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八章 神仙道士,大儒蔡邕
作者:查找选择   诸天:附魔从笑傲开始最新章节     
    汉末,人口凋零。
    在这易子相食从文字走到现实的时代,绝大部分的土地都在那极少的一部分人手中。
    百姓?
    能为大汉朝廷提供赋税的,那才是百姓。
    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无论是成为流民,易子相食,又或者被达官显贵买卖,作弄糟蹋,都不会有任何的声音传出。
    黄巾起义爆发,更是无数人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梦想世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如今的世界,千里无鸡鸣,这才是常态。
    离开广宗之后,林远没有特意辨别方向,随意往西南方而去,走了几天的时间,遇到一处风景还算不错的大山,便在这儿暂时停留下来。
    张角把好好的掌心雷给玩成了闪电风暴,来了一出雷公招来,这可给林远造成了不小的刺激。
    真气,还能这么用?
    虽然是同归于尽的招数,但多学一门手艺,以后不说用来防身,至少可以触类旁通嘛。
    再说了,谁说非要在这个世界用的?
    别忘了,林远可是能不断在时间线上往前跳的,以后不知道会是到一个什么世界。
    按照张角的说法,在汉光武帝之前,天地灵气是可用的。
    也就是说,到了那之前的世界,他只要学会了太平要术上的手段,同样能像张角一样玩。
    毕竟,他们两人在同一个世界,没道理张角能玩,他不能啊!
    不过毕竟是不同的方向,就像玩游戏,同样魔法师,有的人想要当移动炮台,在后边biu~biu~biu~地乱射,有的人则喜欢用蓝条来强化身体,扛起法杖就跑到人堆里,当起了战斗萝莉。
    林远对真气的使用手段,和张角这种“传统道士”的手段,就是这方面的差距。
    反正现在的世道,林远并不喜欢,也没有心力大费周章地去改变,就在这山里看看书,研究研究道法,挺合适的。
    修炼不知岁月。
    当然,林远还不是修仙者,也没有到达辟谷的阶段,吃东西还是需要的。
    正好附近有一个小村落,虽然过得也比较辛苦,但好歹没有受到战乱之祸。
    偶尔林远会在山里弄一头野猪、老虎什么的,去山下跟这些老百姓们换些米面。
    人啊,要是光吃肉,会出问题的。
    正好这个时代,野猪和老虎可不是保护动物,反倒是一害,平时会祸害百姓的那种。
    谁要是打死了老虎,拿到县衙里边去,得到的绝对不是惩罚,而是奖赏!
    就算是到了宋代,武松不也靠着打虎这件事,得了一个打虎英雄的称号嘛,还是全天下都叫得响的那种。
    不过他的这种举动似乎被误会了,这群老百姓瞧着他穿着道袍,又在山里,还经常跟他们做这样亏本的买卖,都对他心存好感。
    有一次林远提着……没错,就是提着。
    几百斤重的野猪在林远手里,就跟没重量似的,就是体积大了一点,拿着有些麻烦。
    他下山跟村子里的百姓们换粮时,居然在村老家里,看到了属于他的长生牌位。
    天可怜见!
    他穿越这么多世界,可还没有遇到过把自己供起来的,而现在,他就遇见了。
    他也跟这些村民说了很多次,可惜根本没效果。
    面对这群质朴的老百姓,林远哭笑不得,却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冲进去把长生牌位给砸了吧?
    再说了,那可是他自己的。
    没办法,就当没看见好了,以后也少来这村子,免得再闹出什么笑话来。
    正好太平要术的解析也到了关键时刻,最主要的,还是林远已经能转化出真正的法力了。
    这是太平要术中记载的,也是张角一直挂在嘴边的。
    林远之前感觉到张角使用所谓的法力时,是真气的波动,便有一种错觉,认为真气就是法力。
    可真正深入了解太平要术后,他才发现,自己的想法着实有些片面。
    如今林远体内的真气,上边有属于他自己的精神印记,而法力……闭上眼,内视着丹田之中,那如同海洋一般的气息,林远感慨不已。
    在大唐双龙世界时,从宗师到大宗师,对真气方面的需求,是要将自己从感染源一般的太阳,演变成吞噬一切的黑洞。
    但其本质,依然是真气,只是凝实了无数倍的那种。
    质量上得到了数百倍、上千倍的提升,但本质上依然是真气,并没有量变到质变。
    而法力和真气的区别也很简单:
    状态!
    法力,是液态化的真气。
    真气,是气态化的法力。
    这也是为何,林远内视自己体内之时,不再是看到那韵韵紫霞般的真气,而是一片紫意之海。
    那是真气经过特殊转化,从气态转变成液态之后的成果。
    这种转变之下,林远对于天地灵气的感悟,对于天地的理解,都要更深了几分。
    而其实力,也是提升了数倍有余。
    没错,就是提升了数倍。
    实力越高,提升越慢,这种说法并没有错,但只适合同一个层次的提升状态。
    林远现在的提升,是修炼根基的质态变化,是重新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提升自然极大。
    也正是踏出了这一步,他曾经看不懂的张角的种种手段,那些云里雾里的手段,也终于变得清晰明了起来。
    现在的他,也能做到帮人快速愈合伤口,甚至达到伪·起死回生的效果。
    也能用自己的法力,去制造属于他的黄巾力士……不对,他走的是更加广泛意义上的全真道统,而不是信奉黄天之道。
    就算能制造,那也是天兵天将!
    还有那雷法,他也能施展了,不过还远远达不到张角最后在广宗城留下的绝响。
    没办法,活人是很难和死人比的。
    不过林远现在的这种强大,却只是属于他自己的强大,除非他想走张角的老路,明明有着悠久的寿命,却要自己作死,不断动用道法,引得煞气入体,积重难返。
    不过,煞气这东西,对修道者而言,真的就只能是剧毒吗?
    按照张角的说法,以及他在广宗城一战中看到的,煞气同样可以被人利用起来,成为强大的动力。
    不说汉军中那些将领,单看张梁便知道。
    他虽然是张角的亲弟弟,但却并没有修道,而是打熬身体气血,引煞气入体,实力不算太强,但论战力而言,按照大唐双龙世界的体系标准,也是勉强入了宗师境界。
    就是手段没有那么精细,更倾向于大开大合,以力量和速度取胜。
    从这个角度来看,煞气对修道者是剧毒,但对普通人而言,或者是对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杰而言,却是成长的资本。
    张角有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汉光武帝之后,天地抛弃的,仅仅是引天地灵气为己用的道修,但却并没有抛弃天下之人。
    煞气,便是明证。
    只是不知道汉光武帝那时是发生了什么,居然会闹出这么大的变化。
    哪怕是正史上,汉光武帝的成帝之路都充满了传奇性,什么火球天降,将王莽的数十万新军付之一炬。
    这看着,有点像是太平要术中记载的,关于火属性的法术啊!
    以前的林远看这段历史时,只会感慨汉光武帝刘秀的天命之子属性,可现在,他却对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这一切都离他太过遥远。
    以他现在的实力和寿命,可以轻松地活到又一个大隋末期,只要他不出手干预,说不定还能再见婠婠和单婉晶。
    但他却不可能轻松地逆着时间长河而上,逆向行驶一百多年,去见证刘秀和王莽的恩恩怨怨。
    太平要术中的一切,他大概已经弄清楚了,也把一系列的道术学到了手,更是将自己体内的真气提炼出了一丝法力。
    这些法力无法外用,否则会引煞气入体。
    在得到能够正确使用煞气来提升自己的手段之前,林远并不准备做这种不智的事情。
    不过,这却并不妨碍他,将体内的真气全部提炼成法力。
    有着太平要术中施展道法的手段,林远再辅以道心种魔之法,以法力为根基,再对自己全身细胞开始改造,提升的效果也更大,对细胞寿命的提升,也从两倍,达到了五倍。
    如张角之前所说,林远当时就还有三百寿元。
    此番提升之后,他的寿元再度提升,虽然没有五倍的提升那么恐怖,但也达到了千年寿元。
    好家伙!
    “我这要是继续下去,弄个两三千年的,怕是能直接活到现代去了。又能刷某音小视频了?”
    山下村落之中,今日也迎来了一些不一样的客人,引得村中众人有些不安。
    毕竟在现在这个世道,哪怕是来一些当兵的,也会将他们刮一层皮再走,要是世家大族的,就更可怕了。
    这些人,不比占山为王的盗匪差多少。
    并不算豪华的马车之中,一个扎着总角的小丫头,正好奇地趴在窗口,眺望着外边的风景。
    小丫头才三四岁左右,相貌却是极其可爱。
    只要不长残的话,未来定会是一个绝色女子,而且尽管年龄小,其身上也有一股难言的气质。
    “琰儿,外边风尘大,还不赶紧放下帘子。”
    略显严肃的声音响起,那小丫头也连忙放下窗帘,转过身规规矩矩地坐到马车内的垫子上。
    “是,爹爹。”
    明明才两三岁,却已经颇有些彰法,但看那可爱的模样,更多的像是小孩子在装大人,只不过和同龄女孩相比,她要更像一些罢了。
    刚刚说话的,是一个中年男子。
    他十分满意小丫头的动作,随后又将目光投向马车外,忧心忡忡道:“道门张角祸乱天下,如今此地有神仙之名传出,怕又是有什么道士想效张角事啊。老夫虽不被陛下所喜,但却必须为天下,明晰此事。若真有异,也能尽快上奏朝廷,避免再生祸端。”
    大贤良师张角掀起的黄巾起义,随着张角、张梁战死于广宗城,已然变得群龙无首,只需时间,便能完全将黄巾弹压下去。
    广宗一战,张角居然展现出神魔之能,以一己之力,覆灭十余万汉军精锐。
    哪怕是对掌控天下三四百年的大汉朝廷而言,这十余万汉军精锐的损失,也已经是足以伤筋动骨。
    如今,天下依然心向汉人的士人、武者,对于所谓的神仙、道士都抱着十万分的警惕。
    要是一般的也就算了。
    毕竟如今灵气不显,道法难昌,修道就是死路一条,所以有真本事的很难见到,基本上都是些骗子。
    前些年便是如此,很多人对张角的认知,就是如此。
    结果张角这几十年前唯一一个有本事的,就把天下闹得乱七八糟。
    这要是再出一个张角,大汉几百年基业,岂不是岌岌可危?
    马车渐渐停下,男子带着小丫头走出马车,对路边一脸警惕的老者道:“老夫蔡邕,听闻此地有神仙,特来此寻仙。”
    蔡邕!
    若是士林中人,甚至是朝堂上的武夫,听到这个名字,都会瞬间明悟此人的身份——大儒,蔡邕!
    但这儿的老百姓都是土里刨食的苦命人,大字都不识几个,更别提听过蔡邕的名字了。
    不过瞧着蔡邕一脸正气,一看就是个读书人,虽然身边也有几个孔武有力的护卫,但却让人心安了几分。
    尤其是听到这人是为了神仙而来,老汉的脸上浮起一抹笑容,“原来是为了神仙道长而来呀。不瞒大人,我们这儿的确有一位神仙道长,要不是有他的帮助,或许我们这村子二十几户人早就冻死饿死了……”
    老汉一直说着林远的好,而一旁的村民们,无论是青年还是小孩,也都开始讲述起了林远的好来。
    蔡邕微笑着倾听,并没有因为这些人是些目不识丁的村民就有所轻视。
    作为儒家大儒,他虽然因为官职和所学的原因很少关心民生,但却有着儒家最经典的品质,不会视百姓如蝼蚁。
    只是,越是听着这些百姓们夸赞那神仙道士,他心中的警惕就越浓。
    ‘怕不会,又是一个张角般的人物?’
    讨论神仙道长,整个村子的人都十分感兴趣,除了已经外出做庄稼的村民以外,其余在家没事的都聚了过来,七嘴八舌,却又一致说着神仙道长的好。
    终于,等到村民们说累了,蔡邕这才开口道:“如此神仙人物,老夫心向往之。不知到何处,可以拜访这位道长?”
    这个……
    原本还热闹的村民们瞬间安静下来,齐齐地望向中间的老者,老者苦笑道:“不瞒大人,道长他虽然对我们村子多有照顾,但出现的时间并不固定,有时候几天十几天,有时候几个月。至于道长他住在何处神仙洞府,老朽就更不知道了。”
    顿了顿,老者又道:“若是大人不介意,可在村中住些时日。上一次道长出现,已然是三个月前的时候,按照时间来算,应该也快再次出现了。”
    蔡邕想了想,示意护卫拿出一些干粮,“如此,便多谢老丈了。”
    因为有林远时不时地带些肉食下来,这座村子里的青年也都还算强壮,所以建的村舍自然也要结实许多。
    不过就算是村老的家里,也只会多出一间房间。
    平时用来储存杂物,偶尔有外乡的亲戚过来,也可以安排着住下。
    蔡邕带的人比较多,可不是一间两间能够住得下的,不过也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这个年头,就地取材建临时居所,再简单不过。
    作为大儒,蔡邕身边的这些护卫,也是修炼煞气的人物。
    比不得军中将领,但保护蔡邕父女,以及临时出一把子力气,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瞧着这群外乡人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有年轻汉子担忧地对村老道:“他们好像是冲着神仙道长来的,让他们留下来,会不会有危险?”
    村老摇摇头,“他们真要有什么坏心思,还能伤得了神仙道长?更何况,那个带头的明显是读过书的,说不定是什么大儒,而这种人物放到朝廷里也是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们出现在这里,说不定是朝廷听说了神仙道长的事迹过来确认虚实的,说不定,还会准备给神仙道长封官呢。”
    “原来是这样啊。”青年汉子高兴地笑了起来,可很快又苦下了脸,“可要是这样一来,神仙道长岂不是要离开我们了?”
    村老不争气地敲了这汉子脑袋一下,“你这个憨货,难道神仙道长是你的不成?”
    很快,一个侍卫便将窃听到的消息告诉了蔡邕,蔡邕叹道:“看来这位道长,是真心对待这些百姓啊。只希望,他不会是另一个张角,否则……老夫只能上书朝廷了。”
    小丫头突然开口,“爹爹,你不是被贬了吗?”
    噗!
    蔡邕感觉胸口一痛,而这个背刺自己的,还是他最疼爱的女儿,而且这丫头才两三岁,他连还击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这丫头不一定听得懂。
    真是太郁闷了!
    蔡邕在那儿生起了闷气,可小丫头的眼神却十分的明亮,以及……好奇!
    山林间,尽管不能将烙印了精神意志的真气……不对,现在是法力了。
    为了避免煞气入体、慢性自杀,林远自然不会将法力放出去,所以对外界的感知范围便降到了极低的程度。
    好在他的身体状态已经锤炼到了眼下的极致,哪怕不使用手段,单纯的眼力,就能望出不知道多远的距离。
    还有听力、嗅觉,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靠着这样的身体状态,林远很轻松地找到了一只野猪,这只野猪在发现他的那一刻,便毫不犹豫地转身逃跑。
    动物对危险的感知,可比人要强得多。
    可惜他遇到的是林远,所以根本跑不出几步,便被林远追上,一巴掌拍下去,直接将野猪给拍晕了过去。
    倒不是他心软,而是脑袋拍烂了太难看,提着满手血腥的,也难受。
    “今年的新米应该已经收成了,正好去换些米粮。天天吃肉,嘴都要吃腥了。”林远叹了口气。
    他可不是矫情,别忘了,他没有随身商城,没办法时刻弄出一大堆现代调料来。
    没有调料的肉制品,那味道,也就是林远处理起来十分有经验,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烹饪手段,否则根本没办法下口。
    几百斤的野猪在林远手里,就跟没东西一样。
    脚尖一点,便是十几米的距离,轻轻松松。
    很快就出了山林,来到了山脚下的村落外,林远突然停下,目光看向西南角的方向,“有外人?”
    再看村庄里,炊烟袅袅,没有受灾的模样,他这才放心地下山而去。
    林远的到来自然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欢迎,尤其是他手里的那头野猪,更是让一群还没野猪十分之一重的丫头小子们,馋得直流口水。
    “给,拿去处理吧。”
    扭断野猪的脖子,林远将野猪的尸体交给村老,很顺利地拿到了一些新米,正准备离开时,村老突然说道:“仙长,近日村里来了几位贵客,很想拜访仙长。老朽擅作主张,让他们留了下来,还请仙长恕罪。”
    说着,村老便要拜下去。
    可是林远的动作比较快,直接拦住了村老,目光看向一旁已经站了许久的男子和小丫头,笑道:“无妨,见见也好。”
    此时,这男子也冲着林远微笑施礼,“蔡邕蔡伯喈,见过道长。”
    他身边的小丫头也似模似样地道:“蔡琰蔡文姬,见过道长。”
    林远眉头微挑,单手施以道礼,“贫道林远,见过蔡中郎。”
    蔡邕愣了一下,连忙说道:“还请道长明见,老夫如今不过白身,而且之前最高也不过议郎之职,并非中郎。”
    林远点点头,“无妨,早晚的事而已。”
    事实上,林远对蔡邕的事情并不算太熟悉,只知道董卓专政之后,为了收儒家士林之心,将大儒蔡邕强召为祭酒,三日内又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更是封了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
    可这话在蔡邕听来,就是有点预言的意思了。
    本就对道士深感忧虑的蔡邕听到此话,顿时对林远的第一印象就差了许多,但还是保持着礼貌,邀请林远详谈。
    林远看了眼用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自己的蔡琰,点头笑道:“好!”
    蔡邕默默地,将蔡琰拉到了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