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50万的守备军
作者:狠帝   明末,从草原崛起最新章节     
    第314章50万的守备军

    南京不战而降后,消息传开,短短数日时间,江南各州府县就全部上表归顺,连死守在扬州城里的史可法也不例外。

    显然,相比起历史上满清入关攻占南京后,各地的反抗仍然此起彼伏,持续了几十年,华国就要简单多了。

    这不半个月后,浙江,江西两省也相继上表归顺,而到了十二月底,另外两路大军也分别攻占了成都和武昌,蜀王和楚王也都被直接押往京城。

    开年后,福建,两广,贵州也纷纷归顺,其中就包括各地的土司,和流窜到湖南南部贵州等地的八大王张献忠部。

    显然只要是稍微有点见识的汉人,都明白大势所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

    所以到了三月份的时候,整个大明就只剩下了云南一省仍在坚持。

    当然世代镇守云南的沐国公,也知道大势已去,并非真的想要顽抗到底,只是仗着天高皇帝远,想要和华国谈判,继续谋求以公爵之位镇守云南。

    消息传至京师,林锐也是冷笑连连,云南虽然天高皇帝远,局势和地形都十分的复杂,但想要做土皇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最多也就麻烦一些罢了。

    而此时的林锐,心思根本就没放在云南上,而是在考虑如何整顿全国的军队,和南方各省的政务及各方势力。

    虽然大统一的思想,皇权至上的理念,在华夏根深蒂固,打天下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治理天下。

    毕竟华夏实在太大了,加上这时代的交通通信条件,一个处理不好,就很有可能继续引起动荡。

    虽然林锐很想亲自前往南京,整编南方的几十万降兵降将,奈何北京城也离不开他这个皇帝,张秀颖,卢婉儿,哈贝儿,小翠去年虽然相继给他生了三男一女,但都还小,无法监国。

    此时林锐也终于感受到了庞大疆域给皇帝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也终于明白为何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用儒家治国。

    因为在古代这种条件下,除了儒家的治国思想,和科举取士,以士绅为本的治国之道,能做到直接统治如此庞大的疆域外,其他思想和治国方法真的很难做到统治华夏。

    儒家能在华夏大地上盛行两千余年,绝对是优胜劣汰,最优的选择。

    最终林锐打算让娜木钟继续留在南京一段时间,负责主持整编南方军队的工作,政务上则交由政务院负责,暂时维持原样,不做大的变动。

    只是将湖广和两广一分为二,按照前世的行政划分,分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个省份来治理。

    南直隶同样太庞大了,为了今后更好的治理,也必须要进行拆分。

    将凤阳府,庐州府,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划出来成立一个淮西省,首府庐州,也就相当于前世安徽省的大概地盘。

    剩下的淮安府,扬州府,镇江府,应天府,太平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徐州,和州,滁州,广德州改为江苏省。

    首府南京也改成金陵,南京城内明朝以前的中枢各衙门一律裁撤。

    显然林锐不打算再搞两京制度,甚至为了削减南京的政治地位,将名字都改了。

    可以说江南的士大夫,之所以在明朝膨胀到了如今这种直接影响整个帝国兴衰存亡的地步,和明朝的两京制度绝对分不开。

    直此除了仍为归顺的云南,大华总共下辖,分别是辽东,通辽,河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淮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十九个省,外加云州京州两个直隶州。

    南下的三个军团,暂时仍然分别驻扎在成都,武昌,金陵,所有的临时军团全部取缔,整编十九个守备镇。

    各镇兵马三万左右。

    第一镇总兵官杨国柱,驻地山东。

    第二镇总兵官白广恩,驻地山西。

    第三镇总兵官祖大寿,驻地河北省。

    第四镇总兵官王朴,驻地陕西省。

    第五镇总兵官王廷臣,驻地河南省。

    第六镇总兵官红娘子,驻地江苏省。

    第七镇总兵官马科,驻地淮西省。

    第八镇总兵官李明辅,驻地浙江省。

    第九镇总兵官刘宗敏,驻地江西省。

    第十镇总兵官刘芳亮,驻地福建省。

    第十一镇总兵官李过,驻地广东省。

    第十二镇总兵官高杰,驻地云州。

    第十三镇总兵官猛如虎,驻地广西省。

    第十四镇总兵官刘良佐,驻地湖北。

    第十五镇总兵官贺仁龙,驻地湖南。

    第十六镇总兵官黄得功,驻地贵州。

    第十七镇总兵官张献忠,驻地四川。

    总计17个守备镇,共50万大军,负责今后各省的治安,至于辽东省,则仍由第二军团驻守,通辽省和河套省,暂时还不需要驻扎守备军。

    虽然十七镇的总兵官,几乎不是明朝的降将,就是以前的反贼,但林锐并不担心这些人会拥兵自重。

    因为各镇的三万兵马,都是分别驻扎在各省府州县的,是分散在各省各地的,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胡乱调动的。

    接下来,林锐打算花两年的时间,让大都督府慢慢的将各镇的后勤,人事,军政全部接管过来,将各镇的总兵官,也逐步调到大都督府参谋部挂起来。

    中高级将领也全部换上林家军的老人。

    甚至那50万守备军五年内,也要逐步的退役去种田,重新招募年轻的小伙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这么多降兵降将已经习惯了刀口舔血的日子,若是一下子全部淘汰,肯定适应不过来,最后八成不是去当土匪,就是做山贼,反正是不会老老实实去种田的。

    比如八大王张献忠等一众老贼,你让他们回陕西去种田,那不是开玩笑吗?

    所以为了稳定,林锐也只能这般安置,慢慢来,反正林家军的元老都还年轻。

    野战军林锐暂时也不打算扩编,加上刚扩编的两个军团,依然保持在七个。

    第一军团和新组建的第六,第七军团驻扎在北京,第二军团驻扎在辽东,第三军团驻扎在武昌,第四军团驻扎在金陵。

    第五军团负责攻伐云南,仍旧由吴三桂统领。

    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军事方面,主要还是以统一各镇的军服器械编制等等,以及加强大都督府对各镇的掌控和组建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