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忧天下之忧
作者:二月的杏子   观相识语最新章节     
    第379章 忧天下之忧
    考虑到东陵冬日那特别寒冷的性质,正亲身体验着极北山那阴寒气候的李元宁很有感受地整理了一篇关于无烟煤提取的方案、并让人快马加鞭地送往京城。
    所谓的无烟煤提取方案,就是关于如何从上次富阳县郊外发现的那些煤矿石中,提取出健康的、可适合人类取暖的无烟煤。
    时下的东陵倒是有不少冬日里可以取暖的材料,但其中绝大多数都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用的起的,比如银丝炭之类的。甚至就连最普通的木炭,也是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尤其,随着这些年的肆意砍伐,木炭的供应也变得极其有限。很多人冬日里取暖真真就应了那句“取暖靠抖”的笑话了。
    却说东陵今年的冬天,来的特别早的同时、也特别冷。初入十月,外面的天气便已寒风侵肤、滴水成冰,很多百姓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便开始打起了富阳县煤矿石的主意。
    既然这个煤矿石可以燃烧,取暖自然应该不在话下。
    抱着这样的想法,尽管大家都知道那煤矿石烧出的气体对身体有害,但相交于随时可能冻死,两相其害取其轻,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前者。
    一时间,京城附近出现了不少类似于中毒症状的人群。
    查明原因的瑾成帝不敢疏忽,直接下令禁止富阳县区域煤矿石的开挖和买卖。
    然而瑾成帝的这项法令并没有得到百姓们的理解,反而惹得民怨四起,迫于严寒的百姓们时常会与驻扎在那煤矿附近的官兵形成冲突。
    原本百姓使用煤矿石只是为了取暖自救、而自己这般决定也是为了广大百姓的生命健康,结果双方却闹成这般,瑾成帝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番对峙之下,在有些人故意的渲染之下,京城的局势一时倒有些紧张起来。
    恰在此时,李元宁的这篇方案简直就是春日里的及时雨,直接解决了这个令瑾成帝头疼不已难题的同时、也满足了现下许多百姓们迫在眉睫的需求。
    长吁一口气的瑾成帝很是感念李元宁千里之外的这一及时之举。尤其无烟煤的提取方案掌握在瑾成帝自己的手中,其中的开挖、提炼、买卖也都由工部和户部合力操办完成。
    且、那看似廉价的无烟煤,因着其庞大的需求量,很是大大地充盈了一下有些枯竭的国库。
    而工部的一些人员在仔细探测了一番那处煤矿后,更是断言富阳县郊区煤矿石储量巨大、完全可以支撑他们东陵数百、甚至上千年的使用。这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数百、甚至上千年,他们东陵的国库都会有一大笔这样的进项。
    这样的消息怎么能不让瑾成帝激动。
    当即,瑾成帝大手一挥,赏赐则像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送到了陵昌伯府白敬莲的手中,便是在礼部左侍郎张府坐月子的李元慧,也收到了皇后娘娘赏赐的一柄玉如意和珍贵补品。
    至于那些搁置在御书房玉案上的奏折,则在接下来的一次朝会上,被瑾成帝狠狠地摔在那些企图挑事的众人面前,留下一句“君子慎于言而重于行,众卿若是都能如李监正这般忧百姓之忧、思百姓之苦,则是朕之幸、东陵之幸!”
    瑾成帝的言外之意很简单,别整日里跟个碎嘴妇人似的有事没事地攀着你、咬着他的。多跟人家李监正学学、做点实事不香吗?
    当然,远在千里之外的李元宁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有感而发的一个随意之举,竟是莫名其妙地击败了一群虎视眈眈针对自己的人。
    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因着李元宁这一波无意识的操作,其名望、影响在东陵百姓们的心里那是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尤其是京城的百姓。
    自得于京城就是人杰地灵,竟然生出小仙童这样的人物,而自己竟然与这样的神仙之人生活在同一片区域,可见自己也是顶好的。
    因着这种心理,京城百姓竟开始有意识地约束起自己来,唯恐自己一个行为不当、丢了自己京城人的脸不说,还丢了人家小仙童的脸。
    京城百姓开始自我约束不说,人们茶余饭后、闲谈唠嗑、茶楼酒肆也总会提及一些关于李元宁的话题,其中也会包括一些关于“这小仙童到底什么时候回京”的疑问。
    虽说李元宁回京与这些人并没有多大关系,但心里的感激和渴望、总想让他们亲眼见一见这位他们京城土生土长的神仙人物,当面问候一声的同时,也沾一沾人家小仙童的福气!
    然,李元宁的回京令人猝不及防、也悄无声息。
    京城都尉署内,刚刚经历了一番操练的众人正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珠、一边与身边的同伴闲聊。
    忽然,伴着衙署班房那边的一阵骚动,一声凄厉的惨叫声响彻上空。
    正领着众人稍作休息的衙署副都尉长萧山脸色顿时一沉,看向衙署班房方向的目光也有些不悦起来。
    班房里的那群人,这是闹腾什么呢?
    说起来,这京城都尉署乃是禁卫军的一个分支,专门负责执掌京中侍卫和处理京中突发事件。
    作为专门负责京中侍卫队的都尉署副都尉长的萧山,对衙署班房里的那群文官自来看不上眼。
    一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家伙们、放进他们的衙署里,简直拉低了他们衙署一众人的档次。
    其实,也不怪萧山会有这样的想法和情绪。主要是班所里的很多人,总是仗着自己的身家背景,想着自己到这里也不过是混资历、积经验的,根本不把萧山这些人放在眼里,有时甚至还主动挑事。
    故而,当那声凄厉的惨叫声传来的时候,萧山第一反应就是班所里的那群二世祖们怕又开始闹幺蛾子了。
    堂堂都尉署里,众人办公操练的地方,竟然传出这样凄厉的叫喊声,作为负责管理都尉署之一的萧山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观。
    当即,萧山大踏步地奔着那处人头涌动的班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