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前朝末年,失西域都护府
作者:江岁晚   开局祖坟冒青烟,女扮男装科举忙最新章节     
    丁管家回道:“许是在大理寺关着。”
    池观旭危险地眯起眼,“去联系咱们在大理寺的人,想办法把方风煦灭口了......”
    丁管家应是,抬脚欲走。
    又听池观旭唤道:“等会儿。”
    丁管家回身,弓腰道:“老爷还有何吩咐?”
    “派人去江陵查查,先前在东市闹事的男子,到底是什么来历。”
    “是。”
    听着丁管家的脚步声,快速离去。
    一股浊气,从池观旭的鼻腔内重重喷出。
    他睇了一眼,旁边瑟瑟发抖的丫鬟。
    厉声呵斥道:“还不快过来给我穿衣,没眼力见的东西。”
    丫鬟哆哆嗦嗦上前,拿起腰带往池观旭腰间系去。
    谁知,快碰到池观旭时,又被其狠狠一推。
    柔弱的身躯不受控地往后倒去,只是这回,再没那么好运。
    小丫鬟的头,正好磕在地上一铜制大花盆上,血从后脑勺不断涌出。
    池观旭看都未看一眼。
    直接从她手中,抽出腰带,自己动手系了起来。
    穿戴整齐后,池观旭走出房门。
    站在廊下,沉声吩咐道:“将屋内的,处理干净了。”
    说完,他径直抬脚,走下台阶。
    身上的绯色官袍,染上细雨,显得更加深红,像沾上血一般。
    他离开之后,有人从花丛中起身,进了屋。
    见那女子的身躯还在扭动,一双杏眼,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
    暗卫幽幽叹道:“谁叫你入了池府,听了不该听的呢。”
    “不,不愿......”
    她不是自愿要来池府的......
    她话未说完,暗卫已经伸手,掐上她的脖颈......
    小丫鬟腿脚奋力挣扎几次,便越来越慢。
    到最后,手也无力的垂到地上。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变大。
    淅淅沥沥,砸在地砖上,似为谁而悲鸣哭泣。
    ......
    翰林院,杨秉文站在窗边,听雨打枝头。
    难得雅意,却难抵倦意。
    他打了个哈欠,抬手拿起放在窗沿上,一盏极浓的茶汤,缓缓送至唇边。
    正在这时,陆升打伞而入。
    闻屋内浓重之茶香,及见杨秉文眼下的青紫。
    陆升柔声问道:“大人,莫不是昨儿没睡好?”
    杨秉文咕噜咕噜,三两下将茶喝了个干净。
    重重叹气一声,道:“算是吧。”
    昨儿夜里,听完玉衡吹笛之后。
    他回客房就寝,结果,一晚上做了各种光怪陆离的梦。
    犹如未眠一般,疲惫不堪。
    先是被饕餮追着啃,他拼命地逃,饕餮拼命地追。
    他逃,它追,他插翅难飞......
    然后,梦境又变成,乌孙联匈奴大军,向大梁进攻。
    一路屠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直到乌匈联军,兵临京师城下,他和祖父,也死于屠刀之下。
    大梁亡国。
    杨秉文揉了揉脑袋,将乱七八糟的,甩出脑外。
    仅匈奴自个,都分裂成东西两部势力,各自执政,互相看不顺眼。
    乌匈,又怎可能,会联合在一起?
    杨秉文理清思绪,不由觉得梦境属实过于荒谬。
    转看向陆升,出言问道:“可是有何不懂之处?”
    陆升摇头。
    昨儿他到吏部报到,以榜眼之身,需得再任一年修撰。
    之后才能参加散馆考试,结合先前下放基层的表现,正式授官。
    而杨秉文,翰林院的顶头上司,五品翰林学士。
    陆升听人说,五年以来,杨秉文一直在翰林院深造。
    想来再磨炼几年,等六部前面的官职有了空缺,就会直接调任。
    思及此,陆升自怀中,掏出一本用油纸包裹的书籍。
    摊开一页,指着一处,对杨秉文道:“大人,您看。”
    “此处,九成九是文官记载错误,或有意为之。”
    杨秉文定睛一瞧,‘前朝末年,太监......失西域都护府......’
    陆升又道:“听闻大人,与江陵侯乃至交好友。”
    “也不瞒大人说,升曾细细研究过,前两朝的史书。”
    “大人也知道,成王败寇......”
    “史书,历来也都是由文官编写。”
    杨秉文抬了抬手,“此处纰漏,我是知道的。”
    “不过......”
    杨秉文微微皱眉,继续道:“还未到时候。”
    “未到时候?”
    陆升不解。
    就修正个史书,难道还要找钦天监,推算个良辰吉日不成?
    杨秉文“嗯”了一声,随后打了个哈欠。
    转身,又给自己斟茶去了。
    陆升一脸懵逼,捧着书的指尖,微微收紧。
    这只是前朝之史,都如此难以修改,那么齐朝的呢......
    不论如何,陆家之祖训不可违背,不论隔着多少年。
    寻不到钱唐谢氏的后人,他穷其一生,也要为谢谦正名。
    陆升垂眸,准备回国史馆,另想办法。
    又听杨秉文道:“今年许就能改,你可将史料先行备好。”
    陆升喜出望外,忙道:“是,多谢大人。”
    杨秉文勾唇一笑,“这月二十,江陵侯府有一宴会。”
    “虽只邀请永平六年科举之进士,但每人亦可带一仆从。”
    “届时,不若你与我同去。”
    “就算不结交三两好友,亦可看他人之言行,学到一二就是赚到。”
    江陵侯府的文会宴,陆升自然也是听过的。
    此时,听得杨秉文如此说,陆升又是深鞠一礼。
    “多谢大人抬举!”
    杨秉文又双打了个哈欠,摆摆手道:“忙去吧,有不懂之处,随时可来问我。”
    江陵侯府,文会宴。
    乃江陵侯入仕多年,第一次对外发帖,举办宴会。
    可惜,只有永平六年的进士,收到了帖子。
    一时间,朝中倒有不少酸言酸语。
    什么江陵侯拉帮结派啦,不一视同仁啦。
    立马遭人回怼,“就连池松都收到了帖子,这还不一视同仁?”
    “你眼睛瞎了吧?”
    “拉帮结派,还拉敌对之人,你们也是搞笑得很!”
    ‘酸梅’们被怼得哑口无言。
    只能眼热地看着永平六年,在京的进士,受尽人追捧。
    想去文会宴的,当然不止有‘酸梅’还有瑞王楚琛。
    可惜啊,自方风煦被抓。
    明面上,是关至大理寺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