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几千年后
作者:种月   从零开始开荒,打造最强部落最新章节     
    轩辕他们的船队,顺利的靠岸了,在他们来的这段时间里,白风一直在思考,轩辕亲自过来,到底是为了做什么,但他也一时没有什么头绪,大事已经解决商议完了,他再也想不到什么值得轩辕亲自过来的事,信中也没有提到长乐再犯什么严重错误,有了上次的教训,工程队的人肯定不会再干这样的事了。
    与其乱想,不如静观其变,所以白风便暂时搁置了这档子事,直到轩辕他们到来,白风这才派人去迎接,关于这事的疑惑,也才浮上心头。
    轩辕对于华夏已经算得上轻车熟路了,非常的适应这里,两部的头领相见,自然是要互相的寒暄一番,表达一下自己的礼节。
    长时间的赶路,轩辕也有些疲乏,而且现在就和白风讲去崆峒山的事,也有些操之过急了,明天再讲也不迟,看长乐的样子,应该也是有些很重要的事要和白风讲,自己也不好过多的打搅,所以轩辕决定明天再说。
    把轩辕他们一众人再次安排到了那个院子里,轩辕也是毫不客气的在那里美美的睡下,准备好好的休息一番,一路上折腾的还是太厉害了,自己得保持最佳的状态,面对去崆峒山的艰险道路。
    时间和空间,自然就留给了白风父子两个,不用白风开口问,长乐便立刻给白风讲了轩辕来这里的原因。
    “父亲,轩辕族长来找您,应该是准备带您一起去崆峒山拜访广成子。”
    白风一愣,这事,确实有些太过突然了:“他是这么给你说的吗?”
    长乐点点头:“对,他还问了其他关于您和广成子的事,但我都没说,可能明天他还会问您。”随后长乐的语气一缓:“父亲,要我说,您没必要去,去崆峒山太危险了,以前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现在我出去看了看,真的危险无处不在。
    哪怕您带着华夏的精锐战士去,崆峒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您真的清楚吗,对轩辕来说,可能很安全,但是对于您来说,就不一定了啊。”
    白风现在也有些难以抉择了,看看传说中真正的神仙,是白风内心的愿望,又有谁不会想去见见神仙呢,修仙,一直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最大的追求,道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白风连门道都没有摸到,要是能够听到历史记载中,最早与道有关的人讲道,那自己岂不是太过幸运了,朝闻道夕死可矣,自己真的愿意吗?
    看到白风的神情,长乐就知道自己父亲是真的有这样的想法的,他连忙劝说到:“父亲,广成子对您而言,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那个‘道’,难道真的有什么让您不顾危险,也要去学习的魅力?您的智慧已经足够了,为什么呢?”
    白风苦笑着摇摇头说:“长乐啊,我和广成子相比,或许就是太阳和灰尘的差距,广成子,或许就是现在这个世上,真正的神,我说自己是神的儿子,不过是用我的知识去欺骗一下愚蠢的人罢了,你知道的,一切都能够用科学解释的通。
    但‘道’,是真正触及到了知识和世界的本源,无法解释,我哪怕脑子里懂那么一点点,也解释不清楚的。
    如果我没有建立这个华夏,在几千年后,我可能连个骨头都不能被人挖出来,反而是我用过的石头,还会被人给找到,拿出来研究,说这个时代的野人,是怎么打制石器,运用石器的。
    但是广成子就不一样了,几千年后,他的名字依旧在流传,神农的名字也在流传,但广成子只是讲了‘道’,并没有说真的去做什么,是以一个老师的姿态出现的,就是这样,他也能让所有人产生敬仰,你说,这样的人,我难道不想去见一见吗?”
    长乐的表情有些扭曲:“父亲,您经常给我们说几千年之后,但您怎么那么清楚几千年之后的事呢,我连一年之后的事,都无法预知,这可能是我的知识太浅薄,但哪怕是再聪明的人,用自己的计划去推动一件事的进展,也只能推断出一小片地方,某一件事一年之后会怎么样。
    您能够规划出华夏十几年,几十年后的未来,而且现在也确实按照您的想法在变化,可是,那是几千年啊,怎么能够推断出来,那太遥远了。”
    白风回想那个如同梦境一般的世界,放到现在,是要比神话还要神话的,这个世界的想象力之匮乏,就连神话都很收敛,如果不是自己真的经历过,自己难道真的会信吗?那个科技大爆炸的时代,现在应该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人类都不用工作了,什么都是机器人在干,人类也已经能够搬到月亮上去住了,能够登陆火星了?
    不知道,猜不到,和那个世界断节了几十年的白风,就像现在处在蛮荒时代的野人一样,根本无法想象几千年后的事,要是给他们讲夏商秦汉,或许对他们来说,还觉得这太近了,完全可以奋斗一下,打造出这样的帝国来。
    白风现在真的无法确定自己该不该去,要是自己去了,回不来的话,华夏怎么办,孩子们该怎么办?
    思来想去,白风对着长乐说:“去吧,把你哥哥和妹妹叫过来,我有事要和你们讲。”
    长乐愣了一下,他感觉自己的父亲可能要讲什么惊天大秘密,于是丝毫不敢停歇,大步跑着就向户部的办公室去了,他也不敢托别人去办,必须自己去。
    虽然已经放手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但是玉龙每天还是很忙,好在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再也不需要他亲自去干了,基层的官员,是有能力干好的,自己以前就是太过于谨慎担忧了。
    关于计划经济改革的调查,已经从基层汇总后交到了他的手中,他正在大致的进行察读,统计结果早就明确,几乎是一边倒的状态,大家都支持计划经济,玉龙现在要根据大家的意见,总结出自己的计划书来,必须得顺应民意,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