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忙得冒烟了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最新章节     
    秋招情况?
    宁小婧愣住了,老板回来前,他就预料到了老板可能会先来公司处理各种资料和工作。
    也做好了相关准备。
    但招聘方面,一直是人事在负责,秋招也一般都是学生,老板除了招聘高管时会参与面试外,也很少过问学生招聘的事。
    她略微有点局促的说道:“秋招已经快结束了,相关资料还没来得及汇总。”
    郭阳想了想,说:“秋招进来的学生是公司重要的新鲜血液,回头整理份名单给我,学校、专业、岗位等,有家庭出身等背景资料更好。”
    05年的大学生还是很金贵的,如果是在沿海地区,有技术傍身的毕业生,怎么也得几千块钱。
    但这是在西北,还是农学专业,工资自然没有那么高。
    前世郭阳毕业后就曾认识一个师兄,也是05年毕业的,当时他有两份工作选择。
    一是去兵团连队,另一个则是学校教授开办的玉米种企。
    师兄最后去了教授的种企,原因是每个月的工资有600块。
    当然,十几二十年后,这也成了他这辈子最后悔的决定。
    嘉禾集团的招聘生源来自西北的各大农校,但相比进企业,这些人更热衷于进体制内。
    有些有抱负的研究生甚至会响应号召,去支援边疆艰苦地区建设,多年后,大部份人也有了很好的政治前途。
    不是各地农业局的局长,就是县长,甚至更高的位置。
    为了和体制内以及科研院所竞争生力军,嘉禾也开出了极具吸引力的工资。
    大学生愿意来就能每月拿1000元,学校越好,学历越高,待遇越高。
    回过神来。
    宁小婧虽然感觉很繁琐,但老板交待了,自然得去做。
    将一些需要处理的文件放下后,宁小婧脚踩高跟鞋,暗骂了句老光棍,便蹬得地板咚咚作响的离去了。
    郭阳怪异的看着她的背影,即使穿着外套,也能看出身材姣好。
    只是脾气有点古怪。
    咋的?老板给你安排点工作,还有意见了?
    在椅子上舒服的坐下,那两穗玉米棒子还在,但没有盘出包浆。
    略微缓了下,郭阳就开始处理工作,一直忙到傍晚。
    罗修出现在办公室提醒他,“老板,该下班了。”
    郭阳抬头,透过窗户发现天快黑了,看了看时间,也才6点过。
    起身开窗透透了口气,扑面的冷风就拼了命的灌进来。
    室外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看着夜色下略显神秘的祁连山,郭阳想着基层应该也调整了作息。
    入冬前的各项工作也不知怎么样了。
    “走吧,先吃饭。”
    郭阳出来时,发现宁小婧还坐在工位上忙活着,开着空调,其身上的外套也脱了下来。
    露出洁白色的毛衣。
    郭阳凑近看了眼,应该是在整理校招新入职员工的信息,皱了皱眉。
    “这些完全可以让人事部门整理好再给你啊!”
    宁小婧抬头说道:“子公司发上来的,稍微整理补充下。”
    郭阳还是觉得有问题,但也没多说什么,“走,先去吃饭?”
    “吃什么?”
    “食堂啊,好久没吃,怪想念的。”
    宁小婧瘪了瘪嘴,“你们去吃吧,我再加会儿班。”
    “怎么?食堂吃腻了。”
    “没有,我就是想到工作还没完成,浑身就不舒坦。”
    郭阳也不知她哪根筋没对,难得搭理,和罗修去食堂美美的喝了碗羊肉面粉。
    再回到办公室时,发现宁小婧已经走了,倒是关于新员工的文件资料放在了他桌子上。
    郭阳就这么拿起来看了看。
    校招的总人数涵盖大专院校,总共282人,看着好像不少,但细分下来还是太少了。
    尤其是苜禾和天禾。
    天禾现有员工2262人,但此次招聘的高校学生却只有81人;
    苜禾现有员工878人,校招的人数同样只有38人;
    丰凯农机目前稳定在6000人上下,这次升级扩张后,预计还要增加两三千人,这次也招聘了117人;
    全王生物总共200余人,也新进了20人。
    …
    总体来说,嘉禾的人员学历结构太过于不合理,尤其是基层。
    比如说,制种基地的老技术员或者基层的销售人员,很多还只是高中,甚至初中学历。
    郭阳虽然不是唯学历论,但对大公司来说,的确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尤其是想自建制种基地,必然离不开规模化、农机化、智能化,肯定是学历越高越合适。
    苜禾也是同样的情况。
    在美利坚,一个3万亩左右的苜蓿草场,只需3-5个人,就能完成所有的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等管理。
    苜禾呢?
    平均每一万亩,需要8-9个能熟练操作农机的工人和管理人员,这还不包括加工、储藏、运输等等。
    算下来,每万亩的人工需要17-18个人。
    这就是差距。
    现阶段国内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嘉禾愿意,也能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
    但以后呢?
    假如说苜禾管理的面积增加到几百万亩,上千万亩,甚至更多……
    郭阳思索着,前期为了扩张,嘉禾的基层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但也为集团做出了贡献。
    也不能无故把人优化了。
    中高层虽然挖了不少人过来,但关系户不少,也存在问题,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高管就那么几个。
    很多人都有名无实。
    还真应了那句话,这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
    嘉禾也是这样。
    那还不如自己培养,从招聘上打主意,但现在大学生金贵,愿意从事农业的高校生又太少。
    这方面郭阳可是深有体会。
    一时半会儿,郭阳也没了主意。
    只得先回去休息。
    第二天,一杯祁连山鲜牛奶下肚,郭阳感觉整个人都活了过来。
    这也算是嘉禾总部的福利,食堂每天早上供应鲜牛奶。
    早饭后,郭阳先去天禾的加工厂看了看。
    生产车间内,3条种子加工流水线有条不紊的运转着。
    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经过无跌落传送系统,稳稳落在包装机里。
    一袋袋满载着农民丰收希望的优质成品种子,整齐的码放在立体仓位中。
    现场一派火热繁忙的工作景象。
    看着变化了不少的生产车间,郭阳问道:“种子生产线是又升级了?”
    今天是严群陪着郭阳来的,生产上的重心也已经从大田转回到了工厂。
    严群笑道:“对,已经平稳运行一个月了,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条生产线可生产加工9万公斤玉米种子。”
    郭阳略微一算,感叹道:“生产任务很紧。”
    “是啊,2亿多斤玉米种子,3个工厂,9条生产线,全力运转也要到2月份去了,春播早的区域3月份就要播种了。”
    “还要抽空加工一些蔬菜种子供应市场。”
    严群的表情颇为无奈,天玉1号的市场火爆的同时,也给生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从大田到工厂,原以为冬季能轻松些,事实上,除了不用晒太阳,压力依然还是摆在那里。
    郭阳也清楚,这都是扩张太快带来的后遗症。
    昨晚他也没怎么睡好,嘉禾的脚步太快,管理上留下的问题太多。
    可能是要稍微缓缓了。
    郭阳苦笑道:“苜禾还有一千多万斤牧草种子没加工完,还指望着天禾帮帮忙。”
    严群摆了摆手,“那可能指望不上了,现在机器都快忙得冒烟了。”
    “前段时间,闽省那边从岛国进口的坂田胡萝卜种子严重缺货,一小罐10万粒种子,也就2.5亩的量,市场价格从3800元元炒到了1.3万元一罐。”
    郭阳皱了皱眉,那不是平均每亩胡萝卜光种子投入就要好几千块。
    “超级红芯呢,在那边的市场接受度如何?”郭阳问道。
    超级红芯自然就是种子商店培育出的品种。
    严群一脸无奈,“西北胡萝卜一般是春播,闽省则更喜欢秋播,然后年前出货。”
    “等闽省的客商找过来时,包装好的超级红芯已经出完货了。”
    坂田株式会社是岛国最出名的蔬菜种子公司之一。
    除了胡萝卜,菜心和有棱丝瓜也是其极具代表性的蔬菜种子。
    郭阳略感可惜,闽省的胡萝卜产业发展的不错,莆田和晋江的胡萝卜都挺有名。
    但在天禾的市场划分里,闽省被归类到了c级市场,也就是随缘。
    客商不仅要主动联系,还得付全款拿货。
    天禾也实在是没有精力再去开拓c类市场,只能先让小日子多嚣张一年。
    看完天禾的工厂,又去了苜禾的种子工厂,只有可怜的一条生产线。
    从9月中旬就死命了的抡,上个月才把国粮和农发集团的300多万斤种子发了出去。
    还有近1700万种子,生产线不出问题,都还要半年时间。
    但这种工作强度,就和刘翔高密度参加大赛一样,想不出问题都难。
    各个工厂都很忙,车间的机器持续轰鸣,工人们也全神贯注。
    用工人调侃的话就是:“真忙得冒烟了,歇脚的机会都没有。”
    不用去看,郭阳也知道丰凯农机也是同样的情况。
    从年初到年尾,都是产能跟不上。
    每一环都是环环相扣的,天禾和苜禾的种子生产线都出自丰凯,贸然换别的厂家,很可能得不偿失。
    也就造就了如今的局面。
    郭阳回到办公室后,先是让战投部的人牵头编制各子公司明年的规划。
    宁小婧还是兴致不高的样子,也不知咋了。
    郭阳还是没有多问,女人嘛,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
    让其拿来营销部门准备好的河西乳业关于奥运营销的资料,细细的看了起来。
    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部长已经到了九泉,晚上有个饭局,明天还有签约仪式。
    现场来的记者也少不了,肚子里得备点货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