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所谓红线的意义与恐怖
作者:拿着   我在大唐搞建设最新章节     
    “寺庙之下‘庇佑’的百姓数以万计,大家租借他们的田地,为他们提供香蜡纸钱,还有各种……义妹口中的佛门周边。”
    “这许许多多的东西,尤其是那些所谓开光之物,购买者多为富庶人家。”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在用富人的钱财养活穷困百姓们。
    打死佛教,那些靠施粥、义诊、靠卖香油钱过活的百姓必定拼命反对。
    还有无数租借田地的农民。
    在佛门庇佑下,他们只需交给佛门一些‘礼佛’钱便可。
    可若佛门倒下,田地变成自己的,免不了又要被地主吞并,他们将会再次颠沛流离,这谁不怕?
    “和平演变。”李茵呷了口茶水。
    “兄长,一切的根源就在土地与穷困。”
    汉人从来没有特别癫狂的信仰,除非搞传销,如今百姓信佛,不过是因为佛教对自己有好处。
    大家都过的苦,那便要找心理安慰。
    佛门能叫我吃饱,那我就是最忠实的信徒。
    若是有人开始觉着信你和不信你都过得一样,信你还要花大价钱去供养你。
    几年后,不信你的人家攒钱买了大房子,而信你的只留了无数的香火,那九成普通人便会改口了。
    “小妹听闻有村中人将永业田献给寺庙,以求人生顺遂,兄长以为如何?”
    李世民自是知晓这般作为,且还见过不少例子。
    他理所当然道:“疯魔。”
    “兄长此言差矣。”
    李茵笑道:“若我如今被高门大户逼迫,其要我交出家中永业良田,我不交便是要被强取豪夺。”
    “恰巧周边有一寺庙建立,其高僧言与我‘且将田地献予佛门,有我佛庇佑,不仅无赋税,也无人敢觊觎此良田,你放心耕种,待麦苗成熟只需捐些许香火钱便可’,兄长可愿献田?”
    李世民皱眉:“献了,田就不是我的了。”
    “可不献,田现在就不是你的,而是高门大户的,人家还不一定给你耕种。”
    “若是碰上个身份地位高的还好,不用交赋税,只交高额租金,可若遇见个刚起家的地主,交的可就多了。”
    小李庄变成女庄前,作为一方大地主,交税尤其少,并且不用严格遵循租庸调制,毕竟没有哪家大地主亲自去劳役的。
    庄上一直都是交够该交的粮食和布匹,再添些钱财。
    而如今她想打破权贵阶级的免税政策,必定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故而女庄主动多交了不少税。
    有她这个特立独行的存在,李世民在不知不觉中便对不用交税的那群人产生了些许不满……
    “兄长可以算算每年流失了多少能够税收的良田,再过个一二十年,还有田税收吗?”
    户口没有统计全,隋朝还有900万户人,如今就剩下300万户,这是开玩笑!
    隐藏人口比名册上的还多。
    加上本就免税的达官贵人,将近四成人口不用给国库交税,换句话来讲,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人拿走了国家的四成税。
    表面上是在减少百姓们的压力,可国库无钱,只能想尽其他办法压榨百姓。
    比如离大谱的捉钱令使。
    三千万贯的年税收就是块遮羞布,谁晓得是怎么来的?说不得是世家瞧老李可怜……
    这么下来,不怪世家地主手中土地越来越多。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揉了揉太阳穴。
    吸取前朝的教训,他总是不敢过多收税,心意是好的,可惜落到实处就变味儿了。
    李世民有些颓丧,一条条分析下来,他的大唐瞧起来竟像是要与秦朝那般二世而亡!
    李茵双眸含笑:“兄长不必着急,治大国如烹小鲜,总会变好的。”
    耕地红线政策已出,就差粮食增产了。
    庄上去年种的冬小麦和稻米再过一个月便能收了,长势可观,估计还会增产。
    如此便可开始推广粮种。
    粮食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谈。
    之前便说过,京城这块不适合种稻米,运粮也艰难,故而粮价不可能便宜了。
    李治曾几次南下洛阳,试图迁都,正是因为粮食不够吃。
    所谓史书上记载的低价粮,究竟是在便宜谁?毕竟百姓们可是自给自足,不需要买粮的……
    谷贱伤农是永远的真理。
    【系统,你晓得我为何欣赏老李吗?】
    【?】
    【他听劝呐】
    【……】
    “义妹,为兄已迷糊了,这好似无解之题。”
    长孙皇后握着李世民的手安慰,二郎近日忙的不行,接连几日没睡过好觉。
    “兄长不若仔细想想,之前小妹早已道出解决方法。”
    “义妹,庄上粮食可是再次增产了?”长孙皇后机灵,马上反应了过来。
    “如今长势大好,不久后便能收割,定会增产。”
    李茵笑道:“之前的耕地红线政策可未曾排除佛门,说的是天下所有土地!”
    “百姓们哪有不支持的?”
    这政策一出,大地主摸不着头脑,百姓们心里踏实。
    只要这地被种了,那他们就有饭吃。
    “粮食增产,需要种地的人便少了,许多人开始进厂子做全职工人。”
    “手里有地的百姓还好,咬咬牙就把地种了。”
    “可是租地种的百姓一瞧这架势,累死累活的种地,还不如进厂赚得多,他们当如何选?且因耕地红线政策,地主们不敢不种粮。”
    “如此一来,粮食够吃,那还怕甚?于是租地的百姓都不租了,全进厂子去!”
    李茵垂眸道:“兄长,耕地红线政策是朝堂上下一致认同的,没有反悔的道理。”
    “此番我们站在大义之上,若有人违背……”
    天下百姓皆弃之。
    “好一个耕地红线。”李世民拍案叫绝,之前他尚且体会不到其中妙处,如今算是看得明明白白。
    李茵淡笑,如今哪有人能看出耕地红线的厉害?
    在她那会儿,简简单单地四个字,宛如高山险海,压死了一代代人。
    只是如今,在人口只有几千万的情况下,这座高山压的不再是平民百姓,而是世家大族,佛门乡绅。
    “若是有人坚持不下,那便叫他把地‘卖’给朝廷吧。”
    说罢,李茵呷了口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