施丽蝶准备的东西是一个册子,册子上写满了内容,然后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论经济战》。
    陈家兄妹不知道施丽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出于对她的信任,还是拿着这些东西,认认真真看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家兄妹脸上的惊讶之色越来越重。
    一盏茶的功夫后,陈昭看完,当即开口:
    “此计甚妙,云安公主,你真是个了不得的奇女子!竟连这样的主意都能想的出来!”
    “陈大哥过誉了,这个计策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我曾经在某本书上看到的,只是我觉得可以用一用。”施丽蝶谦虚地说着。
    被陈家兄妹夸赞的计策,正是她给他们看的那本《论经济战》。
    在这本册子里,施丽蝶提供了一个能对付邺国的办法,那就是经济战。
    “我酿的酒在京城和南方备受追捧,私人订制也被两国的上层社会和有钱人看重,我们完全可以扩大这两门生意,将单一的门店,变成大型的生产基地。”
    这是施丽蝶在册子里提到的事。
    施丽蝶提出,选择她在大胤朝的封地,也就是丰平县、永平县、清平县这三个地方,作为批量生产酒水和服装的基地。
    建设酿酒厂、织布厂、印染厂等与这两门生意有关的产业链,招收当地的女子做工,一来可以发展经济,二来也可以提高女子的家庭地位。
    当然,这些仅仅是一部分好处。
    最大的好处是,一旦产业链建成,这些厂子里就需要更多的原材料。
    施丽蝶认真对陈家兄妹解释:
    “我们可以高价向邺国收购这些原材料,用高于市价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去买这些原材料,只要有利可图,不愁邺国人不卖给我们。”
    “酿酒的原材料,譬如大麦、高粱、青橘、桃子杏子李子等,要么是粮食,要么是水果,多半是能填饱肚子的东西。他们为了我们给出的高价,一定会把这些东西卖给我们。”
    “我们大胤朝自己的粮食不动,却向邺国高价采购,看起来是我们亏了,但实际上酒的利润非常高,就算给他们三倍的价格,我也还是赚的。酿出来的酒,我在邺国京都高价卖,然后用赚来的钱去找邺国百姓买粮食,左手倒右手,我们顶多费点人工和运输。”
    “在利益的驱使下,邺国肯定会有很多粮商找我们合作,因为他们觉得,粮食每年都能生长,是源源不绝的,就算卖完了手里的,下次还能买进。”
    “可长此以往,你们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
    陈昭已经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当即开口道:
    “邺国的粮食会越来越少,因为地里的庄稼生长是需要时间的。”
    “商人逐利,为了高价粮食,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全国各地能弄到的粮食,都弄到手里,然后卖给我们。”
    “说不定这其中还有贪婪的邺国官员掺和其中,大量的粮食流向我们的酒厂,变成酒运回邺国,看起来是对等的,但实际上不是。”
    “甚至有可能,他们卖完了粮食,可地里的庄稼却还没到收获的季节。”
    “若是有朝一日,大胤朝和邺国开战,邺国会因为缺少粮食,让将士们的军粮得不到补充,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百姓们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接济。”
    “但相反的是我军,顿顿吃饱,身强体壮,打起来也绝对占优势。”
    施丽蝶闻言,点了点头:
    “没错,就是如此,而私人订制的服装行业也是同理。”
    陈淑婷也听明白了,当即补充道:
    “做衣服需要布,织布需要棉麻毛丝等原材料,我们同样可以用高于市场价格,收购那些棉麻毛丝,而且定价要比粮食价格要更高一些。”
    “商人逐利,百姓也逐利,当他们知道棉麻毛丝的价格比粮食高,他们自然会选择在自家的土地上,种植棉麻毛丝,然后用卖出去的钱,来买粮食吃饭。”
    “久而久之,邺国境内的百姓,纷纷改行,种植经济作物,而不是粮食作物,这会进一步减少邺国粮食的产出。”
    施丽蝶冲着陈淑婷竖起大拇指。
    总体而言,陈家兄妹所表述出来的,就是施丽蝶那本《论经济战》册子上,写的全部内容。
    她要用这种方式,消耗邺国的粮食储备量,减少百姓和农户种植粮食的土地数量,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以后一定会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邺国虽然也是中原之国,但它的地理位置处于大胤朝的西方。
    它的境内能耕种的土地,本就不如大胤朝多,如果施丽蝶的计划成功,那用少量的粮食,支撑整个国家的消耗,基本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施丽蝶最后强调:
    “最关键的是,我们不会亏。”
    “不管是酿酒也好,还是私人订制也好,我们卖的都是绝对的高价。因为酿酒的配方,和私人订制的设计图,都掌握在我的手里,我敢肯定,全天下没有人能跟我们抢生意。”
    “我们搞垄断,一坛酒,给它编造一些故事和名声,宣传出去,增加它的品牌价值,成本可能只需要一两银子,但我们卖给富商,要价一千两,他一定也会买。”
    “同样的,一件衣服,私人订制,独一无二,谁不想要呢?那些想在心上人面前露脸的世家贵女,那些想进宫选秀一鸣惊人的秀女,全都愿意为它买单!”
    “或许我们卖出去一瓶酒和一件衣服的钱,就能买进几仓库的粮食,可以酿成百上千瓶酒,这世界上的有钱人这么多,我们怎么都不会亏。”
    “到最后,钱归我们赚了,粮食我们要了,打仗还能赢,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