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我将为八千万人的死亡乐章 开篇!
作者:白毛阿瞒要典韦   大学牲活被古人天幕围观啦最新章节     
    【1906年,英国推出了最新标准的无畏舰,一经问世,迅速就将旧时代的铁甲舰,全部淘汰。即使是刚刚下水的新船。】
    “无畏舰,真是个好名字啊。”
    “是啊,真是好名字。”
    “可是这个无畏舰是怎么把其他的铁甲舰淘汰的?”
    周围的人纷纷摇头,他们完全想不出来。
    不过至少这句话,告诉他们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后世一艘战舰,很可能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一艘船能用个几十上百年。
    【此后,英国议会顺利通过了军备竞赛法案。】
    【德国每制造一艘军舰,英国就制造两艘,皇家海军的总吨位,要始终保持为世界二三名之和。】
    【弹幕:两强标准】
    【弹幕:我们的舰队将遮蔽天日,无论天上有多少个太阳】
    【弹幕:卷起来了】
    “这就是军备竞赛吗?”
    “德国造一艘,英国就造两艘,真是财大气粗啊。”
    “是啊,海军吨位是第二第三总和,真是财大气粗啊。”
    【1907年,英国与法俄签下了三国协约,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虽然英国没有明确承诺任何的军事义务,但这则协约在德国看来,几乎就是世界末日。】
    【它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从两面夹击,变成了三面合围。】
    【于是,只能将自己牢牢地绑在,奥匈帝国的方向盘上,因为它无法承受,再失去一个盟友的后果了。】
    【弹幕:两面包夹芝士】
    “那个德国不是还有一个盟友吗?”
    一旁的人也附和了起来,德国还有一个盟友的啊。
    “那个,之前天幕上好像说过,意大利背叛了德国。”
    没有人理会说话的这个人。
    【尽管意大利也是三国同盟的一员,但柏林从上至下,对它都没有抱有过任何期待。】
    【弹幕:意呆利:你看人真准】
    【弹幕:站队小能手意呆利】
    【弹幕:威廉二世找盟友】
    (威廉二世:这个坎就过不去了是不是?)
    【弹幕:从两次结果来看,确实没错】
    古人们:?
    你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然后被坑惨了。
    然后转头再次和意大利结盟,然后再次被坑惨了?
    这简直就是记吃不记打啊!怎么想的呢?
    【因为奥匈帝国和它,在亚得里亚海沿岸有着领土纠纷。】
    【它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就已经是最大的善意了。】
    【至此,两大阵营,六个国家的历史恩怨与国家战略,就全部梳理完毕了。】
    古代的外交家们看得很过瘾,这就是合纵连横的魅力啊。
    外交场上,靠唇枪舌战,为自己的国家攫取利益,为自己攫取荣誉。
    而看着天幕上那幅欧洲地图,他们从那歪歪扭扭的国界线上,只看出了两个字:远交近攻!
    【两大阵营之间的互相敌对,并不是外交谴责或是贸易冲突,而是各自陈兵百万,随时准备将对方撕成碎片。】
    【作为1870年普法战争的结果,各国都建立了总动员体系和参谋部制度。】
    【只要总动动员令一经签署,庞大的战争机器就会迅速启动,军部会从文官手中,彻底接管国家。】
    【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因为后动员的国家,哪怕只慢一天,都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这就是1914年的欧洲,一个巨大的,威力惊人的,随时都会爆炸的。火药桶。】
    大明朝。
    明武宗朱厚照第一次出场。
    他现在正在豹房,看着天幕上的那个总动员体系,还有那个总参谋部。
    心中有了想法。
    他为了压制文官集团,盖了个豹房,就是为了绕过文官管理国家和军队。
    但是那些文官却不断地给他使绊子,这让他十分的恼火。
    而现在,解决的办法来了。
    只要他把豹房改成总参谋部,然后从军中选拔出忠于他自己的军官,让这些军官来总参谋部任职,但不给他们实权。
    只有自己下达命令之后,他们才能借着皇权的名头,拥有实际权力。
    而且战时还可以制定作战计划,或是带兵打仗。
    这样,就可以搭建出来一套,完全独立于文官系统的权力体系。
    真是太妙了!既然他们不想体面,那就别怪他帮他们体面了。
    现在就只需要等,等一场战争。
    这样那些文官就没有理由阻止他了。
    这天幕可真是太妙了。
    (清朝:这不就是军机处吗?改了一个总参谋部的名字,就以为我不认识了?)
    而大明的文官们对视一眼,心中暗道不妙。
    他们都能想到,皇帝要怎么绕过他们掌握国家权力了。
    不行,必须让皇帝放弃这个想法。
    他们看德国的那个制度就挺好的,或者是没介绍到的英国虚君制也很妙。
    就是不知道,这小皇帝能接受哪一个了。
    要是小皇帝都不接受的话。
    那既然他不想体面,就别怪他们帮他体面了。
    【最终,在6月28日那天,一个19岁的塞族少年,用两颗子弹,点燃了它。】
    【弹幕:我将为八千万人的死亡乐章,开篇!】
    【大公夫妇遇刺的事件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不过这件事在当时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但奥匈帝国的总参谋长康拉德对这件事却格外关注。】
    【康拉德很早就有吞并塞尔维亚的打算,而大公遇刺事件,给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6月29日,萨拉热窝枪响一天后,维也纳召开了帝国紧急会议。】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指向塞尔维亚,但与会的所有人对此都心照不宣。】
    【总参谋长康拉德第一个站出来发言。】
    【据外交大臣贝希托尔德回忆,他的发言基本上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
    【开战!开战!开战!】
    【鸽派的大臣们虽然很想反驳,但他们的领袖都被人当街刺杀了。】
    【此时帝国内部,再无人能够制衡鹰派。】
    【最终这次会议以压倒性多数,同意开战。】
    【弹幕:塔塔开!塔塔开!塔塔开!】
    【弹幕:战斗,爽!】
    【弹幕:谁家慈禧】
    大清。
    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