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只支持自提
作者:淘泥客   湖心有个小岛最新章节     
    成立了销售公司后,高建逐步减少了给经销商的供货量,让成品仓库渐渐处于满仓状态。
    所有经销商都要从销售公司进货。虽然成车的发货还是从工厂发,但是工厂的那个成品仓库现在归销售公司管理了。
    销售公司按入库数量给工厂结算,经销商则直接跟销售公司结算。
    销售公司的总部设在西海市,高建在西海市又租了个小仓库,直接买了个门面房作为办公室。主要人员有一个出纳,一个会计,三个货车驾驶员和两名业务员,一共7个人。其实也没什么业务可跑,只是处理些日常杂务而已。那三辆货车也转让到了销售公司的名下。
    目前,广圳市和东方市的办事处虽然成立了,但是,真正的销售还没有开始。现在所有的销量还是在西海市及其周边。还是由总部办事处完成销售任务。
    一个月以内,甘硒泉已经两次提价,价格已给从1.5元每瓶涨到了2.5元每瓶了。这已经和一些碳酸饮料和功能饮料的零售价差不多了。提价后,消费人群的格局有所变化,市场压力略有下降,但是仍然供不应求。
    甘硒泉已经被西海市政府指定为政府采购的饮用水指定品牌。政府各级领导都喝甘硒泉,但是由于用量越来越大,采购价格起来越高,政府公办室采取了限量供应。
    其他各级县乡政府也都有限量采购计划。这样,西海市的各级政府采购这块就大约每天要消耗200箱左右。
    其它批量销售的客户主要是各大国营企业、大型民企的办公室、高档会所和饭店。大概每天也有200箱左右。
    剩下的都是零售和其他外地经销商批发,大概每天有800箱左右。
    按现在的进货价每箱36元,批发价每箱60元计,水厂的利润在每箱20元左右,而销售公司的利润约每箱24元左右。日毛利润约元,年毛利润达1000万元左右。
    关键问题是,零售价还会不断地上升,但是进货价在近期则不会再变了。
    许多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最后都没有多少税收收入,因为利润就是这样被转移的。那些大的集团公司,都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将税收留在了总部。
    高建把近800万元的年毛利润留在了饮用水厂,也算是对李家村和高卫军这两个小股东有个交待了。就算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利润分红,李家村每家每年也能分到2.5万元左右。而高卫军每年则有160万元的收益,即使只拿到三分之一的分红,也有50多万了。在这个年代,这简直就是个暴发户了。
    高建不知道,这个利润的剥离,会给销售公司带来指数级的爆发式增长。而这些增长跟饮用水厂再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吴岳岳回到昆南县只待了两天,就去了东方市。为了前期工作方便,岳楠开车陪同她一起去的,车上除了带上吴岳岳的行李,还带了几箱甘硒泉样品。
    而广圳市那边,干脆采用铁路快运,给李向南发了二十箱样品过去。
    闲言少叙,吴岳岳来到东方市,先在一家宾馆住下。第二天就投入了工作。
    吴岳岳先买了张东方市的地图,让岳楠开车带她先在东方市转了三天。然后选了一个比较好的地段,租了个100多平方的写字楼。然后,又去了人才市场,招聘了两个有驾照的女业务员,一个叫王小丽,一个叫欧阳兰兰。
    吴岳岳又以公司的名义,花了十五万块钱,在写字楼附近买了一套75平方的住宅。
    她对业务员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就让她们拿着宣传资料和样品去跑市场了。她给她们俩的任务是:每个人三天能跑下一家客户就算完成任务,没有销量要求。售价不论高低,但不能签死,价格会根据行情不定期调整。另外一条,现款现货,不赊欠。
    业务员从未见过这样销售产品的。一不问量,二不问价,三不赊欠。这也太奇葩了吧?
    业务员王小丽是个有五年销售经验的女孩子,他睁着大眼睛问:“售价不论高低,那一瓶卖一分钱也行吗?”
    “行是行,但你不能自己掏钱垫上。必须是客户掏这一分钱。另外,要把盖章的协议带回来。销售价越低,日供货量越少。如果价格只有1分钱,那么一天最多只能供给他1瓶水。价格和日供应量的平方成正比。比如价格涨到1块钱的话,我们每天可以给他供10瓶水。价格涨到5块钱一瓶的话,每天可以给他供1箱水。价格涨到20块钱一瓶的话,每天可以给他供2箱水。单价20块钱以上的客户供货量由双方再次协商确定。”
    吴岳岳一番话,王小丽听得更是目瞪口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人家要是嫌量少,不愿意签合同呢?”
    “可以先让他们试卖,一星期后,如果觉得可以再签合同。”
    吴岳岳将打印好的格式合同交给她们,她们还想争辩,吴岳岳挥挥手,不让她们再讲,直接就把她俩打发下去了。
    第一天,很容易,两个业务员每人只跑了一单就回来了。按1毛钱1瓶,每家花了3毛钱,拿了3瓶样品试卖。
    看着这么容易,两个业务员第二天又出去了,又是只跑了一单就回来。今天按0.25元一瓶,每家拿了5瓶。
    第三天,她们干脆不出去了,反正任务已经完成了。
    结果,上午就收到了第一天两个客户的电话,说试卖得还不错,让她们再送5瓶过去,按每瓶0.25元结算。
    第四天,她们又收到了第二天的那两个客户的电话,让她们继续送水过去。还是要5瓶。
    一个星期之后,一共发展了6家小客户,价格基本上都在1块钱以内,每次供应的试卖样品数量不超过10 瓶。
    说实在的,这点量还不够两名员工的跑腿费的。一天的出货量不到两箱货。
    吴岳岳让总部从铁路快运发过来的第一批样品已经到货,一共20箱,正好可以顶上。第二批10箱货已在发来的路上了。
    一个月下来,吴岳岳连买房,带租写字楼,再加上各种开支,已经造了二十多万了。人员工资和卖水赔的钱还不算。
    一个月的总销售收入才500多块钱。而每瓶水的零售价格还停留在1块钱以内。
    两个业务员跑了20多家试用的客户,而真正能签约的客户只有5家,眼看就到月底了,离完成任务还相差很远。
    吴岳岳也没有责怪两名业务员,说第一个月可以降低要求,试用客户也可以算是她们的业绩。但是,下个月就必须要完成任务了。
    王小丽和欧阳兰兰这个签约率太低了,只能天天出去跑业务了。她们开始明白,并不是按低价就能保住客户的。她们开始关注可能会有销量的客户,那些不太愿意合作,只是想卖卖看的客户就不怎么关注了。因为,试用下来,他们根本就不太可能会签约,他们可能只是花点小钱买点便宜的水自己喝喝而已。
    改变的策略以后,第二个月,竟然只用了15天就完成了一个月的签约任务。上个月的试用客户中原来以为不会再签约的一些客户现在却有半数又自动找上门来要求签约了。
    价格已经涨到了平均每瓶1.5元左右。每天的销量已上升到了10箱左右。市场上已经有人要求成箱购买产品了。个别经销商已经主动把价格抬到了5元每瓶了。也有的经销商要求以1.5元的价格供货,不过两天一送货, 一次送一箱。
    第二个月,吴岳岳的东方市办事处亏损了一万多块钱。但月底的时候,签约小商户已经达到了三十六家,日销量已攀升到了20箱左右。
    第三个月,虽然已经是11月份,天气已经很凉了,但是销量却以井喷式爆发。仅上半月的平均销售价格已达到5块钱1瓶了。每天销量超过了40箱,每箱水售价已达到120元。月销售额将轻松突破10万元。
    其实到11月底的时候,水价已经逼近20元每瓶,每箱水的售价已达到480元了,而每天的销量也逼近100箱。东方办事处的日收入已达到4.8万元左右。这就是东方市的消费水平。
    两名销售员已不需要再去跑市场了,她们只坐在家里等电话要货就可以了。而找上门要求签约的客户却越来越多。
    而高建给吴岳岳的供货量上限只有400箱每天,她需要悠着点了。
    吴岳岳决定自己开一个售水点。不支持送货,只支持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