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捞面
作者:鲅鱼饺子   九十年代之老王家的卤肉店最新章节     
    不愧是上过中专的人。
    田平没有后世那种,我妈就是你妈,你妈还是你妈的想法。
    自己把亲妈的麻烦事儿给揽了过来。
    可上下嘴一吧嗒说句话容易。
    可第二天中午下班,真走到他妈门口,反倒迟疑了。
    在门口转圈拉磨,打着腹稿。
    田大妈中午吃完饭倒垃圾,一开门就看见好大儿在门口嘀嘀咕咕。
    娘俩对视一眼,田大妈把垃圾往儿子手上一放:“大中午的不回家眯会,闲的跑我这干啥?有这功夫去把垃圾倒了吧。”
    田平认命的拿着垃圾往胡同口走。
    看垃圾桶里还有鸡蛋壳子,荆芥根儿,黄瓜把儿,蒜皮儿。
    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今天中午吃的捞面。
    捏着鼻子把垃圾倒进了胡同口的大垃圾箱里。
    进家跟田大妈确认,果不其然,老太太一个人还擀了碗面条。
    这小日子滋润的,你说怎么这么想不开,非得找个老伴儿,还是个有前科的。
    屋里就娘俩,想了想,田平就开门见山了。
    “妈,我问你个事儿,那赵大军,你了解他之前的事儿不?”
    田大妈神色平静:“了解啊,之前劳改过,他都跟我说了。”
    田平惊讶:“你都知道还愿意跟他处?”
    田大妈摆摆手:“政府都处理完了,当年那点儿偷鸡摸狗的罪名,搁现在也不算啥大事儿。
    再说了,我又不是给你找爹,我就找个伴儿。
    要求也不用这么高。”
    田平心道,这要求何止不高,简直掉到脚底下了。
    看看自己仙逝的亲爹,虽说不是什么高官显贵,也是个村支书的公子,在村子假假算个官二代了。
    后来招工来到城市,也是堂堂正正的工人老大哥。
    哪像现在这位。
    不过像他妈说的,也不是给他找个后爹。
    那就算这条过了。
    田平问道:“妈,那赵大军现在干的啥营生你知道吗?”
    田大妈点点头:“知道啊,我俩确定处对象的时候他就坦白了。”
    田平突然不知道说啥了。
    这要是亲闺女,根本进展不到谈心这一步,找这么个女婿,直接腿打折!
    可这是亲妈啊。
    轻不得重不得。
    田平无奈道:“妈,那你是咋想的?”
    田大妈剔剔手指甲缝里的灰,然后吹掉。
    “我咋想的,我没咋想,我跟老赵说了,来找我的时候换身行头,不能露馅儿。
    其他的我不管。
    平平啊,咱们退一步想。
    我就想找个伴儿,不那么孤单。
    你爸那臭脾气我忍了一辈子,我现在就想找个会说好听话的。
    遇事儿能扛事儿的,没儿没女没负担的。
    最好这个人日常相处吧,我分币不用花的。
    你说这条件,除了你赵叔,还能找到不?”
    田平被这些条件震惊了,迟疑了思考了下。
    看着自己妈脸上的褶子,还有花白的头发。
    真不敢违心的说能找到。
    有这条件的,就是六十的,找个四十的也不费劲啊。
    干啥非得找个没有生育能力的老太太呢。
    田平沉默了。
    可田大妈没有。
    俩手一摊:“你看,你也说不上来了吧。
    其实我这样的对你赵叔来说,条件也相当不错了。
    我识字,有退休金,说话也讲理,有儿子,以后再上点儿年纪真有点啥毛病了,也不用担心缠上他。
    再加上不用让他养前面的孩子。
    日常吃用能花几个钱呢?
    他要找个寡妇带孩子,说不定给他吃干抹净之后,临老还得给人扔出门。
    实话实说,你们年轻人觉着我是个老太太,可我这摸样在同年龄段里,可耐看着呢!”
    田大妈傲娇的看着儿子,小样儿,别以为当妈的看不出来。
    不就是嫌我年纪大嘛,只要不是当年长眠,谁还能一辈子十八似的。
    田平诡异的被说服了。
    可踌躇下还是担心道:“妈,要是有人认出来了呢?那面子上多不好看。”
    田大妈惊讶道:“那就分手啊。我都千叮咛万嘱咐了,别让他露馅。
    平平,我又没领证!
    交朋友受点欺骗不是很正常嘛?
    你爸跟我相亲前还退过一家呢,都下完小定了还被退了。”
    田平伸头追问:“为啥啊?”
    田大妈轻描淡写:“人家说,你爸画大饼说结婚前能进城,结果一直没消息。
    所以后来又找了个当兵的。”
    爸妈的陈年往事,愿意说的话,凑耳朵听听就得了,至于是先找的下家后退的,还是先退后找的下家,都不重要他妈说啥是啥。
    田平被洗脑之后,头重脚轻的出了门。
    田大妈关上门后叹口气。
    就这么一个儿子,家里仨孩子,自己这么点儿退休金全都攒上也是杯水车薪。
    寡妇都能找个拉帮套的,自己凭啥不能。
    再说了,哪个找媳妇的不花钱,六十的新媳妇也是媳妇。
    这会儿日上中天,太阳底下连个蚂蚁都看不到。
    赵大军也早早回到了小屋。
    吃着徒弟准备好的捞面,听着喧嚣的蝉鸣。
    再喝上一口凉好的茶叶水。
    这小日子美的很。
    一会儿吃饱了再睡会觉,下午让小亮去天桥上换班,自己再寻摸个新地盘去。
    干什么都得推陈出新,赵大军决定,下午换好衣服,等太阳不太毒了,跟田妹子一起,多考察几个繁华地段,地方远不怕,就怕有善心人找不到地方奉献爱心。
    赵大军心想,我可真是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哎呀,太善良了。
    看着对面埋头苦吃的李小亮,已经起身去盆里捞第二碗面了,两个大老爷们,中午吃捞面,海碗最少两碗。
    赵大军对这个徒弟的到来也很是欣慰。
    说实话,要不是有这个徒弟,可能他跟田大妈的事儿也不会这么早过了明路。
    要说田大妈的小算计他看不出来,那才是小瞧了赵大军。
    可有所求事是好事儿,要真这个岁数蹦出个真爱,那才是不能沾身儿呢。
    不求的人,求的更多。
    有了这个徒弟,日后跟田大妈的日子有些不合适的,也就有了人开口。
    而有了田大妈,也不愁徒弟不尽心。
    两方牵扯下,三角关系才最稳定。
    田大妈跟赵大军,真是两公母各自肚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