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长安见闻
作者:一灯阑珊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最新章节     
    杜幼娘:“便宜?”
    杜乔竖起手指,比了一个三。
    杜幼娘:“三百文。”
    杜乔不打算蒙骗家人,“三贯。”
    饶是张法音亦忍不住惊讶,对长安的物价有了深刻认识。“在长安能生活下去么。”
    杜乔:“儿子俸禄不低。胜业坊多是长安中上人家,治安好,一般的地痞流氓不敢来滋事。母亲和小妹平时在坊中行走无碍。”
    杜家有些产业,但住在乡下,女眷哪有不出门的。
    杜乔弟弟杜谦年纪小,性情又内向,无法支撑家门。杜乔远在长安做官,时日一久,未必能照应家里,索性将家人接来长安。
    杜乔手往后一指,“柳家原是尚书门第,隔壁李家是永康县公,当家的二郎君是万年县尉。”
    张法音真信周边不会有宵小。
    杜幼娘眼睛骨碌碌转,“大哥,今天那位赵娘子又是谁?”
    若要解释和赵璎珞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她原先糟心的婚事,若把段晓棠牵扯进来,又不得不说起倒霉催的土匪窝。
    杜乔不想让家人担心,模糊道:“赵娘子是段郎君的远亲,她们住在东院。段郎君随军出征,家里都是女郎,可以多过去走动走动。”
    东院和柳家不约而同送来添菜,杜乔拉开橱柜门犯了选择困难症。
    挂面、米线、粉丝,吃哪个好。
    最后还是选择挂面,滋味虽不如现揉的面劲道,但家人更熟悉。
    杜乔估量着家人的胃口,将面下入锅里。杜墨从院子里摘一把新发的青菜,洗干净扔进锅里。
    看着眼前配合默契地一幕,大约知道杜乔在长安独居,没请厨娘,是怎么活下来的。
    厨艺糊弄学,再添一位宗师。
    一家四口,一碗面就着邻居送的菜,吃了在长安团聚后的第一顿饭。
    次日清早,杜墨去五谷豆坊提一篮子豆腐脑回来,家中诸人拌上佐料吃完。
    杜幼娘感慨道:“天子脚下果然好,什么吃的都有。”
    不是说杜家在济州吃不上一碗豆腐脑,只是到底不比长安便利,挎个篮子出去走几步就能买到。
    杜乔笑道:“你以后日日都能见到。”
    杜幼娘尚且不知危险正在靠近,“我要天天吃。”
    杜乔:“说到做到?”
    以杜幼娘对兄长的了解,其中必然有猫腻,迟疑道:“我再考虑一下。”
    吃过朝食,杜墨赶车送杜家人去曲江池游玩。
    车内杜乔提及对家人的安排,“给二弟找了一间私塾,名气不大但授课先生极为负责。不过先生近日返乡农忙,等人回来,我再带二弟上门。”
    杜幼娘冲杜谦做鬼脸,“你要读书啦!”
    杜乔看不过去,继续说道:“也给小妹找了一位师父。”
    杜幼娘难以置信,手指着自己,“师父?”
    杜乔掀开车帘,指着济生堂门前的巷道,“就在这儿学医。”
    张法音:“幼娘,学医,可以吗?”
    杜乔:“她师父是长安城有名的女医,上头有四个师姐。”转向杜幼娘,“不怕没人陪你玩。”
    “我学。”杜幼娘早打听过,柳李两家都没有适龄的小女郎,也就是说她搬来长安,没有现成的玩伴。
    玩耍什么的不重要,主要是一颗对医学的虔诚之心。
    杜乔何尝看不出来,不排斥就好。
    杜家几人在曲江池边逛了一圈,再去春风得意楼吃午食。
    一见杜乔进门,姜永嘉仿佛看见了救星,“杜郎君,烦请帮帮忙。”
    杜乔:“帮忙?”
    姜永嘉先让伙计将杜家人引到楼上雅间去安置,再与杜乔说清原委,“这不是东征么,祝娘子担心有心人在墙上留下不忿之言,引来纠纷,故让多留心一二。”
    万一言论踩线,立刻上演石灰刷墙大法。
    但姜永嘉和酒楼上下伙计,顶多认字,论文学修养只能垫底,但凡用典偏僻些,连骂人都看不明白。
    尤其是在东征的紧要关头,若有人言论出格,还不只能是酒楼负责。
    你们这些要写讽谏诗的,能不能去庙观,反正朝堂不会查封寺庙道观。
    若问姜永嘉对东征是何态度,他没有态度,但两位东家的家人都在战场上,偏向哪方不言而喻。
    这是两东家都信得过的朋友。姜永嘉将杜乔引到觉得有问题的诗作面前,请他评判一二。
    杜乔霎时将四句诗扫完,沉吟片刻,“隐有讽谏之意,但不到引来麻烦的地步。”
    大吴对文字宽容度还是蛮高的。
    姜永嘉不禁轻轻抚下胸口,“那我就放心了。”
    杜乔去到楼上雅间,杜谦问道:“大哥,墙上题的都是诗么?”
    杜乔点头,“去年年底重新刷墙,只上元节几日,题诗上百首。”
    杜谦打量一番酒楼内的客人,多是文士打扮,想必是长安文人聚集之地。
    杜乔:“你们待会可以下去看看。”
    杜谦和杜幼娘原想下去瞧瞧热闹,很快就被美味可口的饭菜俘虏,再顾不上了。
    杜幼娘刚咽下一个烤鸭卷,摸摸微涨的肚子,“这酒楼厨子真好。”
    杜乔默然不语,厨子虽好,却在去东莱的路上。
    饭毕,杜家一大家子个个吃得肚皮溜圆。只有杜墨赶车先行回家,其他几人在东市随意逛着,顺便消食。
    杜乔:“西市更热闹,那边多是胡人,待下次休沐,我带你们去玩。”
    杜家兄妹两哪还顾得上西市,已经被东市的各种商铺货物引得转不开眼睛。
    听说洛阳亦是繁盛,可他们跟着商队行动,没法去洛阳两市逛。
    杜乔暗笑一声,“不用急,胜业坊和东市挨着。”但你俩要读书学艺,应该没什么机会。
    杜家小兄妹两玩心大,但知道轻重,不敢随意买东西。杜乔母子俩只要盯着他们,别跑丢了就好。
    临离开时,杜乔带人去步步糕,拿年前抽奖得的八十文蛋糕券兑换蛋糕。
    未曾想在柜台见着熟人。
    祝英英笑道:“杜郎君,稀客!”瞥见身后的杜家人,“家里人到了?”
    杜乔点头,“昨天刚到的,调前头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