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地方和朝廷的博弈“尺度”:一般不过度,除非不得已
作者:忧郁笑笑生   大清话事人最新章节     
    第288章地方和朝廷的博弈“尺度”:一般不过度,除非不得已
    有了细作情报,坐镇九江的抚远大将军阿桂就争取到了相对充足的反应时间调兵遣将,先将最前线的东流县驻军减少到1万,且多是新卒。
    后将绿营精锐主力后撤至鄱阳湖东岸的湖口县一带。
    湖口县境内以丘陵地形为主,起伏连绵,但对于防御意义重大。
    征集了2万民夫,依托丘陵修筑工事。
    同时通过鄱阳湖运送大批粮草、火炮。
    湖口清军的最高统帅,乃是副都统歧征,他正在军帐中看阿桂的亲笔信:
    “地利结合营垒火器,打消耗战防御战。尽可能让吴军的兵锋迟钝,让他们的火药枯竭。”
    “李逆不同其他反贼,其思维之缜密、手段之老辣,属实罕见。因而不可求速胜,戒骄戒躁。”
    歧征看了,忍不住苦笑。
    能让堂堂抚远大将军如此评价,属实是个妖孽。
    ……
    ……
    民夫是不需要工钱的,胡乱赏个几鞭子就够了。购买物资军粮也不需要花钱,刷一下刀刃就可以了。
    ……
    歧征虽贪,可也有原则。阵前买命银子,他绝不贪,说到做到!
    分配十分合理!
    “好说,好说。”
    他们是成都驻防八旗,千里迢迢的来替别人打仗,本来就很不情愿。
    “谢都统。”
    “来人。”
    歧征望着帐内的3箱银锭,眼神贪婪,一挥手:
    一看就很安全!
    ……
    在湖口县到彭泽县之间修筑12道防线,要求壁垒坚固,壕沟深宽,尽量修筑在丘陵峰线上。
    足足50万两!外加3万石粮食!
    老子替江西人流血,拿点银子怎么了?
    50万两捐输。
    歧征杀气腾腾的向这些人布置新任务。
    “召湖口知县,彭泽知县,还有绿营游击以上军官来见我。”
    歧征分了2万两,手底下的十几个参领佐领分了1万两。
    一为首老者拱手道:
    “好好,朝廷养士百年,士绅报效朝廷。本官会替各位请功的。都请回吧?哦对了,诸位的家眷可移至湖口县。背靠鄱阳湖,旁边还有我八旗勇士守卫,万无一失。”
    打发了这些红缨帽,他又召见下一波人――湖口、彭泽两县士绅。
    每一处驻扎绿营兵1000。装备抬枪,鸟枪,佛朗机炮。
    这才是八旗出征的正确打开方式!
    “都统大人,我等地方绅民愿为朝廷分忧。只求官兵抵挡住伪吴王之贼军。这是我等的捐输单。”
    2000名满八旗分了8万两,6000多名土尔扈特骑兵分了12万两,6万多绿营兵分了10万两。
    “奴才在。”
    一帮八旗兵欢快的分银子,喜气洋洋。
    他们的军饷也不漂没了,如实发足额发。
    将家眷主要是老弱妇孺转移到后方,临近鄱阳湖的一处镇子里。数里外就是满蒙大营,数千马队进进出出。
    “谢主子。”
    大手笔啊。
    “这点先搬下去分了。”
    “主子,江西人肥的流油。”
    “。”
    众人胆寒,不敢抬头。
    所以他们都觉得这银子是理直气壮的拿。
    这些士绅们回去一商量,决定接受这个善意。
    “参见都统大人。”
    歧征接过漫不经心的一看,吓了一跳。抬头望着这群士绅,啊不,是财神爷。
    “啧啧,50万两现银说拿就拿出来了。他们的家底子该有多厚?”
    “嗯,都起来吧。本官召你们来,知道为何吗?”
    数十名衣着富态的士绅不敢出声,互相交换着眼神。
    剩余的用于阵前招募选锋死士。
    如果,歧征听说过“蛮兵出征,路边的鸡蛋都要摇散黄了”,他一定会拍案叫绝。
    实际上八旗兵基本做到了。
    他们带着没见过世面的土尔扈特骑兵,在湖口县到处打秋风。猪羊鸡鸭,满载而归。
    夕阳下,
    大车上载着肉类,马背上绑着小媳妇。再欣赏着鄱阳湖的景色,心情甭提多美了。恨不得高歌一曲才应景。
    他们反正不在前线,这会的战线还在安徽池州府东流县呢。
    第2军团的2火枪营1个炮营展开了队形,指挥者是因黄石矶堡垒防御战立功提拔的营指挥使甘长胜。
    侧翼,兀思买的轻骑兵营一部默默观战。
    ……
    “弟兄们,根据斥候奏报,八旗马队都跑回江西了。攻守易形了。”
    “这东流县城防看似坚固,壕沟环绕,可也是将他们自己的逃亡路给堵死了。”
    “总指挥有令,此战尽量俘虏。”
    “开炮。”
    轰轰轰,12磅炮喷出白烟。
    将城外最外侧的营垒击毁,泥土飞溅,木块乱飞。躲在后面的绿营兵很快胆寒,陆续后退。
    一名千总撤到第二道营垒,抽刀对着炮兵大骂:
    “咱们的炮为什么不打?光看着老子们挨打?”
    “够不着。”
    炮手很无奈,当场放了一炮。
    炮弹果然落在了两军中间,无力的弹跳了几下,不动了。好似乏力的中年人,徒增笑尔。
    千总的刀锋垂了下来。
    哀叹一声~
    ……
    甘长胜望着缓慢推进的火炮,还有已经占据第一道营垒的手下,头一次对于骑兵的战场地位有了深刻认知。
    如果,
    那数千土尔扈特骑兵还在的话,自己敢这样托大吗?
    怕是第2军团要倾巢而出两侧布阵,火炮全部拉出,才敢继续进攻。
    一天,连破3道营垒。
    傍晚撤退之前放一把火,将栅栏拒马付之一炬。次日,再继续进攻。
    用苗有林的话讲,东流县就像是一根长满刺的荆棘,先逐步削去周边尖刺,待光溜了再最后一咔嚓。
    如今城中品级最高的官是新上任的池州知府,张聪。
    前任已经死于战火了。
    张乃是举人出身,开口礼学,闭口孔孟,属于典型的儒生。在京城补缺等了足足十年,才被吏部那帮缺德鬼给挑出来了,补了这个实缺。
    ……
    张聪倒是浑然不惧,
    也许是十年的等待让他精神状态堪忧,也许是想着富贵险中求。
    万一,守住了呢?
    那他就白捡一便宜,知府的乌纱帽就能稳稳戴下去。
    或许阿桂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在行辕简单聊天后就将他发到了东流县,手握重兵。
    城中粮食倒是不缺,火药炮子也不缺。
    百姓大部分都出城逃难了。
    剩下来没走的也就两三千老弱妇孺,苦苦守着那点家当。
    绿营兵们领到了足额军饷犒赏,自然要消费。不吃不喝,死了也带不走。
    尚在营业的几间饭馆、青楼生意兴隆,天天排队。
    倒是让几个掌柜的喜忧参半,喜的是每天银子一筐筐的挣,忧的是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
    憋屈了10年,好不容易当上了知府。哪怕城外打的硝烟弥漫,张聪也是要及时享受一下的。
    否则这四品顶戴岂不是白戴了?
    大白天的,他就召了一头牌姑娘在后衙伺候着。
    主打一个前方枪炮齐鸣,后方也枪炮齐鸣。万一城破身亡,死前不留遗憾。
    或许有人觉得好笑,
    但只要代入一个在京待业10年的寒酸士子所遭遇的白眼和辛酸,就很好理解了。
    正所谓:
    一朝得势风云起,万般贪婪满天飞!
    横批:不死不休。
    ……
    突然,
    一绿营千总匆匆进衙:
    “报~吴军的炮火犀利,东门最后一个据点被摧毁。”
    张聪诧异:
    “城中有1万虎贲,贼军区区千余,优势在我,而且很巨大,为何败了?”
    “贼军的火炮打的又远又准!土垒墙和栅栏拒马挨上一发就散架了,没办法。”
    张聪一咕噜推开女人,匆匆穿好官靴赶到城墙。
    居高临下,视野开阔。
    只见“吴”旗之下,几个方块正缓慢逼近城墙。
    轰,一发炮弹精准的击中城墙,吓的他一哆嗦。
    转头询问:
    “为何他们的炮如有神助?”
    炮手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一脸茫然。手握火把,点也不是,不点也不是。
    ……
    张聪闭上眼睛,念念有词。
    突然他睁开了眼睛:
    “本官明白了,妖法,伪吴王他会妖法啊!”
    “传令下去,全城征集狗子,毛色要黑。全城征集女表子,年龄要大。”
    众人恍然大悟,大呼小叫的去执行了。
    大清朝的绿营兵虽然没文化,可十分相信鬼神之说。这2物乃是对抗妖人的神器,信老祖宗的智慧一准没错!
    太阳落山之前半个时辰,
    城外的吴军也收兵缓缓后撤回营,遵循天时。
    夜袭是不可能的!
    那是劣势一方才玩的战术,吴军武器精良,一般都是堂堂正正作战。
    ……
    当晚,东流县城乱糟糟。
    残余的7000多绿营兵把城中翻了个遍。
    总共找到了23条黑狗,还有上百个年龄偏大的疑似不正经女子。暂时关在了城门楼子里!待天明后,对抗有妖术加持的火炮。
    次日,
    阴云密布,飘起了小雨丝。
    甘长胜的3个营没有发起进攻,而是默默的在营寨中等待天晴。
    实际上,
    就算是冷兵器军队也很少在雨天打仗。弓箭会完蛋,盔甲会腐烂,靴子会陷入泥坑,人会生病,整个都是一塌糊涂。
    一句话:
    凡遇天雨,任何一支古代军队都会恪守“非必要不作战”的准则。
    ……
    此时的长江江面,舟楫连绵。
    悬挂着“吴”旗的船队再次上溯,声势浩大。
    北岸,
    仪征县江滩一处烽火台里的望兵丁手握火把,浑身僵直。旁边就是烽火台,里面堆满了牛粪和湿稻草。
    “不要过来,你们不要过来啊。”
    烽火台2人神经质的念叨着。
    紧张了小半个时辰,他们的神经逐渐松弛。见船队一路向西,似乎没打算找江北的麻烦。
    可这时,
    站在一艘2200料主力战舰甲板之上的李郁,突然下令:
    “靠近北岸,本王想看的更清楚一些。”
    “遵命。”
    水手们连忙调整风帆尾舵,单船离开编队,向北航行。
    ……
    众所周知,李郁取名心机满满。
    这种以广东的红单船为蓝本,目前是水师唯一主力战舰的船型,被正式定型为“江南级”。
    而套娃设计,1200料的缩水版船型则是定为“苏松级”。
    目前水师一共有6艘“江南级”,25艘“苏松级”,以及30艘“嵇康级”。
    为了拼凑出这支水师,
    李郁强令征集了治下的一大半优秀船匠,从民间搜罗硬木木材,甚至拆了一些庄园祠堂。如果东陵和裕陵在江南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掘开取出那些珍稀楠木做成战船。
    座舰快速驶向北岸,
    而编队当中的刘武也发现了这一情况。
    一皱眉,打旗语下令周围2艘“嵇康级”轻型炮舰暂时脱离编队去护航。
    即使护航行为毫无意义,这种态度也是极好的,可以最大展现自己的忠诚度。
    ……
    烽火台上,
    2名哨兵如雷轰顶,哆嗦着点燃了烽火台,3根黑烟柱腾起。
    李郁很诧异的望着北岸的烟柱陆续腾起,一时间竟觉得如此壮观,颇有野趣。
    一名亲卫笑道:
    “王爷,清军以为我们要登陆江北。”
    “那就成全他们,开炮。”
    轰轰轰,
    烽火台中弹倒塌了一半,岸边的芦苇丛也燃起了大火,被一颗烧红的铁球给引燃了。
    ……
    今日恰逢晴朗无风,烽火烟柱特别刺眼。
    江北大营见状立马进入紧急状态。
    主帅海兰察急匆匆披挂完整,令人放了号炮,紧急点兵。
    数万绿营兵在军官的喝骂下匆匆整队,开出大营,准备半渡击之。炮兵,骑兵也在两翼待命。
    只待主帅一声令下,将抢滩登陆的吴军赶下长江。
    警报很快又传到了扬州城。
    瞬间鸡飞狗跳,四门紧闭。还好这次没官仓失火。主要担心失火次数太多,不好对朝廷交代。
    朝廷和地方之间,也有个“度”,博弈的“度”。
    在这个度之内,一切都好。超过了,那就是逼着朝廷杀人!
    资历老的地方官都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一般不过度,除非不得已!
    ……
    斥候接力传来消息,吴军并未登陆。
    似乎,又是虚惊一场!
    待海兰察带着索伦骑兵赶到江边的时候,只看到了船队已远去,一个个黑点消失在了天际。
    他自然不懂“孤帆远影碧空尽”这样优美的诗句,只觉得心中愤懑难平。
    “江东鼠辈,本官早晚和你们算总账。”
    “都统,烽火台的人抓来了。”
    2人瑟瑟发抖,跪在地上。
    他们本是附近的混混,被县衙招募来守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