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新年礼物
作者:有怪莫怪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最新章节     
    朱樉来到内官监,是为了给女儿万福做一件新年礼物。
    内官监主要负责采办宫里所需的器物。
    掌印太监曹旺在城外督造孝陵,一名精壮的小火者带着他来到存放木材的库房。
    前方带路的火者身材高大,体型魁梧。
    将近一米九的身高,给人一种很强的压迫感。
    三山帽底下露出一小撮金钱鼠尾辫,步伐矫健,走路带风。
    朱樉察觉出此人是个练家子,出声问道:“不知这位公公尊姓大名?”
    前方的少监转过头,十六、七岁的年纪。
    “回禀殿下,奴婢名叫亦失哈。”
    亦失哈立刻弓下了腰,大脸盘子上透露着一股老实憨厚劲。
    朱樉听到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但是想不起来。
    直接问道:“亦公公是哪里人氏?”
    “奴婢是海西女真人,家父汉名是武云。”
    听到这里,朱樉这才想起来滹沱河之战中。
    纳哈出手下的将领里,有一个海西女真人带着三个儿子投诚了明军。
    朱元璋赐姓武,还赏赐了田宅、俸禄。
    “原来亦公公是将门之后,失敬失敬。”
    朱樉说着还抱了抱拳,以示尊重。
    朱樉倒不是对武云很在意,而是亦失哈能上马领军,下马治民。
    在宦官里面属于文武双全,非常难得。
    第一次遇到这样谦逊有礼的皇室贵胄,还是最近在宫中炙手可热的秦王。
    亦失哈显得不知所措:“奴婢身份低贱,干的是伺候人的活。”
    朱樉摇了摇手,毫不在意:“劳动都是光荣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
    亦失哈曾经因为言语不通,在宫里饱受歧视和欺辱。
    朱樉的话就像是一颗石子,投进了亦失哈一潭死水的心境当中,泛起一层一层的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能遇到殿下这样善心的贵人,是奴婢前世修来的福气。”
    朱樉没想到随口一句话,能让亦失哈内心产生这样大的触动。
    亦失哈带着朱樉来到库房深处的隔间,这里是存放珍贵木材的地方。
    各地进贡而来的小叶紫檀、黄花梨木、金丝楠木等,以及专门用作帝王棺椁的阴沉木都存放在了这里。
    朱樉从堆成小山的木材里,找两块半截的黄花梨木料。
    亦失哈建议道:“殿下只要告知下需求。”
    “奴婢送到御用监,亲自去找匠人加工。”
    朱樉将木料递给旁边两位火者,拍了拍手说道:“不必了,本王会做木工活。”
    “你帮我将工具找齐就行了。”
    朱樉前世在农村老家长大,家里的爷爷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
    从小帮着打下手,自然会一些简单的木工手艺。
    亦失哈离开了一小会儿,从御用监的作坊借来了全套木匠工具。
    还有一个木匠师傅跟在亦失哈身后。
    亦失哈对秦王的木工手艺不是很放心,特意从御用监的匠户里借了一个老师傅。
    木工师傅身上粗布麻衣,一脸老实巴交。
    对着朱樉磕头行礼:“草民蒯富见过王爷千岁。”
    蒯富不是紫禁城的设计者吗?怎么会穿的像个土农民。
    朱樉以为是同名同姓,开口问道:“你是哪里人氏?”
    “草民是南直隶吴县人氏。”
    蒯富的回答,让朱樉更加疑惑:“你一个工部的木工首,怎么会沦落到宫里来当匠户了?”
    木工首虽然不是官,好歹是皇家御用的大匠。
    蒯富身上的粗布麻衣,明显跟普通匠户没什么区别。
    “草民曾经参与中都修建,奉天殿内发生异响,草民便从工部主事贬到了匠户。”
    做为亲身经历者,朱樉当然知道蒯富这个设计师是倒霉催的。
    中都的大殿早不震,晚不震。偏偏朱元璋一坐下就开始震动,伴随金戈铁马的异响。
    “草民还得谢谢王爷当年的救命之恩。”
    蒯富说完,对着朱樉连连磕了三个响头。
    当年督造中都的李善长,为了推卸责任。
    将大殿震动的原因,诬陷成工匠们在大殿内埋藏了厌胜之术。
    幸好有秦王阻止,不然参与修建中都三大殿的八千多名工匠,可都要成了朝廷的刀下亡魂。
    做为设计师的木工首蒯富,当然在死亡名单上排第一个。
    在工坊里一听到秦王要做木工,蒯富就自告奋勇带着工具来了。
    “王爷对草民恩同再造,草民不知道如何感谢才好?”
    “只能来世结草携环,来报答王爷的大恩大德。”
    蒯富说着,又要跪下来继续磕头。
    朱樉一把扶住了他,毕竟年近四十的蒯富比自己还大一轮。
    “本王不过是举手之劳,不必挂在心上。”
    “王爷的救命之恩,草民今生今世也报答不完。”
    蒯富说着说着,膝盖一软又要跪在地上。
    朱樉终于受不了这般热情,对蒯富说道:“本王府中还缺一名工正,正八品。”
    “草民正有此意。”
    蒯富喜不胜收,他因为修建紫禁城有功,做过一段时间的正五品工部主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蒯富被贬回匠籍这几年的生活,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
    军户好歹有自己的土地,匠户就要靠服徭役,给朝廷做工才能换取生存的口粮——每个月三斗米,半斤盐。
    朱元璋没限制他们闲暇时,给民间做工糊口,虽说比元朝的坐班匠人,只能给官府当奴隶好上不少。
    可一旦到了工期紧张的时候,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发放的那点口粮就显得不够了。
    蒯富将工匠们的烦恼和痛苦,跟朱樉一股脑大吐苦水。
    朱樉才明白,原来大明朝不仅官员没有加班费。
    工匠们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别说工钱,甚至连加班的伙食都没有。
    “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会面禀父皇。”
    朱樉先用墨斗弹了线,再用木工锯将木料锯开。
    拿起了刨子给木料抛光,用凿子修掉边上的木刺。
    最后用刻刀开始雕刻,蒯富见他做的有模有样,索性站到一旁没有插手。
    不到半天的功夫,一只栩栩如生的木马摇椅就新鲜出炉了。
    “王爷,需要草民帮您上色吗?”
    朱樉摇了摇头,他前世受爷爷影响,本来想考建筑专业,可惜成绩太差名落孙山。
    只能求其次去当美术特长生,很讽刺的是他进入了某国企,在分公司负责的又是建筑工程。
    朱樉直接拿出了木刷,给木马摇椅开始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