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毒杀刘伯温,看谁再与他叫板
作者:水一方啊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最新章节     
    “皇上福泽恩厚,乃是明君之范啊。”
    刘伯温用袖子擦了下眼前的泪水:“是啊。”
    “我刚听见圣旨,说是太子颁了圣旨,今年的恩科有不少变动,是吗?”
    刘伯温颔首:“先前推行白话,白话文,已有成效,恩科虽推行时日不长,却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若是能与时俱进,选拔人才,那便能保佑我大明朝千秋万代。此事太子考虑甚多,为了不影响寒门学子,还特意照旧科考时日,我想,待殿试结束后,就能看到效果了,至于其他的,还尚需时日。”
    胡惟庸认真的听着刘伯温的话,待他陈述后,皱着眉头又认真的思量了许久。
    “可是,天下学子甚多,太子殿下虽考虑了寒门,却忽略了商贾与权贵,此举恐影响其他人利益啊。”
    “寒门学子多少?权贵学子又多少?”
    “这寒门学子的教育能比得上权贵学子吗?”
    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
    不过,此乃小事,想必太子殿下已有考量,一定不会形成大问题的。
    胡惟庸笑着摆手:“你虽如此觉得,可商贾与权贵向来就有一定权势,得罪了他们,难保他们不会合起伙来反抗。虽说大明国运正盛,如日中天,一次小小的变动无法撼动根基,可日后呢?先朝的安史之乱就是个例子。”
    好像,是这个道理?
    可他怎就觉得还有不对呢?
    这胡丞相先前就与太子殿下不对付,此次恩科圣旨刚刚下达,他就借着慰问,前来劝说,为的就是他能改变太子殿下的想法。
    一旦他与胡丞相的意见一致,纵然太子殿下向来主意多,不畏强权,也得考虑众口铄金一事。
    再加上胡丞相定会在此事上大做文章。
    届时,太子殿下所面临的局势就会难上加难。
    不过还是先听一听胡丞相的意见吧。
    兴许此事,可在他这里结束。
    刘伯温询问的目光落在胡惟庸的身上:“丞相大人可有高见?”
    “高见谈不上,只是觉得,太子殿下考虑得最多的是寒门学子的利益,却也不该忽略其余人,要知道,权衡利弊,互相制衡才能经久不衰。”
    “如今圣旨已下,说变动自是不可能,可烦请太子殿下增加恩科条例,有所偏颇,方可解此困局。”
    刘伯温闻言,心中已然明了胡丞相为何提这些了。
    若说先前太子殿下不曾对商贾倾权,那胡丞相此举的意义便是有所依托,可如今商业一片欣欣向荣,身为商贾之后的学子又怎会因小失大呢?
    胡丞相所言,虽提权贵不多,却是实实在在为权贵学子谋福利。
    权贵学子之前就已得到了诸多优待。
    遍寻前朝往事,有太多太多因权贵而导致朝廷动荡,社会动荡的先例了。
    如今恩科的改变,为的就是进一步压榨权贵,使得他们没有那么大的权利,无法左右朝廷,乃至产生社会动荡。
    果真,胡丞相的想法与太子殿下大相径庭!
    思虑了片刻,刘伯温才回他:“胡丞相所言差已,权贵揽权,就能专政,并不出自百姓,又怎叫他与百姓沆瀣一气?另外,古往今来外戚干政引来的祸端还少吗?”
    “老臣一直敬佩胡丞相为人,从政多年虽政见不同,却也不如今日这般,还请胡丞相多多考虑百姓切身利益,须知,孟子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此事就到我这里结束吧。”
    “今日,下官不曾听胡丞相言,恩科一事也绝无变动之趋势!”
    最后几字,刘伯温刻意加重语调。
    胡丞相自是能听懂刘伯温话中之意。
    不同意便罢了,竟还要到他这里就结束?
    真把自己当根葱了!
    看他如何收拾他!
    此时张御医把脉结束,他下意识的抬眸看向胡惟庸。
    胡惟庸刚好眼神也在张御医身上。
    二人对视瞬间,张御医就挪开了视线。
    张御医身体一颤。
    刘伯温见状,紧张的问道:“张御医,可是我的身体有恙?”
    “无恙,只是老毛病罢了。”
    “那为何,我用了药却不见好转,今日还腹痛加剧,难以忍受?”
    “哦,那只是药不对症而已,不碍事,我重新给你开一副,你连续服用两贴便好。”
    “好的,多谢张御医。”
    张御医到一旁写药方去了。
    待张御医写好后,胡惟庸站起来,同刘伯温告辞。
    “听了张御医的话,我这也放心了,可以回去跟皇上复命了,刘大人你好好休息。”
    刘伯温颔首,叫来刘夫人送二人出去。
    目送着二人出去,他的目光从一旁的药方上闪过。
    本只是随意,却在看到药方的瞬间,彻底呆滞。
    明决子,黄连,朱砂……
    这,这不是之前他用来毒杀倭寇首领的毒药吗?
    这毒药,刚服下的几日并不会有所反应,气味很淡,朱砂的颜色在其他草药的混合下,也没了红色,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来。
    待三日后,腹痛传来,寻常人也只会觉得是肚子不舒服,并不会朝着中毒这方面想。
    接下来的五日,不论服用任何药物,都不能缓解剧痛。
    在第六日,七窍流血而死。
    仵作验尸,只觉蹊跷,根本就查不出死因。
    刘伯温狠狠的吸了一口冷气。
    胡丞相简直太狠了!
    李善长府。
    胡惟庸向李善长说了与刘伯温交谈以及被拒绝一事后,李善长去见了孔家家主,孔希学。
    孔希学冷笑一声:“刘伯温一向和朱标沆瀣一气,怎么会因为胡丞相区区几句话而偏向我们这边?”
    “无碍,在去之前我们就做了两手准备,张御医给的药方根本就不是缓解剧痛的药,而是加快他死亡的毒药,哈哈,他还以为,胡丞相只是和他政见不同而已,谁知,我们是要他的命!”
    李善长也笑。
    二人都笑得张狂。
    刘伯温现如今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只待刘伯温的死讯传出,朝中就再也无人和他李善长抗衡。
    刘伯温本就是恩科考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更是推动白话文的核心人物。
    他一死,朱标没了助手,恩科考试必定受到影响。
    到了那个时候,推行白话文?偏帮寒门学子?
    那都只是笑话!
    寒门学子有什么?能闹什么?
    到了那个时候,天下学子依旧以他孔家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