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长铁精工的新厂区
作者:咖啡就蒜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最新章节     
    七十亩地,长三百米,宽一百五十米,七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
    听起来不大,真走进去,才感觉到里面的开阔。
    厂区一分为二,左半边还是没开发的黄土地,冻得硬邦邦的地面上,杂草丛生,大风一吹,打着旋儿的带起灰尘。
    右半边就成了有着组成凹字形三间厂房和办公楼,库房,生活区,标识好的硬化道路和简单绿化的地盘。
    厂房外立面倒是和周围其他企业要么白,要么蓝的底色不同,浅中深三种灰色方块,不规则的叠加在一起,远远瞧着就像是打了马赛克。
    办公楼分了四层,除了灰色方块,还用了大块的玻璃幕墙,透过玻璃,还能看到里面走动的人影。
    “您这也找人设计了吧。”李乐问身旁的陆桐。
    “抄的。”
    “抄?”
    “在网上看到有外国的工厂图片,觉得挺漂亮,就找到施工方,让他们按照图片的样子弄得。还行?”
    “相当行。”李乐笑着点点头。
    “原本我还想把厂房的拐角从直角变成圆角,不过施工方有些犯难,就算了,等二期再说。”
    “嘿,理工男也有审美。”
    “二期我想试试包豪斯风格。”
    李乐想了想包豪斯风格的样子,“您这不怕多花钱?”
    “颜值代表生产力,不是你说的么?做生意,有时候企业环境形象就决定了三成的胜败。”
    “倒也是哈,还能省不少口舌。”
    “对,包装么,赵老师都得换身衣服,再起个麻辣鸡丝的名字。”
    “这就扯远了啊,叔。”
    “哈哈,走,去车间那边看看。”
    田胖子和马闯嘻嘻哈哈看的是稀奇,李乐却是在看门道。
    心里还和夏天在姑苏工业园区里看到的那些外企做着比对。
    电子厂,除了个别设备和流程有些不同,倒是都大差不差。
    无尘车间,组装流水线,墙上的看板标语警示牌,工作台灯底下,白衣白帽,埋头电焊打螺丝的工人,一片有序繁忙的场景。
    “这个车间不算大啊,也就用了一层?”
    “和那边的安检门,安检机的车间比肯定小。”陆桐笑了笑,“不过不敢说多,现在市面上六成的手持式金属探测仪,四成的工业用便携式x光,超声,还有磁记忆无损检测仪,都是从这里生产的。”
    “后面等新的多频涡流阵列检测技术审核完成,还得多开两条生产线,那时候厂房就都能用上了。”
    “您现在岔出安防和工业检测两条路来了啊。”
    “这两类产品,有延续性和关联性,做一个也是做,做一双也是做,生产线有的都不用调整,就是电子板的零件换一换,工人干的一样的活。”
    “那边那个呢?”李乐一指凹字形右边的那个厂房。
    “视频压缩板卡。”
    “搞出来了?”
    “原本计划是十月份做出第一批成品的,结果线路设计上出了点问题,又重新返工,拖了一个月才弄出来。”陆桐一摊手,“加上招工和培训,倒成了等米下锅的局。现在也刚结束试生产。”
    “良品率怎么样?”
    “90,有点低,不过等工人和流程理顺之后,肯定还得提高。”
    “一步一步来呗,总比没有强。”李乐笑道。
    。。。。。。
    办公楼三、四层的实验室,于李乐就是个新鲜,但是对马大姐和田胖子这对理工男女来说,就是个蟠桃园。
    东摸西问,左拿右看。
    实验室里的那些工程师,似乎也知道,这俩货是小老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结果就是李乐和陆桐在门口等了半天,也没见人出来。
    “算了,咱们回办公室等。”
    李乐叹口气,“这里的仪器在我眼里,都一个样。”
    “文理有别,一个指引方向,一个提供动力,干好自己的就成。”陆桐拍拍李乐后背。
    “嘿,倒也是。叔,办公室有好茶?”
    “有白开水。这边办公室我没怎么用。”
    进了办公室,看到虽然打扫的干净,但是连办公桌上的电脑和转移都没拆封的景象,李乐看了看陆桐,“叔,这不就是没用?”
    “我都在外面办公区,随便找个位置就成。”陆桐回道,又指挥跟进来的一个行政模样的女人,“小何,倒两杯水过来。”
    “好的陆总,稍等。”
    看着女人出去 ,李乐朝沙发上一坐,屁股颠了几下,“是比您市里办公室的沙发宣和。您不打算搬过来?”
    “等过俩月,百信那边调整完我再过来。”
    “调整?”
    “不是你上次给我出的主意么?重新调整股份比例,把孙伟民、何扬青他们三个给吸纳成股东。”
    “那三个人什么态度?”
    “从打工的变成股东小老板,要是你,你怎么想?”
    李乐眼睛忽闪忽闪,“公若不弃,干劲十足。”
    陆桐点点李乐,“你啊。”
    “不过大差不差,这已经准备开始开疆拓土了。计划今年在金陵和泉城,开两家2000平米的新店。”
    “商业连锁这种模式,现在看,确实挺诱人。只要操作得当,现在这个时候,开一家赚一家。”
    “统一和品牌方落实价格和政策之后,就是个仓储、场地和人工成本。购销存三个环节搞定,最后就是打价格战,看谁能撑得住。”
    李乐摸了摸沙发扶手,“叔,我怎么觉得您不太看好这种连锁卖场的形式?”
    “不看好的是这种动不动就搞起的价格战,还有这个模式的以后。草莽气,江湖气,赌性太重,只看眼前的利益,到最后砸掉的是整个行业的大饭碗,掀了桌子,谁都别过了。”
    “那您这......”
    “现在能赚钱,为什么不做?不过得留后路,要不然,盲目扩张,最后就是尾大不掉。”
    “您说的后路是啥?”
    “还没看好。”
    李乐倒是手一比划,划了个上升曲线,忽然一停,“嘿嘿,那就高点套现离场,最简单。”
    听到这话,陆桐双手环抱,思考了一会儿,又摇摇头,“看吧,看他们几个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反正我给他们说的很清楚,不能盲目扩张,保证资金链安全,用服务品质和产品体验为基础,而不是价格战。”
    “笃笃笃”敲门声响。
    女行政端进来两杯水,放在茶几上,又冲陆桐说道,“陆总,开发区办公室上午打电话来,说年前万主任会去到园区的几家企业拜年,想问问您这边,一号二号,哪天有空。”
    “拜年啊。”陆桐起身,拿起办公桌上的台历,看了看,“就二号吧,上午。”
    “好,我给那边回个话。”
    “咔哒”一声关上门。
    李乐这次说道,“叔,看来开发区挺重视啊。”
    “互惠互利的事情。他们有政绩,我得了好处。”陆桐端起茶杯喝了口。
    “啥好处?政策?姑苏那边我可是刚去过,政策可不少。三年减税 ,投资额比例奖励,一年建设期的补贴,土地基本上半买半送,还有送房子的。”
    “都差不多,不过这边开发区有低息贷款。”
    “能有多少?”
    “不到一千万吧。算是能把厂房建设的一期工程给撑过去,等二期的时候,还能再找他们。”
    “那可真不少。”李乐点点头。
    “还有两年的贴息。”
    “那就算是两年无息了。不过,您贷款,这资金链......”
    “他们有这个政策,干嘛不用,我留着这些钱,正好投到研发上去。”
    陆桐干说完,就听到门口马闯说话的声音,“小陆,他说的肯定是算法的问题,要想实现他说的那种编码构想,现在这种263指定不行。”
    “那你的意思是用264?”小陆回道。
    “不试试怎么知道?”
    “成,我找他们几个一起。”
    门一推,三个人笑呵呵的进来。
    田胖子一屁股坐到陆桐身边,“陆叔,陆叔,我们学校有的仪器,和你实验室里的一比,就是垃圾。”
    “怎么,学校的还不够你用?”
    “不是效率问题么?有的还得打申请排队,在你这儿就随便用。”
    “阶段不同,需求不同。学校肯定也有,就是你还没接触到。”陆桐撑着田宇肩膀站起来,“走,老规矩,陆叔请客,这附近有个农家乐,味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