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无奈
作者:云在天外   明祚最新章节     
    次日,朱由检起了个大早,或许是因为激动,或许是因为自己还非常年轻(十七岁),这几天心力损耗巨大,居然一点都不感觉疲惫。朱由检没有组织大朝会,昨天已经举行了登基大典,朝臣们也累个够呛,所以今天只是普通早朝,在京三品以上官员与会。

    朱由检当先开口,“今日算是朕登基的第一次朝会,朕以为当下有几件事需要办,朕列一下,诸卿看看还有什么补充。”

    皇帝这是完全不按套路来,不是群臣上奏,然后等着皇帝决定吗?

    只听朱由检开始宣布他认为重要的几件事儿,“这第一件事,就是为先皇选定陵寝,内阁会同礼部、工部、钦天监算定国葬日期,第二件事,先皇大行,内阁会同礼部尽快为先皇制定谥号,第三件事,皇后也应一并定尊号,第四件事儿,朕自幼丧母,朕的母妃刘氏也应定谥号。第五件事儿,朕的正妃周氏、侧妃田氏、袁氏也一并册封。朕说完了,你们议一议吧。”

    朱由检这么一说,来宗道郁闷了,他昨天晚上写好题本,本来想着今天早朝跟皇帝凑请这些事儿,好歹也算是一份功绩,结果皇帝把他的词儿说完了。但是又不能不说,当下出列,向皇帝躬身一揖,“陛下,臣来宗道今日已拟了题本,议定五事,请陛下许臣主导此事。”

    “卿是礼部尚书,需尽快拿出章程。”

    朱由检看了一眼徐应元,徐应元会意,甩了一下静鞭,高喝道:“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其后三三两两奏本,都是人员升迁或贬谪的,朱由检表现得不感兴趣,下令内阁处理,说着也不说退朝,径直走了。就这么走了,留下群臣在风中凌乱。

    朝廷做事的风气原本是比较拖沓的,不过朱由检下的几条命令都是急务,所以处置起来都很快。

    朱由检于二十六日下继位诏书。然后各项礼制展开。

    首先是给天启皇帝定谥,谥号是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并且经过钦天监勘定,陵寝最终选中谭峪岭,是为德陵。由大学士施凤来会同礼部、工部,择日施工。

    皇后张嫣定尊号懿安皇后。

    追谥朱由检生母贤妃刘氏为孝纯皇太后。

    信王妃周氏册立为皇后,定于九月二十一日行册封大典。随同一起册封的还有周氏生父和兄弟,周奎封右军都督同知,兄长周文炳、周文耀封兵马司副指挥使。

    朱由检这些日子忙着下诏、定谥,追封、祭拜等事,无暇管理朝政,朝政由内阁、六部、科道、五寺、各地督抚衙门按例管理,一如天启皇帝旧时。

    同时朱由检又把工部和银作局的匠人,炼丹的道士召集起来,让他们回了信王府,并把前院给了他们,先由张大吉作为主事,汤若望为顾问,继续研发,又下旨给李之藻,加工部右侍郎衔,让他尽快赴京主理铸币研发事宜。

    魏忠贤却觉得惶惶不可终日,这朝堂太平静了,平静得与往常毫无区别,非常不对劲。对此,崔呈秀认为新皇大抵跟先皇,还有世宗皇帝差不多,尤其喜欢奇淫技巧和炼丹之术,应该没有什么别的心思。如果厂臣不放心,可以试探一二。

    九月初一甲子,平辽总兵毛文龙上奏报不平,请求辞官,朱由检把目光看向黄立极。

    黄立极身为首辅,不得不表态:“朝廷去年因为王之臣和袁崇焕之间的矛盾往来公文,不下二三十件,好容易平息了王、袁,现在毛文龙又要辞官,他不是真的要辞官,兵部这两年一直在查他的粮饷,他心中不甘罢了。”

    朱由检又看向崔呈秀,“兵部的意见呢?”

    崔呈秀答道:“回禀陛下,本部诸多官员都认为毛文龙灭奴不足,牵奴有余,自先帝时,朝廷对毛文龙优渥有加,索要的军饷一两不差。前次先帝还派了内官监掌印王敏政、御马监掌印胡良辅前去犒赏,朝廷没亏待他,不过他账册混乱,只知道要钱,兵部按规去查花名册,他屡次阻挠,所以冒饷这种事儿,估摸着有,但是没有实据。他不满朝廷查他,发发牢骚罢了。”

    朱由检问道:“近几年毛文龙在东江练兵,有何建树?”

    兵部尚书王之臣出班,“天启三年,登莱巡抚袁可立派遣总兵沈有容以水师赶赴皮岛,与毛文龙合兵一处。袁可立设计策反建奴努尔哈赤女婿刘兴祚,令毛文龙、沈有容联兵策应,夜袭金州,收复旅顺,连克金、复、盖三卫及红嘴、望海、永宁等多堡要地,收复辽南海岛疆土千余里,后金四卫已空其三,沿海四百余里之地建奴尽弃之而不敢据,所余者酉虏千人而已。此一战使登莱、旅顺、皮岛、石城、宽叆等地连为一线,后来毛文龙报满浦、昌城之捷,袁可立认为毛冒领军功,进行核查,袁、毛交恶,袁可立因此事受东林党人宋师襄、方有度、庞尚廉等攻讦,以至于去职,此后,毛文龙屡次报功,兵部勘验,虚假者多,朝廷用人之际,不便苛责,因此仍对他优容有加,恩赏不断。”

    朱由检皱了皱眉又问:“其他人的意见呢?”

    工科给事中杨所修出班奏道:“启禀陛下,建奴自逞凶辽东以来,只有毛文龙孤悬海上,勉力支撑,日夜袭扰,使建奴不敢擅动,毛文龙有功无过,朝廷应多加优抚,如无毛文龙牵制,辽东危矣。”

    现在整个朝廷对毛文龙的问题认识不足,毛文龙的皮岛卡在入海口,夹在建奴和朝鲜中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再加上前几年屡立大功,越发骄横,冒领军饷、虚报战功、海贸走私、结交阉党,样样都是死罪,如果不处置,早晚会酿成大祸,朝廷的处置态度才是最终导致袁崇焕杀毛文龙的主要原因,如果朝廷不是一直这样迁就毛文龙,毛文龙有可能一直专横霸道,不听调令吗?

    然而现在魏忠贤不除,也不是解决毛文龙问题的好时机。

    想到这里朱由检立刻下了一道谕旨,“朝廷自有法度,兵部查验合规合法,毛文龙必须配合,但毛文龙于社稷有大功,其辞职云云,多半是气话,厂臣可派人去,多加安抚。”

    这时魏忠贤躬身拜下,却没有应是,“启禀陛下,臣年老体衰,正欲向陛下请辞,好颐养天年,恐难负重任。”

    朱由检心思电转,这种事儿答应还是不答应,朱由检只觉得心里狂跳,如果现在答应,魏忠贤真的辞职了呢,那么自己处置阉党将得心应手,正要答应,突然又想到魏忠贤会不会以退为进?马上又转口道:“厂臣正是年富力强,且先帝在时多以为臂助,怎可轻言辞职,朕不许。”

    魏忠贤面露微笑:“谢陛下恩典。”

    朱由检瞟了魏忠贤一眼,心道果然是试探,刚才贸然答应的话,估计朝堂上立刻就会有人反对,好在自己反应及时。当下也不多说,继续朝会。

    半晌才有一人出班唱喏道:“臣通政使司右通政张绍先有本启奏。”

    朱由检说了句,“讲”。

    张绍先说道:“臣接到分镇桃林口太监杨朝军报,插汉虎墩兔憨部西迁,逐步蚕食白言诸部。”

    朱由检看着崔呈秀,崔呈秀对蒙古事情不熟悉,又看了一眼霍维华。

    霍维华出班,“启禀陛下,插汉虎墩兔憨是成吉思汗之嫡系后裔、达延汗的七世孙,万历三十二年继承汗位,万历四十年率三万蒙古骑兵入侵大明,被我大明击败。其后数次率大军劫掠边塞,万历四十七年虎墩兔憨与建奴交战大败,时神宗派监军王猷出使插汉,遂与插汉达成协议,共同抵抗建奴。随后插汉与大明时和时叛,与建奴打了败仗就求和,没了建奴威胁就复叛,天启六年春,建奴攻打我大明藩属喀尔喀部,虎墩兔憨趁机侵吞喀尔喀,从而与建奴接壤。插汉共有八个鄂托克,其中奈曼和敖汉离建奴最近,今年年初被黄台吉离间,叛逃建奴,估计虎墩兔憨是因为东部屏障叛逃,他本部直接面对建奴兵锋,所以西迁。”

    朱由检问道:“兵部对插汉西迁的态度呢?”

    霍维华对插汉的认识并不深刻,只是老生常谈一般回复,“插汉与大明结盟无非是不想被建奴侵吞,大明也需插汉牵制建奴,插汉西迁无足轻重,插汉实力虽然不弱,但与建奴交锋屡屡吃败仗,根本起不到牵制效果,如果阻止其西迁,搞不好又要与插汉交恶,得不偿失,不如听之任之。”

    霍维华的一番话代表着目前朝廷的普遍看法,插汉虎墩兔憨可有可无,要知道大明现在的情况,任何一支能牵制建奴的力量都非常关键,可正是因为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坐视虎墩兔憨败亡,最后插汉投降建奴,成为攻打大明的一支主要力量。

    “如果虎墩兔憨力有不逮,投降了建奴怎么办?”

    “虎墩兔憨与建奴因为争夺草场,已结下死仇,应该不会投降吧。”霍维华对此满不在乎,谁会想到插汉最后全归了后金。

    朱由检有些愠怒,“军国大事,应该料敌于先,今日坐视不救,插汉败亡,万一倒向建奴,我大明凭空又多了数十万敌人。”

    霍维华唯唯诺诺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其他人眼观鼻鼻观心,一个个如老僧入定般,其实也不能怪这些朝臣,大明和蒙古打了两百年仗,双方是世仇,看到虎墩兔憨西迁,幸灾乐祸的多,完全没把他们当盟友看。

    朱由检知道现在自己还没有实际权力,心中虽然急的要命,却也只能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