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胡丞相,登场了
作者:日月言明   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最新章节     
    赵敏这才知道高志云做了那么多的努力和安排才把嫂嫂和宝儿接到身边。
    元朝实力仍在,两军在边境处打得有来有回,要让嫂嫂和宝儿平安无事地进入大明,再安全地送到金陵,这绝对是一件难比登天的事情。
    万一被人抓住的话,还可以告高志云一个通敌叛国之罪,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高志云自然也明白,所以安排陪自己出征过北元的西路军先锋傅友德亲自接应,又安排自己的亲信侍卫沿途护送,以保证万无一失。
    两人下午就到了,高志云先安排她们去隔壁宅子里洗漱更衣,趁着高志云陪赵敏在花园赏月的时候由刘策带着两人进入赵敏的房间。
    赵敏转过身,扑在高志云的怀中大哭起来。
    高志云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拍着赵敏的背。
    过了一会儿,赵敏终于止住了泪水,抬起头,一脸感动对高志云说道:“相公,谢谢你,谢谢你为我做的这一切。”
    “你是我的夫人,我为你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
    接着对赵敏的嫂嫂和孩子致谢道:“两位一路舟车劳顿,实在辛苦了,感谢你们能来陪我夫人过生辰。”
    “国公实在太客气了,我们也十分想念敏敏,看到她过得这么幸福,我们也放心了。”
    “夫人,你们好好聚一聚,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赵敏和她们许久未见,肯定有一肚子的话要说,高志云就找了个借口退了出来。
    嫂嫂和赵敏说着王保保的种种事情,还提到了王保保对高志云的钦佩之情。
    “你哥哥曾说过,明朝的名将之中他最佩服的便是高志云,深谋远虑,用兵如神,实力比徐达还要略高一筹。尤其是当年鄱阳湖一战,借东风火烧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一举奠定了大明王朝的根基,不然的话占据中原的很有可能是陈友谅。”
    赵敏当然听过鄱阳湖之战,也曾问过高志云是如何做到的,不料高志云只是以一句运气好敷衍过去。
    如果没有那一战的话,占据中原的不是陈友谅就是北元。
    “云国公对你很好吧?”
    赵敏笑着点点头,想起高志云的种种疼爱,顿时幸福不已。
    看到赵敏过得如此幸福,嫂嫂也放心了不少。
    两人又聊了很多很多,直到深夜才渐渐睡去。
    第二天,赵敏一早就起来了,本来想去王钟瑶她们房间去找高志云,不过怕她们还没起床就没有进去。
    一旁的侍女看出了赵敏的心思,过来提醒道:“夫人,国公昨夜离开房间后,没有去其他夫人的房间,一个人去书房了。”
    听到此话,赵敏连忙向书房走去。
    赵敏轻轻推开书房的门,轻轻走了进去,只见高志云一个人躺在书房的床榻上,身上只盖了一层薄薄的毯子。
    最近这几天天气转凉,书房的毯子都没来得及换厚一点的。
    看着高志云蜷缩在一起的样子,又摸了摸高志云那冰冷的双手,赵敏顿时心疼不已。
    似乎感觉到了动静,高志云慢慢睁开了双眼,赵敏那绝世的面容就在自己的眼前。
    高志云张开双臂,赵敏缓缓躺进高志云的怀中。
    “相公,书房这么冷,昨晚你怎么不去钟瑶、美云她们房间睡呢?”
    赵敏忍不住埋怨起来。
    高志云用力搂了搂赵敏的纤腰,开口说道:“昨天是你的生辰,虽然不能陪你,但我也不能陪钟瑶她们逍遥快活去吧。”
    赵敏的心中又是一阵感动,这份尊重可是多少金钱都求之不来的。
    “相公,那今晚陪我好吗?”
    高志云自然是满口应允,毕竟赵敏是他最疼爱的夫人。
    早朝之上,杨宪等人仍是抓住李善长的小辫子不放,李善长的面子上也实在挂不住了,知道自己也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于是,李善长走上前跪拜行礼,说道:“启禀陛下,臣这段时间反思己过,自知才疏学浅,有负圣恩。且臣患有旧疾,望陛下允臣辞去丞相之职,回家休养。”
    李善长是大明建国的功臣没错,奈何这段时间杨宪他们的抹黑也让朱元璋对李善长有了不好的看法。
    “既然如此,那朕就允许你回凤阳休养。等身体养好了再回朝廷效力。”
    “臣谢主隆恩。”
    说完,李善长便起身站在一旁,虽说早知有这个结果,但是心里仍然不是个滋味。
    这时,杨宪走上前启奏:“皇上,丞相一职事关重大,还请皇上早日选择贤能。”
    杨宪的意思很明确:丞相一职不能空缺,应该选一个贤能之人,那么朝堂上论贤能的话,自然非刘伯温莫属。
    刘伯温在一旁暗自窃喜,杨宪不愧为自己提拔之人,还是想着我的。
    而站在李善长身后的胡惟庸心头一紧,若论贤能,自己确实还差刘伯温一截。
    朱元璋望了望高志云,高志云自然心领神会,立即走上前启奏。
    “启禀皇上,丞相一职事关重大,日常事务繁杂,因此选人不能只看贤能,还要看办事的能力。”
    高志云此话一出,那么丞相的人选就不止刘伯温一人了,汪广洋、胡惟庸都具备了选拔的资格。
    朱元璋哈哈一笑,点点头说道:“云国公言之有理,朕素知云国公识人之能,李善长、徐达、傅友德等重臣都是云国公向朕举荐的,这次可否再给朕举荐一人?”
    “臣不才,李丞相、徐丞相、傅将军等本就有惊天之才,即使没有臣的举荐,一样可以有今时的地位。”
    这个时候自然要谦虚一点,虽然这些人确实是高志云举荐的,不过也只是从历史书上知道的而已。
    “云国公不必自谦,给朕举荐一人,朕自会定夺。”
    “那臣就斗胆举荐一人。此人便是户部尚书胡惟庸胡大人。胡惟庸办事能力强,户部各项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完全可担当丞相一职。”
    高志云此话一出,刘伯温心中大叫不妙,自己当丞相的美梦恐怕要破灭了。
    朱元璋捋着胡子思考了片刻,随即开始下旨。
    “徐达,胡惟庸。”
    “臣在。”
    “李善长因病回家休养,不过丞相之位着实重要,现擢升徐达为右丞相。胡惟庸管理户部有功,加之云国公举荐,朕亦深表认同,现擢升为左丞相。望两位爱卿勤恭克勉,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徐达、胡惟庸连忙叩谢皇恩。
    胡惟庸更是心中大喜,对高志云感激万分。
    云国公,果然没有欺我啊!
    这一刻,叱咤风云的胡丞相,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