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烦人的黑老头
作者:用户37803862   立夏花儿娇最新章节     
    在自己管辖范围之内,出了这样的大喜事,司农官那个高兴的,脸上的褶子快要盛不下了。哎哟哟,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杨里长,想出了方法的小姑娘呢?”
    很快,夏娇儿被带了过来,这可是小柳庄来到第一个吃官家饭的人,在县衙里不算特别吃香的司农官,对小柳庄来说,小柳庄可是头一个。
    他一声令下,自有人撒腿去喊夏娇儿。
    村里人三三两两远远地打量着这个黝黑的老头,身上的官服松松垮垮,仿佛挂不住。
    “县衙里的大官也是长得人样。”
    “外面看都是有鼻子有眼睛,内里人家和咱们可不一样,肚子里有货。”
    “那是那是,要不人家就站在县太爷身边?换成咱们,站在县太爷旁边怕是走路都不知道先迈哪条腿。”
    司农官顾不上村民们的稀罕,他一直在想,到底是啥样的小姑娘,脑袋咋长的?
    “夏娇儿见过大人。”夏娇儿郑重地行礼。
    一个约莫十四五岁,白净的脸上带着点儿婴儿肥,眉眼喜庆的小姑娘,身上穿的是寻常的细棉布,收拾的很爽利,就是村里一个普通的闺女,也没有三头六臂啊?司农官不敢相信杨里长的话。
    “免礼。夏姑娘,不知道这个提前育苗的法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夏娇儿看出司农官的眼睛里的疑惑。“大人,民女每年秋收时候总爱听见家中或邻居长辈叹气,说收完麦子,种的太晚收成不好。就想有没有能提前的法子,后来就想到了提前育苗。”
    “经过今年,民女仍觉得提前的时日有限,如果能再提前一些,来年收成也许更好。”
    “哦?还能再提前?”司农官是个犟脾气,他不相信眼前的小姑娘还有什么办法,觉得她是在吹大话。
    夏娇儿走到地头,指着一畦玉米地说:“今年秋天播种麦子时候,如果能把明年棉花的地垄留出来,在麦收之前一个月就可以把棉花栽种到地垄里,等麦子收割时,棉花已经长到一尺高了,割倒麦子,棉花几乎要开花了,这样是不是可以提前了?至于玉米,现在的育苗法子就很好,再提前几天收下来田地空着用处也不大,除非再种上一茬儿长得快的青菜。”
    老头捻着山羊胡子,想啊想,人不可貌相,这小姑娘不是胡吹的,“只是,夏姑娘,这样一来,麦子不是要减产了吗?”
    “大人请往这里看。”夏娇儿指着低调的几棵玉米棒子。司农官不解,看过去,棒子又粗又大,长得好喜欢。
    夏娇儿往地中间走了几步,指着面前的几棵玉米棒子又说,“大人再看看这几棵。”
    这几棵结的棒子没有刚才的长,也没有刚才的粗。
    这是做什么?
    “大人专务农课,一定看出了其中的分别,地头的棒子比起中间的既粗又长。为什么?应该是地头的玉米通风采光都比较好,所以结棒子大。同样道理,如果我们提前预留出了地垄,明面上是少种了庄稼,实则换来的更多的庄稼更好的通风采光,结的穗子更粗大,麦子产量没有减产,棉花产量增长一定非常明显。”
    夏娇儿的一番话,令司农官茅塞顿开,同时脸上火辣辣的,作为一个司农官老头觉得自己不合格,还自诩自己天天下田地,连这样浅显的道理都没有悟出来。幸亏他脸黑,红了又红大家伙都没有看出来。
    “好!好!好!自古英雄出少年!老夫今天果然不虚此行。夏姑娘,老夫替万千百姓谢谢你!”古板的老头忽然朝着夏娇儿一揖到底。这突然把夏娇儿吓了一跳,回过神来直叹老头的可爱。
    司农官要回县衙向县太爷禀报,杨里长忐忑不安地送完小路送大路,司农官奇怪了,这个里长像膏药一样,到底是为什么?要不是他又黑褶子又多,他都怀疑这男人有龙阳之好。正思绪万千间,看见杨里长一脸谄媚,讨好巴结,“大人,能不能帮小的美言几句?”
    “放心!杨里长任下有如此重大的功劳,是南平县百姓的福气,更是我大庆百姓的福气,本官定不会私藏。”只要不是爱慕自己就好。
    月圆月缺,小柳庄的晚熟玉米也收获了,司农官终于又来到了小柳庄,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他自己也琢磨了夏娇儿的话,觉得可行。老头颤颤巍巍,激动得双手写不成字,感觉老天爷这回真的十分眷顾他,难不成他要名留千古?他带来了给夏娇儿要的奖赏,五十两银子,其实是他从农课方面挪用来的,县太爷只给了口头奖励。
    杨里长看司农官再次回来,没有搭理自己,直接去了夏娇儿家,心中落寞,也不敢表现,得罪了官府里的人,自己的里长位置更是不保。
    黑老头要和夏娇儿再次商量提前留下地垄的事儿,留下多宽是最合适,既能栽种棉花,又能多打麦子。这是关系万千肚皮的大事,更是老头的毕生追求。
    点名要夏娇儿作陪,看着手拿簿子的黑瘦老头,后面跟着一个拿着长绳子的小吏。夏娇儿觉得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老头说的好听是敬业,打破砂锅问到底;说不好听点儿是轴,凡事不问出来个为什么,饭吃不香,觉睡不着。
    夏娇儿去找二大爷和舅舅,让他们和老头一起商量农事,自己这只见过猪跑的半吊子,在专家面前凑什么热闹,再说,她不喜欢种地。古人不是说过吗,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自己是啥样家底儿,自己心里没点儿数吗?依靠家里的八亩田,几辈子能发家致富?另外,自己一个花季美少女,可没有像老头一样,就算晒死在田地里,也要为大庆农业献身。
    可老头不依,他信不过二大爷和舅舅的水平,三人一有点儿什么新的想法和决定,非要拿到夏娇儿面前,细细地讨论商量一番。
    无奈,夏娇儿想想后世的田垄,大约一尺多,栽种双行,既便于栽种时,人通过,又能多打小麦,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老头。
    老头大喜过望,竖起大拇指,“夏姑娘真是一语中的,如拨云见日,令老朽眼前一亮,我们讨论了几日,想的都是单行,这个法子好。这个法子好!”
    看看,老头现在在夏娇儿面前,连本官都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