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宿舍变成了106
作者:咖啡就蒜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最新章节     
    回燕园总是开心的。于是在有些人眼里,昌平园就成了前妻,哪儿哪看着都不顺眼。
    踏进昌平园,李乐感觉像是进了战地收容所。
    烂碗破盆,酒瓶烟盒,废旧报纸,旧衣服旧鞋,还有各种书籍杂志报纸期刊,走廊里,楼梯间,扔的到处都是,满地狼藉。
    路过的每个寝室,都在收拾着被褥行李,打包着一切应用的东西。各种箱子,编织袋,塑料袋又有了用武之地,该塞的塞,该挤的挤。
    总之,一片八国联军进城前夕,紫禁城里太监宫女们逃难的慌张景象。
    “老几位,新年好啊。”李乐推开311,冲里面正忙活的几人招呼道。
    “吁,这还顺腚瓣子流汗呢,过哪门子鸟年?”张昭正捧着一摞叠好的床单装塑料袋。
    “你懂个屁,乐哥的意思是,新学年。”
    “嘿,还是王老师懂我。”李乐把包朝自己床上一扔。
    “你赶紧的啊,一会儿搬家回燕园的车来了。”
    “不急,等你们收拾完,一起帮我弄,我就省事了。”
    “no way!”
    “你做啥美梦呢。”
    “想桃子吃。”
    “嘿,一群不仗义的,区区这点小事都不帮忙,以后还想不想玩电脑了,回头我拉走。”
    李乐是懂得用胡萝卜的。
    “乐爷,您吉祥,歇着,歇着,我来。”金成哲第一个背叛革命。
    “就是,这种小活,哪用得着乐哥动手。您坐着看,交给我。”张昭跟上。
    梁灿“嘁”了声,“男子汉大丈夫,岂能为一点蝇头小利弯腰。”
    说完便走上前去,“乐哥,挪一挪尊臀,偶看你结里滴书有些凌乱,正好有扎带,帮你捆一捆。”
    “吁~~~~~~叻色!”
    “谄媚!”
    “溜须!”
    “下作!”
    作为寝室的共享单爹,该有的待遇还是得有。
    众人拾柴火焰高,再加上李乐早早就蚂蚁搬家一般,把许多东西搬回了罗圈胡同,一个箱子就收拾的差不多。
    一手抱着凉席,一手拎着装了锅碗瓢盆的网兜,李乐就那么轻松的上了大巴车。
    回燕园第一件事,当然是分宿舍。
    打乱重新分配,对已经熟悉了彼此枕头味道的几个人人来说,实属不能接受。
    便公推李乐去找了牛处长,一番茶叶攻略之后,得了承诺。
    当看到贴在32楼106室的五个名字,众人心情大定。
    推门进去,3张床,两张桌,一溜柜子。
    狭小拥挤,破破烂烂,依旧是燕大宿舍的主旋律。
    张昭拿起凳子看了眼,“嚯~~~~,哥几个,瞧瞧。”
    “啥?”
    “看这上面写的啥?”
    “我看看,民国三十五年,国文。”王伍看了眼凳子边上的一行隐约可见的白漆字。
    “哟呵,这还是老物件呢。”
    “可不,三十五年,就是46年,五十二年前的了,比我爸都大。”
    张昭把凳子放下,坐上去扭了扭,“还成,够结实。”
    “这说明一件事。”梁灿小嘴一撇,嘀咕道。
    “啥?历史韵味?”
    “用料扎实,经久耐用?”
    “屁,说明学校是真特么抠门啊!”
    “行了,赶紧打扫打扫。”王伍指指屋里脏兮兮的地面,墙上东倒西歪的球形海报,还有泛着油光的桌面。
    估计上一批住这儿的,不是什么勤快人。
    几人刚要动,李乐悠悠的说了句,“打扫可以,别铺床了。弄个凉席睡硬板拉倒。”
    “啥意思?”
    “明天开完会,就得去延庆军训基地,那边不提供被褥,要是铺好床了,那不得再收拾一遍?”
    众人深以为然,纷纷夸赞李老爷鸡贼。
    傍晚,各院系回自己的教学楼开会,领衣服鞋子皮腰带,交待一下注意事项。
    一哄而散之后,三五成群的开始夜游燕园。
    “乐哥,不是校庆干了导游么?来,走着。”金成哲拉着李乐。
    “导个毛线,这良辰美景花月夜的,不得干点别的?”
    “干啥?没那条件啊!”
    “小西门,夜市,撸串啤酒。”李乐指了条明路。
    “可!”
    “我请客。”梁灿说道。
    “算了吧,我来。”张昭摆摆手。
    “不,我来。”
    “算我的。”
    “行,算你的。”
    “你特么再谦虚两句不行?”
    王伍插话,“别争了,去年都是哥几个帮我,心里有数。这暑假赚了点外快。我来吧。”
    一个暑假的辅导班补课,王伍拿了不少的工钱。做人不能不记情分。
    王伍这一说,都看李乐。
    “瞅额做什么,走啊。”
    临出门,金成哲撂下一句,“慢点走,我去叫程橙。”
    “哦,别忘了栓绳子,回头人多,找不见了。”
    “草拟大爷的!”
    还是上次小雅各布来时的那家烧烤店,几人点了一堆羊部件。
    李乐瞧见有新上的吃食,麻小,便点了一份。
    这时候麻小还没流行开,簋街那边还是川菜馆子一统天下。
    说起来这小龙虾流行开,也得到“非典”之后,最早是湘省的口味虾,后来在徽省那个蚌埠住的城市,形成了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蚂虾街。
    在这里,从原来的麻辣红烧开始繁衍出各种做法,隔壁苏省的于台也是在这里考察市场之后,搞出了十三香的龙虾节。
    然后多方发力,最终和烧烤分庭抗礼,一手撸串,一手扎啤,遍桌龙虾壳,成了夏日里的盛宴。
    几人瞧着也好奇,连鱼米之乡出来的张昭,也是见过听过没吃过。
    都等着李乐试毒。
    “吃啊,看我作甚?”
    “不会,看你咋动手。”
    “嘿,一群笨笨,教你们,掐头去尾拧腰,一扯,肉就出来了。”
    小龙虾这玩意儿,没吃过的,不敢下手,但只要动手揭开龙虾头盖骨的那一刻开始,就会欲罢不能。
    几人上手之后,三盘没挡住。
    幸亏这时候燕京吃龙虾,还没那么奇葩,论特么个儿算,要不然,王伍今晚上估计都得哭死。
    吃饱喝足,几人踩着一地龙虾壳,在烤串老板的打折欢送下出了店门。
    “走,回去洗澡,睡觉。”
    “哎,等等,你们听说了么?”程橙很用力的举着手,指尖刚好到李乐下巴颏。
    众人纷纷低头,“说什么?”
    “今天要围观隔壁军训。”
    “开玩笑,大晚上的,军训什么?隔壁那群脑子再不好,也不至于摸黑。”
    “没有,真的。”程橙一指东面,“他们说那边要搞什么拉练,晚上行军二十公里。”
    “走的?”
    “昂!”
    “嗬,脑子真抽抽了。”
    “你们,去不去?”
    “去,闲着也是闲着。”
    。。。。。。
    清大的学生第一次军训,本来挺兴奋,夜行,二十公里耶。
    早早的在教官的协助下,收拾好背包,换上衣服,打起旗帜。
    一番整顿后,雄赳赳气昂昂的出了校门。
    本来脑海里回荡的是围观路人的啧啧声,瞧瞧,迎面走来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榜眼、探花、学霸。
    虚荣心,满足感,爆棚,脚底生风,浑身充满力量。
    谁曾想,刚走到燕大门口,还想着耀武扬威的,结果发现路边站了一溜嗑瓜子喝汽水,吃冰棍儿西瓜的人。
    看戏一般交头接耳,指指点点。看表情就不是什么好话。
    还特么有喊口号唱歌,敲锣打鼓的。
    “走走走啊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妹妹你大胆滴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
    “穿上了大头皮鞋,想了我的爷爷,走过雪山草地,踩过了敌人的肚皮......”
    “咚咚锵,咚咚锵,清大的妹妹往这儿瞅,燕大的哥哥陪你们走,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咚咚锵,咚呛咚呛咚咚呛!”
    羞耻,太特么羞耻了,这群燕大的“畜生”!
    有更过分的,追着喊,“脚抬起来,哎,低头做什么,抬起头来,别坠了清大的名声!”
    “那个戴眼镜瘦的哥们儿,走两步,走两步。”
    “左右左,左右右,右右左,胳膊摆起来,哎,对,摆起来,靠,你怎么同手同脚的!”
    当燕大的自由散漫和清大的严谨整肃碰撞到一起时,街道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可第二天开完动员大会,就该这群欢天喜地的猴子们快活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