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跑马场上的英姿,布展
作者:齐东野老   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最新章节     
    马蹄踩踏在地面发出的声音,仿佛敲击在人的心头。
    廖姐穿着骑装,驾驭黑色骏马,英姿飒爽。
    姜哲站在场外,观察一人一马的动态,仍旧被马匹的气势震撼。
    尽管他知道,廖姐会在弯道拐弯儿,但是,看着马匹距离自己越来越近,仍旧感觉不舒服。
    看着马匹在弯道转向,他还能感受到被带过来的风。
    姜哲记住人和马的动态,也记住这种气势和感觉,手中的铅笔,不停的在画纸上游动。
    这幅作品,他选用横构图,起笔从马头开始画。
    为了表现出气势,他下意识的让马匹在画中,占据很大面积,马头处于画面中心左上的位置,马的膝盖已经处于画面的边缘。
    人物位于马头后方,成了配角。其余地方,直接空白。
    姜哲画完铅笔稿,才发觉,只顾画出马匹冲过来的气势,刻意弱化了其他元素。
    不过,已经画到这个程度,也不必改动。
    他换上一张空白纸,重新起稿。
    此时,廖姐已经跑过一圈儿,再次靠近姜哲的位置。
    姜哲忘掉刚才的画,在纸上描绘骑士转弯时的场景。
    这个角度,能够画出一人一马的全貌。
    不过,他依旧虚化背景,对跑道和跑马场的轮廓线,有选择的进行表现。
    廖姐跑过几圈,似乎是有些累,控制马匹减速,慢慢的走动一会儿,就下马,牵着马匹漫步。
    她偶然遇到了熟悉的人,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姜哲把这些场景记在脑中,又在第三张水彩纸上,开始画铅笔稿。
    他看看三张只有铅笔稿的画纸,觉得各有千秋,就从第一张开始深入刻画。
    这张稿子已经确定,干脆就按照最初的思路继续画,先从马头开始铺色。
    姜哲重点刻画马匹,其次画人物,天空和背景继续保持空白。为了突出马匹奔跑的气势,他在快要完成绘画的时候,用画笔向画面轻轻甩动,把画笔上残余的颜色甩向画面。
    几排没有色点,或横或斜,增强马匹的气势。
    他审视画面,人物骑装和马的装具以及马匹的颜色,形成对比,让这幅画的色彩格外鲜明,即便背景空白,也不会单调。
    姜哲又开始画第二幅。
    这次,他从人物形象入手,再画马匹,等到铺设背景色的时候,用大笔让天空与地平线的颜色自然融合。不等背景颜色干燥,就开始画马场的地面和周围的一些绿植。
    这些颜色相互融合、碰撞,让背景与地面的变得虚化。
    姜哲趁着地面的色彩湿润,在马蹄周围加灰色和白色,又加入清水,冲淡部分色彩,用来表现升腾的烟尘。
    他放平画板,用画笔略微调整烟尘形状,等待水和颜色自然干燥。趁着这个时机,进一步刻画骑士以及马匹。
    等画面完全干燥,正在转向的骑士形象,生动的呈现在画面上。
    姜哲看到水和色的晕染,达到了最初的预想,就开始刻画第三幅画。
    随着对绘画的学习,他更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不愿意进行重复工作。哪怕是画同一题材,用同一种技术,也要力争画出不一样的感受。
    他考虑三幅画的色彩关系时,就有意识的要画出,与前两幅作品不一样的气氛。
    姜哲最终确定,把光线的元素引入画中。
    就在他考虑画面气氛的时候,周围已经陆续有人驻足观看。
    这里只对会员开放,来到这里的客人们,要么来锻炼,要么来谈事儿,所以,画画写生是个罕见的场面。
    刚开始,一些工作人员路过时看几眼,慢慢的,有一些客人被吸引。
    姜哲知道有人观看,不过他已经适应了这种场面,丝毫不受影响。
    一个梳着背头的男子在跑马场附近溜达,熟络的与客人们打着招呼,经过姜哲的位置时,从侧面看了看姜哲的模样,没说什么,就转身离开。
    “画的怎么样?”姜哲听到廖姐的声音,回头看到廖姐已经换上自己的衣服。
    廖姐来到姜哲身边。
    姜哲继续作画,同时说道:“你骑马的时候真美,我第一次来这里写生,还不太适应。”
    廖姐欣赏已经画完的两幅作品。“已经很棒了,我喜欢第二幅。”
    她让服务员送来热饮,坐到遮阳伞下的休息椅上,目不转睛的看着姜哲。
    姜哲在画第三幅作品时,把暖光融入画面,按照原本的明度层次,分别对环境做出改变。整幅画的所有形象,都沐浴在暖光下,色彩变得柔和。
    因为肖像画专精的属性,他仅仅几笔点染,已经把廖姐的相貌特征表现出来。
    他对于骑马的动作要领有过了解后,在表现相关形象的时候,不会出现常识性错误,还根据画面要求,做了相应的美化,让人物和马匹的动作近乎完美。
    把马匹奔跑时,肆意张扬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姜哲放下画笔,后退两步,观察画面。
    “画完了?休息一会吧。”廖姐把一杯热饮送到姜哲近前。
    “谢谢。”姜哲接过杯子,喝了一口。
    梳着背头的男子溜达回来,远远的与廖姐打招呼。
    “廖姐,您好长时间没来活动了。”
    “邬总,我这不是来捧场了吗?”
    两人客套几句,邬总看向姜哲。
    “这位是?”
    廖姐给他介绍姜哲,介绍时,淡化学生的身份,只点出他获得荣誉的经历。
    邬总和姜哲握手,“年轻有为,欢迎来我们这里做客。多提宝贵意见。”
    姜哲说道:“邬总,您太客气了,我可是来长见识的。”
    邬总说道:“我们这里,就是给朋友和客户提供健康服务。如果喜欢,以后经常来运动,我让人给你办会员。”
    他真的安排工作人员,给姜哲办理会员。
    姜哲见廖姐没说什么,也就顺其自然。
    事情办好,邬总以有事为由,告辞离开。
    姜哲等邬总离开之后,对廖姐说道:“给我办会员,合适吗?”
    廖姐说道:“把你对自己未来的预期,调高一点。回去之后,准备几幅大一点的作品,就表现跑马场的一些场景,送到他这里来。”
    姜哲说:“邬总是对你客气。”
    廖姐说道:“他这人很有主见。刚才他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不仅仅是对我,也是看好你的未来。”
    姜哲仔细回味刚才的对话,不得不承认,老江湖的对话很复杂。
    两人休息一会,就准备离开。
    工作人员送给姜哲一份会员纪念,有会年卡和摆件、钢笔等等。
    廖姐告诉姜哲,这些只是一个象征,姜哲下次过来,不需要什么会员卡。
    她开车把姜哲送到画室楼下,就要去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
    姜哲留在画室,回想今天看到的场景。因为那里不准拍照,所以,只能用速写和记忆进行记录。
    他把一些记忆中的场景画到速写本上,然后根据廖姐的建议,思考应该表现创作的作品。
    他用一下午的时间,构思并画出许多实验稿。
    第二天上午,姜哲接到汪真的电话。他的两幅作品已经装裱好。
    姜哲赶到汪真的画廊。
    画廊的展厅中,十几幅作品依靠在墙边。
    姜哲扫了一眼,估计这些都是要送去参展。
    有些作品尺寸很大,还有一些作品尺寸比例很特殊。总之,为了展览效果,费劲心思。
    姜哲看到自己的画。
    整开的画幅,再加衬纸和外框,尺寸也很大,与正稿排摆放的,就是由12张色彩稿拼成的抽象画。
    按照姜哲要求,色彩稿并没有完全拼接在一起,而是用装裱的手段,把这12张稿子有序的隔开。
    两幅作品用的是同一种外框,原木色,雕花,哑光漆,力求突出画面。
    汪真忙完手头上的事,走过来询问:“怎么样?装裱还满意吗?”
    姜哲点头:“已经非常好了。”
    汪真说道:“既然没问题,等一会儿,你和我们一起去美术馆看看?
    姜哲为了确认展览效果,必须去展厅参与布展。
    汪真安排好车辆,请搬运工人将十几幅装上车。
    姜哲跟着汪真的车,来到美术馆。
    美术馆的外观属于中西合璧的风格,有高大的罗马柱,也有琉璃瓦山字顶。
    展厅入口,这里有工作人员在布置各种装饰,前言展板以及鲜花。
    美术馆的展厅,是天井式的大厅,分为三层。每一层有几个展示区。
    一个负责现场安排的工作人员,给汪真一份安排表。
    汪真看过安排,拿着表格对姜哲说道:“你的画安排在在一层展厅的展位。”
    她环顾四周,指了指一层大厅的一个展位:“这个位置特别好。”
    姜哲看到了自己的展位。
    按照参观路线,第一层展位上的作品,能被参观者最先注意到,通常被安排重要作品。
    摆放在第二层,第三层的作品,被人看到的几率就会变少。
    汪真等人布展的经验丰富,两人一组,开始悬挂作品。
    姜哲也动手帮忙,把自己的作品挂到相应的位置。然后,调整悬挂绳,把绘画调整到最适合观赏的角度。
    汪真检查过送展作品的布置情况,对姜哲说道:“明天穿的正式一点,可能会有电视台的报导。”
    感谢书友读者的推荐票与月票。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