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盐正省农医联合大学⑧
作者:孙宇和   平天一留恨江海共疾风最新章节     
    华国历,七十三年,兰月冬日,姜南省全省阴雨连绵,勾曲县杏林福利社,行政楼三楼,社长办公室里,等了一夜也未得到电联回复的谭杏林,仍用手指敲着桌面,静静的等着。
    昨日巳正四刻,孙宇和在与他谈妥诸多事宜之后,便直接当着他的面离去,此后仅过了盏茶时间,谭杏林便回到了社长办公室,将他与孙宇和的对话誊录在纸上。
    誊写完毕,他把其中无用的废话,以及不能说的密语,全部一一划去,又重新将剩下的文字,复写一遍,用秘件袋封装好,命人即刻送往姜南省省医院,托院长转给医家学社本地区代表秦越人。
    时至昨日人定,省医院院长亲自与他电联,告知他,密信已确实转交到秦代表的手中,后续若有消息,他会负责第一时间联系他。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流逝的时间,清晰可闻。
    咯噔咯噔……咯噔咯噔……
    手指敲桌子的声音,也越发刺耳。
    就在谭杏林快要沉不住气的前一瞬,叮铃铃的一连串响动,令他在第一时间拿起电联听筒,说了一声:“请讲!”
    “是杏林福利社的谭社长吗?我们昨天联系过。”
    “是我,你是省医院的张院长,对吧?”
    “对的,谭社长,你昨天委托我转交的信件,秦代表有回应,他现在就在我这里,你要是仍想商谈的话,他会留在省医院等你,你方便过来吗?”
    “张院长,请你转告秦代表,我马上就从福利社出发。”
    “我会帮你转告的,谭社长,请你尽量早一点。”
    话音刚落,听筒里便传来嘟、嘟、嘟的声音,明显是那边挂断了,又听见咔哒一声,谭杏林也将电联听筒放回原位。
    秦越人肯定会同意见他,这一点,谭杏林是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的,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个老头子,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做出要见他的决定。
    要知道,医家学社虽也是学社之一,然其教学理念和治社方针,与大多数的学社相比,绝对属于标新立异的那一边。
    大多数的学社,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基本上都是传统的:闷声勤学,一鸣惊人。
    这种理念明确主张,学社生当以学业为重,不到万不得已,务必不要掺和学业之外的事情,待到学成之后,却又令其必须择时择地,露己扬才。
    施行该理念的学社,都是精英教育的实际拥趸,它们教育出来的学社生,不论其所学为何、水平如何,其较为统一的表现,都是一个字—傲。
    将国家视为游戏场,把民众当成大蠢驴,好像天底下,唯有他们是聪明的,唯有他们是清醒的。
    有个别学社,甚至公开鼓励同学之间,以学业水平高低排出位次,明目张胆的允许水平高的学社生,以各种理由攻讦水平较低的学社生,还美其名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为了抵制这种,明显不符合九三学盟教学规范要求的教学理念,九三学盟做过诸多尝试,尽皆失败之后,才不得已建立了300所国立九三大学。
    而国立九三大学奉行的教学理念,其实是抄袭自医家学社,即:德才兼备,细水长流。
    医家学社源自于古代医家,这在华国,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可古代医家,实际上并不存在,这却又是大多数的华国民众,都不知道的。
    所谓的古代医家,其根本就是谣传,是古代人为了纪念某些医道名家,而捏造出来的,它的成员全是救死扶伤的医术圣手,所求不过是天下无病。
    脱胎于如此的‘古代医家’的医家学社,不仅继承其天下无病的伟大愿望,更是将其自由奔放、见伤必救、顺应潮流的三大法宝,发挥的淋漓尽致,以至于演变成后来的教学理念。
    医家学社缘何能坚持如此风格迥异的教学理念?这一切又要从华国建国初,便主张实现的全民医疗说起。
    当初,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华国到处都是病人,国家急需建立一支规模足够大,技术足够优的医疗团队,以求快速的解决国民看病难的问题。
    在战争中表现突出,深受民众尊敬的,以古代医家继承者自居的一群人,就这样在民众的呼声中,进入了最高十三人的视线。
    最高十三人专门为这些人,举办了一个秘密会议,并充分的听取了他们的建议,会议结束后,各省军长便收到了兴建以省医院为主,县医院为辅,必要时设立乡村卫生所的医疗系统的命令文件。
    这个为最高十三人出谋划策的年轻团体,在接受了他们的亲切指点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华国第201个学社,也是华国现存学社中,最后一个合法建立的学社。
    医家学社不存在三家显学那样的领袖代言制度,所以也没有占下一个省,做学社驻地的必要。
    它本身其实是由300个省医院,加上3600个县医院,以及难以计数的乡村卫生所,统合组成的庞大机构,其教学地点同时也是,为华国民众做医疗服务的同一地点。
    考入医家学社的新学社生,自他们入社的第一天,便也同步开始了,学习为华国民众做医疗服务的课程。
    庞大且日渐臃肿,在某个时期,自然而然的,成了医家学社必须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它的创办者们,经多次商讨,最终决定大胆的效仿华国的军长制度,也就是让各省省医院的院长,在管好省医院的同时,辖管并负责十二家县医院的一切事务,各乡村卫生所,则由其所在县的县医院院长,管理负责。
    一个本因过于庞大,造成管理混乱,运营困难的巨大机构,被均匀的拆分成300个等份,所达成的结果,必然是变得高效便捷。
    然而,若是一直放任它不管,医家学社不就等于名存实亡了吗?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效仿于十二元帅的十二代表,终于应运而生。
    十二代表,全称十二地区代表,是医家学社实际意义上的控制群体,每个代表辖管二十五个省医院,其中又可细为指定省医院与代管省医院。
    指定省医院,一般只允许一个代表指定三个,在这三个省医院的权属范围之内的一切事务,皆可由地区代表说了算,包括省医院院长的任命与解除任命权力。
    代管省医院,则是指一个地区,除了指定省医院之外的其他省医院,一般有二十二个,分成十一组,每组都要有另一个地区代表负责监督共管,地区代表在代管省医院,没有院长的任命与解除任命权力,只有当另一个地区代表也同意时,代管省医院的院长才可以调换,代管省医院的院长有替另一个地区代表,监督本地区代表的义务。
    正是因为十二地区代表工作的复杂性,谭杏林才会推定,秦越人应该至少要拖个几天才会与他见面,哪料到,他竟然一天也没有拖。
    谭杏林在挂断电联后,直接叫来了他的社长助理,让其紧急安排一下,他要立刻去省医院。
    助理办事很快,仅用了一盏茶的功夫,便将一切准备就绪。
    谭杏林在离开了社长办公室之后,不到半个时辰,人就已经出现在姜南省省医院的院长办公室里,而答应见他的本地区代表秦越人,正坐在院长的座位上,闭目养神,怡然自得,与他电联的那位张院长,则一脸生无可恋的杵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