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郭嵩焘游记(下)
作者:诡术木偶   非洲建国记最新章节     
    看完了农场,郭嵩焘心情舒畅了许多,这个石锦堂确实有些才能。
    这样的俊才,跑去给英女王效力,着实明珠暗投。
    以一己之力拓展出这样广大的地盘,手腕能力应该都不缺。
    以他之能回国后稍加腾挪,早晚能够位极人臣。
    他日大权在握,匡扶社稷,青史留名不更好吗?
    他为何不愿意回国报效大清?
    难道说这个年轻人在一开始就认定了大清不可救药,是以直接转头开创自己的事业了。
    若真是如此的话,这个年轻人可比自己睿智多了,洞察力也深刻的多。
    大清啊大清,你究竟何时才能中兴维新?
    郭嵩焘这一刻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直接把石锦堂引为知己,顿有惺惺相惜之感。
    “郭先生,咱们走吧,去兵工厂看看。”
    “嗯,走吧。”
    去兵工厂的路上走的是另一条路,路上郭嵩焘对于安海镇的一切都觉得新鲜了。
    因此当他看到一群黑人土著被华人监督着清理田间杂草的时候,他不由的叹了口气。
    这世道周周转转一直都没有变,永远都是弱肉强食,先进的欺负落后的。
    走过了农场,他们逐渐靠近安海水库的拦河大堤处。
    蔡绍基请郭嵩焘下车,步行通过大堤。
    郭嵩焘自无不可,行走在大堤上还不忘观察水库两边的风景。
    “这条河上只有一条堤坝?”
    “不是,还有一道在十里之外,那里又单独设立了据点,和这边区分开。”
    郭嵩焘点了点头,这些年轻人做事情还是稳妥的,各项事务井井有条。
    治下民众都能安居乐业,真是治世之能臣!
    不过也与这边人口稀少有关,听说这里也就是十多万平民,而大清四万万人,可比这边难以治理多了。
    只要这些年轻人能稳扎稳打,相信他们也能做到举重若轻的一天。
    走过大堤之后,他们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了水坝右侧,蔡绍基上前递给守堤的士兵一份手令。
    士兵看过手令直接放行,他们一行人很快来到了一处工厂门外。
    工厂门头上订着六个鲜红大字:“安海镇兵工厂”,门口依旧有士兵守卫。
    蔡绍基继续上前递上手令,然后他们一行人进入了兵工厂内部。
    刚一进去就发现兵工厂内各处都是黝黑的,很明显是煤灰过多造成的。
    蔡绍基让人叫来了兵工厂的负责人罗宾.特鲁多,然后由他带领着大家去里面参观。
    罗宾.特鲁多之前因为在坤甸感染了疟疾,回到西南非洲医治了许久总算保住了性命,康复后他找到石锦堂要求卸任贴身保镖职务。
    石锦堂自然应允,问特鲁多的意愿,想要去哪里?
    若是回美国,他可以给对方一笔钱。
    若是想要留下来,他也可以给对方安排一个养老的地方。
    特鲁多思虑一番后决定留下来,让石锦堂帮他安排一個职务。
    于是石锦堂就把特鲁多安排到兵工厂来了。
    一是专业对口,二是这么久的相处下来,特鲁多的人品和能力都让石锦堂满意。
    是以兵工厂交给他,自己也放心。
    特鲁多带着大家先去了马蒂尼-亨利步枪和子弹的生产线走了一圈。
    让蔡绍基和郭嵩焘两人完整的见识了一遍,钢铁和铜片是怎么变成枪支弹药的。
    他们还发现这里的工人全都是华人,每个人工作时都面目沉肃一丝不苟。
    郭嵩焘不禁暗叹华人不是笨,只是缺乏师傅带,只要学会了本事,做的一点也不比洋人差。
    他们听了特鲁多的介绍得知:工人的熟练度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的很快。
    物资充足的情况,兵工厂已经能够做到日产200-300支步枪,子弹3000颗。
    若是急需的话,还可以再提升20%的产能。
    而特鲁多已经着手,尝试对马蒂尼-亨利步枪做一些升级。
    比如子弹这块,他就打算舍弃之前的卷制薄铜弹壳的工序,但具体怎么提高他还在摸索阶段。
    英国人传授的“薄铜皮和薄铁皮混卷成型”的技术有缺陷。
    实战过程中,这种子弹容易变形、撕裂、受潮。
    另外这种弹壳因为卷制不牢的原因,经常会因为枪膛过热,而造成弹壳粘连在枪膛内扯不下来的故障。
    进攻过程中,士兵对此束手无策,强行扯掉还会损伤枪管膛线。
    特鲁多过往没有积累,也不知道该如何办,是以他向石锦堂打报告想去欧洲同英国工程师谈谈。
    谁知石锦堂直接拒绝了他的建议,并回复这种故障暂时无解,必须自行摸索新工艺以期解决。
    是以特鲁多还处于自行摸索阶段,目前还没有什么头绪。
    看完了步枪以及子弹生产线后,特鲁多带着众人去了兵工厂的一个秘密区域。
    蔡绍基发现他们进入了禁区之后,心里有些迟疑。
    “特鲁多先生,这里我们进来合适吗?”
    特鲁多摆摆手,“没事,让你们看看也是为了提振你们的信心。”
    随着守卫士兵敬礼,特鲁多也回礼,然后众人进入了一个阴暗一些的车间。
    进入车间发现这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步枪以及手枪,春田m1863式、德莱塞1866式、温彻斯特m1879式、雷明顿1871式、毛瑟1871式等。
    手枪则大多是左轮式,柯尔特m1860/1861、柯尔特m1873,史密斯.韦森左轮、雷明顿左轮、拉马特左轮等。
    这些枪支散乱的摆放在工作台上,毫无章法。
    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大都埋头画图或者打磨零件。
    蔡绍基和郭嵩焘都有些诧异,这边是新枪设计车间?
    特鲁多走过去从工作台上众多散落的钢枪中拿出一把,前后打量了一番,然后面带笑意的走了回来。
    “这款是我们新设计的步枪之一,我们取名为1883-9式。
    这杆枪是我们的高精武器,能够1500米距离射杀敌人。”
    “1500米很远吗?”
    蔡绍基外行似的发问,让特鲁多翻起了白眼。
    “正常步枪打中1000米外的目标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射手的经验丰富,二是必须得有好的枪和子弹。
    我们的这把枪能够精确打中1500米外的目标,已经很不容易了,知道吗?”
    蔡绍基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干笑道:“我只是好奇,不懂行,莫怪。”
    郭嵩焘对于这杆步枪有些兴趣,他伸手接过步枪打量了起来。
    这把步枪入手更重,枪杆也更长,而且步枪的护木也更厚实。
    “这枪会不会太重了?”
    特鲁多点点头,“是的,boss也觉得太重了,是以他没同意批量生产这种步枪。
    没办法想要射的更远必须增强枪管的长度,护木更厚实是为了更好的抵御射击时的后坐力。”
    郭嵩焘听了,觉得这个石锦堂还挺稳重的,懂得取舍。
    放回了步枪,特鲁多又摸捡出一把样式奇特,样式方正的短枪拿来了过来。
    “这把枪是已经定型的新式手枪,制作设计图是boss亲自确定的,他的创意很好,简直完美。
    我近期就会动身去欧洲寻找加工车床的工厂、并申请专利,到时候我们就能大批量生产这种半自动手枪了。”
    “半自动手枪?”
    “嗯,这种手枪第一枪需要手动打开击锤,后续射击完全靠枪药爆发时的气体帮助击发后续的子弹,是以被命名为半自动手枪。
    同时boss也为这种手枪命名为驳壳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