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二姐卫如意进京
作者:z咏橘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最新章节     
    宴席结束,宾客散去之后。
    卫恕意娘俩并未着急离开张家。
    至于盛、长柏等人,倒是走了。
    明兰特意寻到卫渊,道:“舅舅,今日那余家二姑娘的事”
    后者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舅舅都明白,我们家明丫头,都会帮舅舅挺身而出了。”
    明兰道:“只是怕会给舅舅您惹麻烦。”
    听到这里,卫渊比较不能理解。
    按理来说,自己都已经成为忠勇伯了,甚至都可以称得上是简在帝心。
    有自己在,明兰何苦还像‘知否’里的明兰一样,事事都是一副小心翼翼得模样?
    其实,卫渊不了解的是。
    正因为卫渊给了明兰许多,财富、身份、地位等等。
    明兰心知,这一切,有多么的不容易。
    是她的舅舅,一刀一枪,与敌浴血拼杀,才换来的今日。
    她不希望,有朝一日,会因自己的一些事情,让舅舅多年来的努力毁于一旦。
    或许她有些杞人忧天,但她真的不愿拖累自己的舅舅。
    如果说,知否里的明兰,是因为自己,才会遇事小心,处处隐忍蛰伏。
    那么,现在的明兰,是为卫渊的不容易而小心谨慎。
    “明丫头,有舅舅在,你可以随心所欲的活,不必那么小心谨慎,你与你娘、木哥儿,还有姨母,都会平安顺遂一生。”
    卫渊很认真地再说。
    明兰笑道:“知道了舅舅,舅舅是这世上,待明儿最好的人。”
    有时她都觉着,卫渊对她的爱,甚至比她的娘,对她的爱要来得深沉。
    这是一种来自亲情的爱。
    嘉佑四年。
    七月中旬。
    清晨,卫渊独自等候在汴京城外。
    前几日,卫渊的二姐卫如意送来消息,根据路程计算,于今日抵达汴京。
    是以,卫渊早早地来此等候。
    忽地,从城中驶来一辆马车,见到卫渊停下,原来是卫恕意娘俩坐在马车里,明兰掀开车帘,开口道:
    “舅舅,您来得这么早?”
    说着,卫恕意与明兰相继下了马车。
    见状,卫渊道:“姐,明丫头,你们怎么来了?”
    卫恕意道:“如意是你二姐,是我二妹,我当然要来迎接。”
    明兰挽着她的手臂,笑道:“许久不见姨母了,甚是想念,自然要第一时间见到姨母才是。”
    卫渊道:“还不知几时才能到,你们还是先去我府上等着,今日咱们一家人好好聚聚。”
    话音刚落。
    就听不远处响起一道声音,
    “大姐,小弟!”
    闻言,卫渊与卫恕意姐弟二人面色一喜。
    明兰笑道:“这叫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嗯.也不对,来的也挺早。”
    卫渊迎上前去,看到卫如意领着的孩子,瞬间大笑道:
    “这是昌儿?”
    卫如意点了点头,刚欲说些什么,就见卫渊一把抱起那个叫‘昌儿’的孩子,笑道:
    “昌儿,叫舅舅,叫一声,给你一两黄金。”
    昌儿全名叫做张云昌,乃是卫如意的孩子。
    今年已经八岁了。
    昌哥儿还没将‘舅舅’二字喊出口,卫如意便是摇头笑道:
    “到底是发达了,如今昌哥儿说话伶俐,你就不怕将你喊穷了?”
    卫渊大笑道:“喊穷了小弟也高兴。”
    卫恕意拉着卫如意的手,语重心长道:
    “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卫如意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她摇头道:
    “原本想着赶在国公爷收大姐你为义女的时候来京,结果你妹夫得了一场大病,待稍好些时我就马不停蹄地来京,结果还是没赶上。”
    卫渊将昌哥儿放下,释然道:“怪不得没见姊兄,他现在情况如何?需不需要我找几位名医为其诊治?”
    卫如意摇头道:“老毛病,休养几日也就好了,只是他可能要迟些来京了。”
    她们夫妇二人,在卫渊还未发迹时,待卫渊极好。
    所以,卫渊对那个农家汉子出身的姊兄一向很尊重。
    “二姐,上马车,咱们到家再聊。”
    卫渊挥了挥手。
    就见忠勇伯府的车夫驾驶着一辆马车走来。
    卫恕意与卫如意许久未见,姐妹情深,于是同乘一辆马车进城。
    来到忠勇伯府。
    卫如意瞧见卫渊府上这般气派,也是忍不住惊诧道:
    “小弟,你如今光宗耀祖,咱们爹娘,指不定有多欣慰。”
    过了会儿,卫恕意姐妹二人,昌哥儿、木哥儿还有明兰,坐在春意阁里聊天。
    卫渊捧着一个木匣子来到她们姐妹二人身旁,给明兰使了个眼神。
    明兰会意,抱着木哥儿,向昌哥儿开口道:
    “昌哥儿,跟着姐姐去看看那边的风景可好?”
    昌哥儿木讷的点了点头。
    随后,卫渊当着卫恕意姐妹二人的面,将那木匣子打开,赫然是房产地契,还有几间铺子。
    卫如意皱眉道:“小弟,你这是做什么?”
    卫渊道:“这是早就给二姐你准备好了的。”
    “等姊兄身体好些,你们一家人,就搬到京城来住吧。”
    “昌哥儿也到了读书的年纪,该为他寻一位好的启蒙先生。”
    “我抱昌哥儿的时候,摸了摸他的根骨,不是习武的料,我想着,将昌哥儿弄到国子监里去读书。”
    国.国子监?
    卫如意震惊!
    大周朝最高学府国子监?
    那可不是一般人能进去的地方啊!
    卫如意下意识摇头道:“小弟,这份礼,太重了,姐不能要。”
    话音刚落,不等卫渊说什么,卫恕意便是附和道:
    “二妹,如今咱们小弟是真发达了,你要是不要这些地契铺子,小弟心里会不好受的。”
    卫渊道:“二姐,大姐说得对,让咱们卫家在京城立足生根,光靠我一个人是不行的,还要看咱们姐弟三人齐心协力才是。”
    “二姐,您接受这些房产地契来京,也是在帮小弟啊。”
    卫恕意道:“二妹,大姐虽然没有小弟有本事,但也给你准备了一份礼物,也是些钱财。”
    “小弟说的没错,只有咱们姐弟三人都好了,才是真的好。”
    如此,卫如意才没有拒绝卫渊的好意。
    “小弟,跟二姐好好说说,你这两年从军如伍,是不是苦得很?”
    卫如意开口询问。
    卫渊一愣,他没有想到,二姐进京,屁股还没坐热,就问起有关自己的事情。
    “苦是苦的,但你看小弟现在,不就是苦尽甘来?”
    卫渊笑着回应。
    姐弟三人逐渐笑出声来。
    近午时。
    卫渊逗着木哥儿与昌哥儿玩。
    卫恕意在亭中喝茶,看着卫渊与两个孩子打闹,时不时笑出声来。
    明兰则跟着卫如意跑到厨房这种地方。
    前者不解道:“舅舅府里的庖丁可都是大厨,手艺极好,姨母您何苦还要亲自做饭?”
    卫如意笑道:“你不知道,你娘与你舅舅,打小就爱吃我做的饭,你娘的手艺还是跟我学的呢。”
    明兰大吃一惊道:“姨母,您竟这么厉害,明儿以前都没发现。”
    “您说我娘的手艺是跟您学的,您的手艺又是跟谁学的?”
    说着,还偷吃了一块卫如意刚刚做好的糕点,放在嘴里咀嚼一番,回味无穷,
    “这桃花糕比玫瑰酥饼还好吃。”
    见状,卫如意笑道:“小时候,你娘整日看书,你舅舅也是如此,他们姐弟俩也不与我玩,我闲着没事,就爱琢磨厨艺。”
    明兰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姨母这手艺,哪怕是在京城开家酒楼都是轻而易举了。”
    卫如意一边忙活着烧柴,一边准备食材,
    “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帮我把那个盐拿来。”
    明兰将御内才有的细盐递给卫如意,道:
    “姨母,您是不知我的嘴有多挑剔,我说好吃的糕点饭食,放在汴京里,那都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