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贱年多种贱庄稼
作者:纸上的岁月年华   崛起的家族最新章节     
    那位大公子点了点头说道:“这话有道理呀!”
    亦杰又赶紧说道:“哥呀!赶紧把灵棚搭起来吧!咱家再怎么说也是体面人,你现在当家了,这事情你得说话呀!”
    大公子这一下子可找到救星了:“兄弟呀!这事出的太突然了,我这里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你看这事闹的,正好你来了,你可得帮帮我呀!”
    大公子说这话是有道理的,亦杰头脑灵活,婚丧嫁娶的事情这些年可没少经手,哪里找工匠啊,哪里找吹鼓手,哪里招厨师,他都门清的很。
    一听是要用自己,亦杰马上就放心了,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亦杰马上就轻车熟路的把事情给办了。
    像这种富家公子,刚刚当家作主,根本不会在乎花钱的,只要把事情办的场面一些就好了。
    亦杰当然不会亲自办这些事情,马上招呼了几个人,让大家便分头行动去了。
    效率还是极高的,很快灵棚搭好了,吹鼓手也就位了,该通知的宾客也通知到了……
    宾客来参加葬礼的时候,好几个女眷在那里哭哭啼啼的,亦杰又好心提醒道:“这么多女眷在这里不好看,一看就是和老爷子有关系……”
    大公子赶紧对那些女眷说道:“我娘和二娘,三娘留下,她们都是明媒正娶的,其余的都回避吧!”
    大公子回来之后对亦杰说道:“我这两天头脑发昏,多亏你提醒,不然多难看呀!你还要多帮忙呀,不然我这一关可不好过!”
    亦杰当然也不会白帮忙,里找外找不少的好处,而且丧事上用的布,还有酒之类的东西,都是用的自己家的,这可不能便宜了别人啊。
    那个年代婚丧嫁娶这些事都叫公事,非常的麻烦,亦杰却能掌握其中的诀窍,把事情办的滴水不漏,几方面都能落得好。
    等到丧事结束的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就更加的好了。
    老头子生前三个老婆,还有好几个丫头,算得上是会享受的人,土地房产也不少,也算得上是富有的主。
    现在两眼一闭,当然有大儿子来当家了,大儿子可比老头子更会享受,但是赚钱养家这一方面就比老头子差的太多了,其实可以说是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过不了多少日子,手底下的钱就不那么方便了,第一件事就是卖土地。
    派人把亦杰叫了过来:“兄弟啊!我想卖几块地儿,价钱可不贵,卖给别人不如卖给咱自家兄弟,你看你能不能买下来!”
    亦杰赶紧劝道:“哥啊!这不好吧!现在就卖地,外人会说不好听的话!”
    那位大公子却无所谓的说道:“这个家我当家作主,我说了算,别人爱说啥就说啥……”
    这就是典型的败家子儿了,连装都不愿装一下的那一种。
    亦杰当然不会硬劝,有合适的土地当然就跑回家去和家里人商量一番,然后把土地拿到手里。
    老憨早就不买周围乡亲的土地了,免得已经熟悉的乡亲一个个的都搬走了。
    可是这种富户往外卖的土地,老憨还是非常喜欢买的,让亦杰尽管去买,只是做的保密一些,免得那富家公子脸上不好看。
    其实这是没用的,穷瞒不住,富遮不住。
    几年之后那家富户就把家里的土地卖的差不多了,有很大一部分好的土地,都成了老憨家的。
    还好这个败家子儿,心里还算有点数,给自家还留下了一点土地,用来应付以后的生活。
    有的败家子一点数都没有,吃光喝光用光,然后领着老婆孩子要饭的都有。
    要是让这样的人当家,什么家业也能败的光。
    所以老憨不敢让自己的大儿子亦庸一个人当家。义庸这孩子倒是老成稳重,可是以后呢?几代人里边出上一个败家子儿,如果再让他当了家,那后果可就不敢想象了。
    所以亦庸必须和大家商量,尤其是一些大事,是需要召开家庭会议的,现在是这样,以后的孩子也要这样,只有这样,家族才能够稳固。
    从海边能够捞到大量鱼的那一年,不光是海边的人遭了灾,其实庄稼人也不好过,老天爷该冷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这还真的是让人觉得奇怪。
    这样的天气,造成了一个奇怪的情况,明明土地不缺水不少肥,也没遇见旱灾蝗灾之类的特殊情况,庄稼却莫名其妙的减产了。
    地头上的陆老三,把一个麦穗放在手里,反复的揉搓,还很细心的拿起一个麦粒,用牙齿咬了几下,终于下了结论:“看来今年要少收两成了!”
    跟前的几个人也都叹了一口气,老憨无奈的说道:“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年前麦苗就长得过旺了,麦苗没有两头旺,年前旺了,年后就不旺,现在又该热不热,减产两成已经算是好的了!”
    老驼背说道:“老天爷这是软刀子杀人,这根本就是贱年,多种点贱庄稼吧!”
    贱年是一个介于灾荒年和平常年景的一种年份,庄稼比平常的年景歉收,却又不至于饿死太多人。
    所谓的贱庄稼,就是高粱,地瓜,玉米之类的,这些庄稼对气候的适应性比较强,不会因为气候的变化,出现很严重的减产。
    贱年种贱庄稼,这是老农民对付贱年的基本操作。
    另外有一种东西,更不怕这种气候的变化,那就是桑树了。
    这点气候的变化,对桑树一点儿都不影响,照样开枝散叶,一副枝繁叶茂的样子。
    老憨想了想说:“是贱年,不是灾年,多种点桑树吧!桑田的规模还需要扩大。”
    这个提议所有人都不反对,老驼背却说道:“桑树苗种的稀一点儿吧,我在地里再套种点别的。”
    老驼背并不喜欢桑树,桑树不像庄稼一样能让人吃饱,头几年还不见什么效益。
    套种可是老驼背的拿手绝活,这也是他对土地的珍惜,对丰收的渴望。
    只有特别熟悉庄稼的人,才能做好套种这件事情的,老憨笑着答应了下来。
    其实对于老憨来说,种桑树还是非常划算的,不用过多的浇水施肥,这两年卖蚕丝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了。
    老憨,陆老三和老驼背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商量着庄稼的种法。
    边上的其他孩子静静的听着,不懂的地方就问两句。
    种好地是庄稼人的本分,种庄稼是需要经验的,这种经验需要常年累月的,慢慢积累。
    庄稼歉收,朝廷的田赋却一点儿都没有减少。
    有的地方,吃不饱饭的老百姓就开始叛乱了。
    为了平息叛乱,朝廷就会多征收一些别的杂税,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不饱饭,于是更多的地方开始叛乱。
    于是朝廷就需要平息更多的叛乱,征收更多的杂税。
    这真让人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