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补贴政策
作者:顽主宋某   重生:从小科员直达巅峰最新章节     
    新任镇委书记汤华祥到任后,张政禹还是把补贴政策向他报告了一下,毕竟他是镇委一把手,张政禹还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汤华祥听到张政禹要拿两百万出来搞就业补贴,还是有点心疼的,但是又算了算账,全镇现在人口1.4万人,企业招聘一个人,双向补贴1000元算,足以补贴2000个就业岗位。
    如果这两千个岗位真能招满,对于南坪镇来说可真能实现脱贫目标了。
    而且汤华祥对张政禹这位年轻的副书记可是早有耳闻,自己初来乍到,还是要多支持,少泼冷水,于是欣然应允了张政禹的想法。
    张政禹也不含糊,很快部署了工作。在南坪街旁边摆了两张折叠桌,挂上了大横幅,上书“就业咨询处”,又请县电视台把南坪县就业补贴举措在晚间新闻着重介绍。
    没过两天,全镇都知道有就业补贴政策了。
    就业不能像剃头的挑子一头热,企业和就业人员必须双向选择,张政禹又请杜作福组织了一次企业家座谈会,亲自向企业家讲解补贴政策:企业每和一个南坪镇户籍的村民签订劳动合同,镇财政奖励500元给企业,再奖励500元给就业人员,虽然钱不多,但是政府的一点心意。
    企业家们算了算账,发现很划算,毕竟一个普工一个月的工资才500元,一个收银员的工资680元,政府的补贴刚好可以覆盖普工第一个月的工资,省去了企业培训员工期间还得发工资的损耗,这是非常合算的。
    不少企业家当场表态:只要我们有用工需求,一定应招尽招。
    张政禹对企业家的支持表示感谢,但也把丑话说在了前头,县就业局将会全程监管这次就业补贴活动,凡是签订虚假合同,套取政府补贴资金的,就业部门将按照法律严肃追究责任。
    周三镇上赶集,老百姓看到就业咨询处都觉得很稀奇,在得知就是那个电视上说的“帮你找工作还额外给你钱”的地方时,不少人都前来咨询工作了,咨询处门口没一会就排起了长队。
    工作人员依次登记身份证号,按照年龄、学历、就业意向进行了初步分类,供企业挑选。
    这样一来,企业和就业者之间的纽带连接起来了。就业者也不用跑东跑西到处面试,有意向的企业直接约时间集中面试就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咨询时间本来是上午9点到晚上6点,结果热情的群众直到晚上十点半都不肯离去,后面的队伍排的老长,都快把半条街都堵了。
    张政禹心里高兴,但看着镇政府的干部忙到夜里,也着实有些心疼,又从宣传办调了两个人临时先过来帮忙,分两班换班提供咨询服务,又把接受咨询的时间延长到晚上11点。
    南坪镇热火朝天的就业服务再次引起了县电视台的注意,电视台主动找到张政禹,希望做一期后续的跟踪报道,并对他进行采访。
    张政禹同意了跟踪报道的提议,但建议采访汤华祥书记,毕竟书记刚来镇上就对自己表示了支持,有成绩了也该请书记先露露脸。
    汤华祥很是高兴,专门换了一套衣服,还打了领带。
    当晚的临水晚间新闻专门用10分钟时间进行了报道,汤华祥满面红光地站在镜头前:“我们搞就业补贴,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就业问题的解决,是提升全镇乃至全县经济水平的必由之路,这一轮补贴结束后,我们还会视情况继续开展后续的活动,争取把就业咨询作为一项常态化公共服务开展下去。”
    第二天来咨询的群众更多了,街头巷尾到处都在热议就业政策,张政禹欣慰的看到,来咨询的不仅是农户,还有外出打工回流的熟练工人,以及新毕业的大学生。
    外出打工五年的老刘说:“老娘身体不好,我不能再出去了,车工、钳工我都熟练,上班就能干活,想在镇上找个工作照顾老娘。”
    刚毕业的小赵说:“我是会计专业毕业的,不想去单位当会计,希望去企业财务或者预算岗位。”
    老农民老胡说:“我种了三十年地,在省农校学习过几年,还拿过省农业能手称号,想到农业企业去做种植技术指导。”
    群众们在咨询台前说着自己的需求,张政禹高兴极了,就业咨询是真能帮群众解决不少实际困难,自己是不是加把劲,把后世的那个人才市场抢先一步搞出来?
    就业咨询搞了一周,张政禹看了看数据,已经有两千多名群众登记了,加上直接联系企业的群众,总数三千多人参加了就业补贴活动,目前已经完成面试800多人,还有500人在预约面试中。
    与此同时,南坪镇的耕地清查工作也开始了,随着改革开放,大量的农村群众选择走出深山,到市里、省城闯荡一番,有的家里只有老人在家,无力耕种耕地。甚至已经没人在家种地了,大量的农田荒废闲置,十分可惜。
    张政禹要求各村村委会,对闲置一年以上的农田进行全面清查,务必联系到户主,要把每块闲置田地的位置、大小、闲置时长统计清楚,按照统一格式报镇政府审核。
    这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全镇闲置超过一年的耕地高达1624亩,几乎每个村都有十几亩到几十亩闲置土地,最夸张的是凉水桥村,几乎没有人种地了,村民都出去打工了。
    这一千多亩土地空着就是累赘,用起来就是财富,张政禹和徐丽商量了一下,希望把这些土地包给附近的农业企业,只需每年给农户一定的补贴即可。
    这个思路通过招商投资发展协会传递了出去,不少企业都有包地的意向,但是又怕补贴标准过高。
    张政禹向企业家们打了包票,镇政府和农户去谈,不用企业出面谈价,企业只需要在价格确定后签订合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