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立褚
作者:小小紫云台   相公,妾身只想做咸鱼最新章节     
    江柠凑到江疏年身边小声说话,“父亲,女儿和哥哥这些日子十分记挂您。”
    跟在妹妹身后的江泽佑点了点头。
    江疏年抚了抚女儿的头发,爱怜的看着女儿和他还是与从前一样亲近,嘴角不由得上翘。
    江疏年望着一双儿女温声道:“为父在边关给你们兄妹买了些小玩意,一会儿送你们院子去。”
    江泽佑静默的站在父亲和妹妹身边,听到此处无声的笑出一个酒窝。
    梅氏找到个空档插进江疏年父子三人的聊天,“三弟此次随圣上出征想必过不多久就要被封赏,你可是咱们侯府几兄弟中独一份。”
    江疏年淡淡道:“二嫂说笑了,我们几兄弟都是职责所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梅氏脸色不变继续道:“我们母子回京时,你二哥还感慨许久没有和大哥、三弟一起喝酒聊天。”
    江疏衡突然接话,“二弟和我想到一处,咱们三兄弟确实许久没有相聚了。
    明年二弟就到了回京述职的时候,到时候我们三兄弟可以畅饮一番,哈哈。”
    “大哥说的是。”梅氏神色懊恼的道。
    江媛看了母亲梅氏一眼,温声道“大伯、三叔,父亲下值后常常在书房反复读家信到深夜...虽然父亲不提,但侄女深知父亲必是十分想念家中父母兄弟。”
    侯夫人听了这话忍不住泪盈于睫,二儿子外放做官她这个母亲最是思念。
    招手江媛到她跟前,抱着江媛祖孙二人都红了眼眶无声流泪。
    永宁侯无奈的看着侯夫人,“当着晚辈的面你这是成何体统。”
    侯夫人不在意永宁侯的话,自顾自的抱着孙女思念离家的二子。
    世子夫人肖氏走近祖孙二人,帮二人擦拭眼泪,好笑的道:“母亲,二弟外放做官是为江山社稷尽忠,咱们作为家人要想开些;
    再说,三弟平安回府是好事,咱们应该欢喜些才是。”
    肖氏边说还对江媛使眼色,让她劝劝侯夫人开怀些。
    本就是三房的喜事,二房在这里秀存在感,实在是扫大家的兴。
    江媛不是个没有分寸的,方才只不过是为了母亲梅氏找补,没想到惹了祖母伤心,连忙轻声劝慰。
    “怪我,我年纪大了想到家里只有老二不在,心里就不得劲。”
    侯夫人看着一屋子的家里人尽力挤出个笑脸来,然后看向唐冰萱。
    “老三家服侍你夫君回去梳洗休息,晚膳在正院为老三接风洗尘。”
    各房人回各自的院子梳洗休整,永宁侯也自行离去不在正院给侯夫人添堵。
    ...
    三房院子净室内唐冰萱帮着江疏年搓洗后背。
    “过些日子圣上要开庆功宴,安安就留在家里陪母亲吧。”
    唐冰萱停下手上的活计,“怎么?”
    江疏年转过身面对妻子,“圣上回京途中提起想要安安嫁与大皇子为妻。”
    平皇后之前也提过,唐冰萱还以为皇后娘娘是因为她们的姐妹交情才中意安安做儿媳,没想到圣上居然也有这个心思。
    他们夫妻自来就有默契不希望女儿嫁进皇家,即便是允诺皇后尊位也不乐意。
    “那最后如何?”唐冰萱急道。
    江疏年叹了口气,“我已经拒绝圣上,但就怕安安和大皇子接触多了日久生情...”
    荣国公等人回京后,圣上在宫中大摆宴席为诸位有功臣子封赏。
    荣国公已是超品一等爵封无可封,被加封了太师虚衔,赏赐黄金、珠宝、绫罗绸缎不等;
    唐文松任命为边关大将军驻守边关,特允携带妻儿一起家人团聚;
    其他将领论功行赏都得到了加封官职和不少赏赐;
    江疏年不仅赏赐颇多被加封了太子少保职位,依然是禁军统领,掌管宫内防卫。
    如今凌国还没有立下太子,江疏年却被加封太子少保一职,让心思敏锐的臣子窥到了圣上的意图。
    圣上看起来十分有兴致,“在座的诸位爱卿皆是我凌国肱骨之良臣,朕心甚慰之。”
    “圣上英明神武是我凌国江山社稷之幸。”
    圣上将此次出征有功劳的臣子一一点了点夸赞一番,留守京都的臣子也被圣上夸赞尽职尽责,宫宴上君臣气氛和谐融洽。
    酒酣正浓,圣上突然出声,“朕此去数月大皇子虽年少却处理朝政章法有道令朕刮目相看,朕之凌国后继有人。”
    圣上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宫宴上诸臣子心思各异,纷纷应和圣上。
    次日早朝,不少臣子深夜书写奏折今日呈与圣上,请圣上册立太子。
    圣上早有立太子之心,昨日稍加提点,今日早朝就接收了成果。
    凌国上下皆知圣上膝下有皇子三人,大皇子和二皇子均是平皇后所出身子康健,三皇子是安嫔所出向来身子娇弱汤药不断。
    大皇子年少老成,在圣上离京几月间和诸位内阁大臣共同处理朝政没有半点差错。
    众人心知肚明此事册立太子自然是大皇子最能胜任,只不过册立太子是大事还需要多方讨论。
    三皇子的母妃是安嫔,乃是武安侯府的嫡出小姐,也是秦太后的母族,多数人不敢明目张胆的触秦家的霉头。
    圣上有意立储君,这件事不是家事而是国事,自然要和诸位臣子详细商讨,早朝上请立太子的奏章被留中不发。
    昨晚武安侯府诸人也参加了宫中庆功宴,圣上的意思他们不是不懂,但圣上不过而立之年,大皇子也才十岁出头,他们并不想圣上在此时册立储君。
    三皇子身娇体弱是娘胎里没有养好,秦家着急上火却也尽心尽力帮着寻找良医圣手;
    不论其他,三皇子是圣上之子,他日长成未必身子骨不会养好,圣上竟然连皇子长成的时间都等不及;
    再者,论门第他们和平皇后的母族淮安侯府也算是旗鼓相当,若不是当年平妤是太子妃,秦芷兰是太子良媛,两位皇子的位置怕是要掉换个才是。
    立太子的事情还没有定论,武安侯府秦家开始行动起来,此时不拼他日更加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早朝后武安侯府的几位主子都坐着马车开始向京都有名望或者实权的勋贵人家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