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朝堂局势,浙东淮西!
作者:水一方啊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最新章节     
    朱标笑着拍了拍手。
    “刘先生说的不错。”
    “与文武争驰同理,忠臣与奸臣同样需要共存!”
    “若是整个朝堂之上都是忠臣,宋师可以试想一下会是什么局面?”
    只是按照朱标说的这么一想。
    宋濂就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满朝皆是忠臣?
    那还要这皇帝何用?
    皇帝还算得上什么言出法随的天子?
    稳了稳心神,宋濂不由得扯着嘴角苦笑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原来是我愚钝,不曾看出其中的缘由。”
    刘伯温轻笑道:“不止是宋大人,恐怕朝中还有大多数人都没看出这内阁的意义。”
    “只是他们都不如宋大人如此敢说敢做罢了!”
    宋濂不由得有些汗颜。
    合着那这两箭是真的白挨了。
    还好朱元璋念旧情,饶了自己一命。
    自己那种行为,朱元璋射死自己都不过分!
    良久之后,宋濂又有些担忧地说道:
    “只怕是中书省那边,不会这么顺利让内阁立起来。”
    朱标朝着刘伯温努了努嘴。
    刘伯温苦笑一声。
    “翰林院可不归中书省管。”
    昔年,朱元璋由于刘伯温性格耿直,不但让他执掌御史台,同时还兼领翰林院,为朝廷培养举荐人才。
    只是出了杨宪那样的事,刘伯温便再也没有向朱元璋举荐过任何一个人。
    不过如果是太子朱标开口,刘伯温还是会不遗余力地为他举荐。
    因为朱标好像从小就对刘伯温比李善长更加亲近。
    而刘伯温也对朱标十分看好,觉得他远比朱元璋更符合自己心中的圣君。
    三人又闲聊了一阵,朱标和刘伯温叮嘱宋濂好生养伤便起身告辞,联袂离去。
    刚走出宋濂府邸,刘伯温突然哈哈大笑,笑得泪花都快出来了。
    朱标忍不住问道:“刘先生,何事如此好笑?”
    刘伯温竭力止住笑意,“宋濂白挨了两箭,还险些丢了性命,结果发现是自己错了,殿下难道不觉得好笑吗?”
    朱标苦笑不得。
    “刘先生,当时父皇可是真的要杀宋师的。”
    刘伯温擦了擦眼角的泪花。
    “若是宋濂被陛下射死,臣必然会痛哭流涕,可是宋濂没死,还好好的活着,臣便不得不笑了。”
    闻言,朱标不由得满头黑线。
    没想到这位被后世敬为神明的老夫子,还有当损友的潜质。
    在朱标印象里,刘伯温的一言一行都极为谨慎,可是从来不会像现在这样如此放浪形骸。
    刘伯温有些欣慰又有些伤感地说道:
    “太子殿下,您日后必定是一位比陛下更圣明,更有作为的君主。”
    “臣觉得您真的能带领大明,达到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盛世!”
    “可惜,臣看不到殿下登基的那一天,更看不到殿下您成为万世雄主的那一天。”
    听着刘伯温的话,朱标竟是也跟着有些伤感。
    “刘先生……”
    朱标虽然是个穿越者,但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刘伯温做过自己的老师,教自己下棋,兵法,朱标早已将其当作一个长辈看待。
    刘伯温仿佛对生死看的很开,淡然笑道:
    “殿下不必如此。”
    “生离死别乃大自然之规律,没有什么可值得烦恼。”
    朱标很快便收敛好情绪,转而问道:
    “先生怎么看如今的朝堂格局?”
    自从刘伯温赋闲在家以来,两人已经很久没有向今天这样随意畅聊过了。
    刘伯温笑道:“殿下,怒臣直言,这中书省,就像是一口大棺材。”
    “当年韩国公卸任丞相,陛下没有让臣接任,而让胡惟庸接任中书左相,臣便猜测陛下早已有了废相之心。”
    “谁接任这个丞相,谁就会成为皇权与相权相争的牺牲品!”
    朱标也没有任何隐瞒,坦然点头道:
    “父皇确实有此心,只不过从未向人提起,先生慧眼如炬,直透本源。”
    不愧是刘伯温。
    废相一事,几乎是朱元璋心中最深处的谋划,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
    朱标也是因为穿越者,知道这一段历史才能知道。
    而刘伯温,可不是什么穿越者,却也能猜出朱元璋要废除丞相。
    刘伯温轻笑道:
    “能猜出这一点的,可不止臣一人,相信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也看了出来。”
    朱标仿佛是听出了刘伯温话中的意思,那就是不要以为臣子真的就是任皇帝摆布的棋子。
    他们中也有聪明人,只不过是因为皇帝的权势过盛,在强势的权威之下,任何的小聪明都是徒劳!
    所以即便是李善长和胡惟庸他们知道朱元璋想要废除丞相,只能哑巴吃黄连。
    朱标哑然。
    看来自己以后还是不能太过小看这些古人的智慧。
    李善长和胡惟庸,虽然不可能明面上做什么,可是如果暗地里做些小动作,那比明面上更恶心人!
    刘伯温仿佛是看出了朱标心中的想法,笑了笑说道:
    “不过太子殿下放心,他们暂时不敢,也不会有什么动作。”
    朱标疑惑道:“这是为何?”
    刘伯温笑道:“因为内阁成立,已成定局!”
    言尽于此,朱标也明白了刘伯温话里的意思。
    那就是内阁的成立,虽然制约了中书省,也就是胡惟庸。
    但是内阁的出现,同时也稳住了胡惟庸。
    分了他手中的权利,短时间内,朱元璋也就不会这么急着对胡惟庸动手。
    若是胡惟庸能知难而退,开始安安分分做他的中书省丞相,尽心尽力地辅佐朱元璋。
    朱元璋或许会对他网开一面,不再计较他曾经的事情。
    只是胡惟庸会如何,就只能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