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又要到饭了,兄弟们!!
作者:咖啡就蒜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最新章节     
    李乐以为的茶泡饭就是茶水泡米饭配点咸菜将就将就,直到端在手里,才发现没想象中那么简单。
    这被讥诮寒酸,却透着沪海人“做人家”的吃食,在这碗里,变成了另一副样子。
    半圆形小山包一样,白晶晶粒粒分明,鲜亮润泽的米饭,浸泡在的淡黄色茶汤中间。
    米饭上洒了点黑芝麻,还有墨绿色的海苔碎,金黄色的肉松,旁边还有几颗宝塔咸菜和切了剥好后切了一半,红心白瓤留着油的咸鸭蛋。
    五颜六色在青绿色的海碗中间,透着股精细和雅致。闻起来茶香气扑鼻,炎夏里,勾着人的食欲。
    李乐咂咂嘴,不用想,曾老师虽然会做菜,但都是北方的大开大合,量大管饱,做不来这种,肯定是张稚琇的手艺。
    “嘿,原来还不饿,可看着这个倒是有了好胃口。”
    见到从厨房走出来的老太太,李乐马屁纯熟自然,不带丝毫烟火气。
    “是嘛?中午天热,赶路来的,简单吃吃,晚上再吃好的。”
    李乐点点头,也不坐了,拿起筷子夹了个宝塔菜塞嘴里,扒拉着米饭,就着茶汤,呼噜噜吃了两口,随即一挑大拇哥,“好吃。”
    张稚琇笑道,“仓促了些,就这点材料。”
    “好看不过素打扮,好吃不过茶泡饭,蛮好蛮好。”
    “啊哈哈,怎么,开始学起这种腔调来了。”
    “入乡随俗么不是?回头您教教我。”
    “这有什么,有材料,浇上茶水就成,以前我是不会做饭的,只能拿这个糊弄糊弄肚皮。”
    李乐又扒了几口,冲一旁的曹鹏举了举大碗,“你不来点?”
    曹鹏摇摇头,“我和曾姨刚才吃过了。”又补了一句,“木有辣子。”
    “切!”
    李乐一扭头,脚下勾了个小凳,蹲坐在门口继续吃了。
    “唉唉,有桌上桌,哪里学的毛病,像个讨饭的。”曾敏瞧见,教训道。
    “算了,在哪吃不一样吃?”
    张稚琇说完,望着李乐,眼神一黯。
    想起一个同样高大背影,喜欢端着碗坐蹲在门槛上吃饭的男人,咧着嘴,冲自己说的那句,“圪蹴哈吃饱,立起来刚好!”
    吃完刷锅刷碗,曹鹏一边搭着手,一边小声说道,“哥,这个奶比长安滴可洋气多咧。”
    “瓜皮,可不敢胡奢。”李乐膝盖一弯,顶了曹鹏一下。
    “实话伲么。”
    “实话也不成,回长安,这边滴事可别胡扯。”
    “哎,哎,记着伲,记着伲。”
    曹鹏又不傻,这么几年,三天两头在老李家混,那点事儿,早就理出了个大概,一时间感慨,这家里人多,也愁。
    拿起抹布擦擦手,冲李乐掀开裤兜,“哥,你看。”
    “啥?”李乐低头瞧了眼,“哟,红包?可以啊,往年在长安有,到这儿也有。多少?”
    “五北,奶给滴,额不要,曾姨说拿着。要不给你。”
    “给你就拿着,当孙子,不就这点好处?”
    “要不咱俩一人一半?”
    “扯淡。自己收好。”
    “那我真收着了啊。”
    “赶紧滴,别让我看见,臭显摆。”李乐一撇嘴。
    “嘿嘿。”
    “你俩嘀咕啥呢?碗刷干净点儿。”曾敏在外面嚷了句。
    “哦!”“哦!”
    两孙子对视而笑。
    刷完碗,李乐和曹鹏一左一右,坐在沙发上陪着老太太,喝茶聊天,各自说着燕大和清大里上学的事。
    张稚琇听着新奇,不时问问两个学校里,还有没有哪个老师,哪些楼,哪些景还在。
    聊着聊着,李乐忽然想起来,自己那一堆大包小包,又拎了过来。
    “奶,妈,这都些吃的,天热,赶紧拆了吃。”
    “哟,采芝斋,可有时间没见着了。”张稚琇点点一个盒子。
    “这还有蹄膀,干脆晚上改改刀,加点料,炖了。”
    “看不出来,这东吴挺大方啊,这纪念品都不一样。”曾敏捏着茶叶盒,看了看,又递给老太太。
    张稚琇接过来,打开闻了闻,“雨前,不是明前,蛮好的。”
    又扫了眼盒子里的丝巾,“素绉缎,还成,有个16姆。”
    “东吴这是想干啥?都‘贿赂’到学生这来了?”曾敏捧着大蹄膀,掂了掂。
    “嗨,人家也是未雨绸缪,留个好印象,看的长远呢。”李乐笑道。
    听到这话,张稚琇倒是想了想,“也无怨东吴还想着重新立牌子,只不过,此东吴非彼东吴了。”
    “当年文有法、政、财三科闻名,理有物生化。但法是欧美法,政是西方政,财是资本财,最后一个归了华东,一个停办,一个归了财经,接受改造去喽。”
    “理科只有寥寥几个老师留了下来,算是留了点香火。不过,现在看,就和明初大修家谱一样,凡是学校,都得给自己找个厉害点的祖宗。”
    “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曾敏接了句,引得老太太边笑边摇头。
    “法学院都在虹口财大学校里面呢,怎么搬?”
    “有时候,过去不一定是财富,而是包袱,禁锢腿脚的锁链,陈年旧梦不堪留,直上云霄万里游。”
    几句话,曹鹏听不懂,李乐则在心里在犯着嘀咕。
    “奶,您那时候是哪个学校?”
    “我?saint john’s university。”老太太说了洋文。
    “圣约翰?”
    “对,不过学校都不在了,听名字就知道是个什么性质。”
    “红玫瑰白玫瑰?”曹鹏一旁问道。
    张稚琇想了想,才想起曹鹏问的是谁,说道,“听说过,没见过。有人说她是中文考试没及格,去了补习班,最后没钱交学费才辍学,也不知是真是假。”
    又聊了几句,曾敏瞧着老太太有些蔫蔫的,“李乐,趁着在沪海,你带曹鹏出去转转,路上遇到合适的衣服给买几身。”
    “成,那你和奶在家歇着。”
    李乐也看到张稚琇刚才撇过头去,打起哈欠,冲曹鹏使个眼色,两人起身。
    “晚上几点回来?”
    “六点前回来就成,你大姑说在家吃,她买菜回来做,不过,你大姑一个人,那是挺麻烦的哈。”
    “我怀疑您在点我。”
    “嗯?”
    “行吧,行吧,我们略微转转,早回来。”李厨子觉悟很高。
    “有钱没?”见曾敏开始掏钱包。
    李乐摆摆手,“有,大几百呢,是吧,曹鹏。”
    转身看到门口等着,笑嘻嘻的曹鹏,抬手抓住脖子,“笑,笑,你也跑不了,打下手!”
    等两人闹着出了院门,老太太歪头瞧瞧曾敏,“怎么,当半个儿子养了?”
    “那怎么办?李乐捡来的苦孩子,和晋乔又投缘,还上进,当就当了呗。”
    “也行,是个知恩的面相,以后,能给小乐当个伴儿。”
    “伴儿?”曾敏把老太太搀起来,“那他的伴儿可多了,这是一个。长安城里还有捡来的呢。”
    “怎么?”
    “您先歇会儿,回头和您细说。”
    “行,一会儿和我说,对了,我这二楼有潘玉良和赵无极留下的两幅画,上次你来,没来得及看......”
    。。。。。。
    李乐原想带着曹鹏去永安,一百这种地方逛逛,给挑上两件可体的衣服鞋子,总不能去趟外面 还是一身艰苦朴素。
    可走到门口,曹鹏看到里面晃眼的招牌,洋气的装修,还有进进出出,衣着靓丽光鲜的人群,冲李乐直摇头。
    “哥,换个地方吧,这地方肯定不便宜。”
    “一分钱一分货,不用你掏钱,我给你买。”
    “真不用,有那钱不如借我去到那边买几本书。”
    “真不进去?”
    “不进。”
    见曹鹏坚持,李乐琢磨琢磨,“那就去别家,那边东西便宜,不过得费口舌。”
    “哪儿?”
    “襄阳路,沪海的康复路。”
    “那行,那行。”
    两人拐个弯,溜达到襄阳路。
    进去走了几家,曹鹏又苦着脸,“这里,也不便宜啊。”
    “你还没砍价呢。所以我说得费口舌。瞧瞧,那几个老外,不也杀价呢。”
    “嚯,老外也来?”
    “废话么,你以为白皮都是有钱人?也有穷的,你去那边看看就知道了。街边搭棚子要饭的也不少。”
    “不会吧。那可是丑国,自来水都能直接喝的丑国。”曹鹏将信将疑。
    “嗨,也不知道谁给你宣传的,反正眼见为实,到时候别惊讶。排队领救济,还得喊上一声,又要到饭了,兄弟们!!”
    又逛了几个店,李乐再一次见识到山寨的力量,光一个阿迪,眼瞅着就见了,“abidas”,“addisa”还有“dasabi”。
    李乐挺佩服和老板娘讨价还价买这件衣服的哥们儿,真特么勇气可嘉。
    还有各种印着各式脏话洋文的t恤,衬衫,帽子,妈惹法克比起来都算是文雅的。
    这要是穿出国去,噫~~~~~。
    哥俩儿充分体会到,会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怪不得好多领导都带头。
    靠着李乐“出卖”色相,给曹鹏砍了几件衣服,不过鞋子,李乐说什么也不愿意在这儿买。
    好说歹说才买了双现在还算质优价廉的lining。
    两人挤了一身汗,看着时间回了安福路。
    李乐抱怨,“你说你也长点个儿,我的衣服咱俩不就都能穿?”
    “额178,不算矮了,谁能和你比?”
    “多吃,多运动,二十三还能窜一窜。”
    “多高,像那边那个?”
    曹鹏手指着前面树底下,正皱着眉头抽烟的。
    李乐瞧见,“那个太瘦,不成。”
    说完,走到那人面前,一扬手,“嗨,表哥,窝粗来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