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转业报告
作者:一大家子换着玩   那里一夹一夹的是怎么回事最新章节     
    “莫斌同志,你的转业报告领导已经批复了,同意你转业回到地方,希望你继续发扬革命精神,为地方建设多做贡献,领导交代了,一定让地方上的同志帮你妥善安排工作,毕竟你身体还没有完全的恢复。”一个中年人严肃的说到。

    “谢谢首长关心,我一定不忘军人本色,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莫斌立正敬礼,话说两辈子都是当兵的,这一世更光荣,是最后一批帮北朝撤回来的勇士,还是一个25岁的大尉。

    “这是你的证书,奖章,津贴,还有介绍信,我们交接一下,档案已经发回京北相关部门了,你到时候去辖区的街道办,办理一下手续就可以了。”李主任拿着一个牛皮纸袋子,装的满满当当的。

    这几年的时间,莫斌都是大尉副营,行政19级的工资,每个月89元,绝对的高收入了,关键也没有地方花钱啊!

    这几年的工资,一下子给补了4771元的巨款,加上原本身上的37元钱,身价直奔五千元了,这是什么概念,58年的半个万元户!

    李主任又从兜里掏出了一个折叠好的信封,“这是我们几个帮你凑的一些票,现在地方上买啥都要票了,只有这么多,凑合着用吧。”

    莫斌当然知道,前两年就已经开启了票据时代,未来会越演越烈,啥玩意都有票,简直匪夷所思,据说还有火柴票?

    他也毫不客气的接了过来,一把装进了兜了,“谢谢各位领导关心,有机会来京北请你们喝酒,等我到单位报道了给你们写信。”

    “唉,你小子辜负了领导的期望,本来打算下个月提拔你的,结果你非要转业回家,赶紧滚蛋吧!”李主任头疼的说到。

    “是!”莫斌立正敬礼,转身出了李主任办公室。

    其实他何尝不想继续军旅生涯,可惜他是一个穿越者,一个来自六十多年后的灵魂,还不适应这个年代,一不留神漏了马脚,那就麻烦大了,所以他醒目的打了报告,转业回家照顾家人。

    这具身体生于1933年,刚刚过了25周岁生日,在家里排行老二,大哥莫永成,27岁,在轧钢厂保卫科,已经有了三个孩子。

    三妹莫红丽23岁,在红星轧钢厂职工医院工作,是一个护士,丈夫是机械厂的机修工。

    老四莫永泰21岁,轧钢厂二车间临时工,跟着岳父老子学习钳工,他岳父是个五级钳工,也是老爸莫振东的师弟,当年一个师傅带出来的钳工徒弟。

    老五莫永强18,刚刚初中毕业在家里,经常在附近做些零工,现在进厂招工的名额很稀缺,他老爸的面子也不好使了。

    老六莫红玲13岁,刚上初中一年级,作为最小的孩子,相对比较受宠一些。

    莫家的老家,实在燕京城北的大山里面,他们家是满族人,世世代代的猎户出身,当年年轻的莫振东偷偷跑到城里卖猎物,机缘巧合之下,帮了同龄的楼半城一个小忙,他也安排莫振东进城拜师成了工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两家渐渐的也没有了来往,毕竟一个是工人,一个是老板,怎么能维持下去呢!

    莫家就住在南铜锣巷95号大院,也就是电视剧情满四合院的那个大院,他家住在前院的东厢房,和一间相连的倒座房。

    倒座房是大哥结婚,找关系分的房子,老爸花钱找人糊了墙,开了一个后窗,他们一家人住的也是紧紧巴巴的。

    东厢房是两大间,都被分开间隔了起来,幸亏莫斌当兵多年,大妹也已经出嫁了,老三刚结婚还没有孩子,要不然真的住不开。

    一般三进四合院,大门总是在东南方向开门,所以莫家基本上是自成一个小院子,月亮门稍微一挡上,整个四个院大门东侧,都成了他们一家的。

    正对门的邻居,正是红星小学的老师阎埠贵,也是院子里面的三大爷,每天算计着过日子的大神,没想到把自己的孩子算漏了,没一个给他们养老的。

    根据融合前身的记忆,四合院诸位大神还没有修炼成功,虽然各有各的算计,不失小市民心态,但是绝对没有同人小说写的那么夸张,那些已经脱离了实际。

    最多的就是写贾老太无脑霸占男主房屋,开什么国际玩笑,麻烦看看这段历史,这几年谁敢侵占公家财产?

    而且精简城市人口,搞了好几次,每一个大单位的领导都愁死了,还会留下这样的祸害?不发配他们家都算仁慈了!

    看清楚那是什么地方,京北中心区,后海东边,有居委,街办,厂办,工会,保卫科,派区所,还有大院的大爷大妈联防联治,还不收拾她?

    还有网友称她“亡灵法师”,这个更加的不可能,特别是后期大风暴时绝无可能,一旦被人抓住痛脚,结局难料。

    而且很多心理有问题的作者,好像有血海深仇一样,一穿越就大杀四方,拳打傻柱,脚踢易中海,弄死聋老太太,嘴里喊着超级白莲花,绿茶,吸血鬼,还要白嫖人家。

    哪怕是带着空间仓库的男主,堆满了粮食,也绝对不给秦淮茹几斤玉米面,理由是怕她吸血?纯粹的白嫖不说,还要现在道德的制高点指点江山,你在网上约个,也要开房成本吧?拜托作者你还是做个人吧!

    那些作者也不回头看看,自己到底写了个啥,光知道拼命丑化四合院的人,那些人设还是靠着自己想像的,也不看自己写的男主干了啥,比人渣都不如!

    新生的京北,特别是对于中心区域老百姓,那绝对是摸得透透的,掌握的好好的,某些工作做得特别的细致,怎么可能会杜撰聋老太太的身份?也太小看相关部门了!

    根据莫斌的记忆,里面的人物各有特色,但是不至于多坏多极端,都是穷苦闹得,少不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里面也充满了小人物的算计和狡诈。

    比如说阎埠贵,他的工资绝对不是27.5元,要知道那时间文化人属于收入最高的一群,补贴又高,要不然怎么会有大风暴形成呢?

    根据他的工作和年龄,工资起码五十块以上了,而且平时喜欢占小便宜,会算计,省吃俭用,钓鱼补贴家用,要不然也不会买四合院第一辆自行车,后面还有收音机,电视机啥的,他是故意哭穷。

    还有秦淮如的户口问题,按照她的年纪和结婚时间,基本不可能还是农村户口,原著这一点写的有漏洞。

    九条办法,赶英超美,大炼钢铁,大食堂,支边,垦荒,农垦就是那个年代特殊的产物,难么秦淮如,贾张氏怎么留下来的?

    哐嘡哐嘡的绿皮火车,冒着浓浓的黑烟,向着南方奔去,莫斌托李主任的福,以恢复身体为由,坐上了一个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