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被打脸的台谏官们,我大宋禁军真菜!
作者:上官不水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最新章节     
    垂拱殿内。
    两府的相公们吵成一片。
    “本相乃是以大局为重,而今临近年末,白莲邪教信徒甚多,一旦等他们连起势头来,河北必乱,招安乃是迅速解决内患的最好方式!”陈执中高声道。
    一旁的夏竦也帮腔道:“军贼王则已控制了整个贝州城,贝州墙高,易守难攻,且辽国正旦使即将到来,刚好经过贝州,若王则有意将其擒住,事端将会再次扩大,我们乃是一边围攻,一边招安,他若不愿接受招安,我们再攻也不迟!”
    枢密副使文彦博瞪眼道:“若是一方小民,聚于山野造反,招安之策可行,而今这些兵贼已抢了城内的军资库,且建国称王,此等行径若将其招安,那以后定然有人习之,臣以为必须强攻,此等军贼必须诛之,以彰显我大宋军威!”
    副相吴育更是直接干脆地说道:“官家,军贼造反,自立为王,都骑在咱们脖子上了,还要招安,恐怕此事让西夏、辽国听去,定会笑话咱们!”
    ……
    这时。
    欧阳修、唐介、高若纳、何郯、苏良五人来到了垂拱殿内。
    赵祯示意五人在先站在一侧,待几位相公吵得差不多了,台谏官们也都听明白了,才看向他们。
    “台谏也讲一讲吧,可否在派兵平定贝州内乱的同时,招安贝州军贼?”
    “又不是敌不过,一城而已,年前便可平乱,为何要招安?”欧阳修率先开口道。
    “臣附议,招安乃下下之策,反而会让攻打贝州的官员束缚了手脚。”唐介补充道。
    紧接着。
    何郯、苏良和高若纳三人站出来,纷纷附议,不建议招安。
    高若讷这个人虽然有些极端,但他也并不看两府的脸色做事,心里想什么,便说什么。
    这时候,夏竦站了出来。
    其先睥睨地看了一眼台谏官们,然后看向赵祯道:“官家,台谏根本不知贝州情况,臣曾判大名府,对贝州军力甚是清楚,若不招安,一个月内,绝对无法攻克贝州城。”
    “此外,王则还有诸多信徒潜伏在河北路、京东路的军营中,这些人一定也会有所动作,清除兵变的最好方式,仍是招安!”
    听到此话,苏良等人都纷纷摇头。
    他们不相信,大宋禁军一个月都不能攻克小小的贝州城。
    就在这时。
    门外的小黄门高呼道:“官家,青州急信,齐州急信!”
    苏良不由得大惊,心中暗道:不会是齐州也出事了吧?
    齐州若也发生兵变,那这两年来的变法成果,极有可能毁于一旦。
    并且,真要是青州和齐州也出现问题,那就是大问题了。
    一时间,垂拱殿安静了下来。
    赵祯面色严肃,缓缓打开信件。
    当他看完两封信件后,不由得露出一抹笑容,高声道:“好啊!”
    赵祯看向下方。
    “青州、齐州亦有兵士是白莲教信徒,他们于冬至后也纷纷造反,欲以“屠城应则”,然富弼与王安石发现甚早,已将造反者尽数抓入牢中。”
    听到这话,苏良等人都长呼一口气,富弼和王安石真是令人放心。
    欧阳修不由得走出来,看向夏竦。
    “夏枢相,刚才你说一个月内禁军无法攻城,修实在不相信。至于其他隐藏的白莲教信徒,我相信,有擅于军政的曾明仲(曾公亮)协调各地兵力,各地主官一定能像齐州、青州这般将兵贼尽数除掉。”
    夏竦冷哼一声,道:“本相所言,是对是错,一个月后自见分晓。”
    这时,左司谏何郯站出来说道:“官家,贝州以外的兵贼,各州府应该都能将其歼灭。至于辽国的正旦使,臣以为只需提醒一番知大名府的曾明仲,他定然可以将其护卫安全。将此等兵贼招安,实属不妥。”
    “官家,贝州区区一个孤城而已,绝对坚持不到正月!”苏良也挺着胸膛说道。
    赵祯想了想,微微点头。
    他最担心的是此事闹大,而青州和齐州的做法让他有了一些信心。
    “好吧,那便暂停招安之策,中书告知大名府,力保辽使无恙,此外各个州府都须对白莲邪教徒进行清剿……”
    “臣等遵命。”众臣齐齐拱手。
    陈执中和夏竦虽然不满意,但自知再抗圣意已无用。
    十二月五日,贝州方向传来消息。
    贝州提点刑狱田京有幸逃出了贝州城,其组织兵卒,斩杀了城外一批焚烧民居,欲与王则应和的兵贼。
    十二月十二日。
    辽国正旦使入境河北,王则派遣了三百多人于夜间拦截,然曾公亮早有预料,派兵设伏,将三百多人全部擒获。
    十二月二十日。
    贝州城内的百姓在夜间射箭投书,愿为内应,帮助士兵登上城墙,然后绳索被砍,依旧失败,损伤数百人。
    这个事情非常离谱。
    高阳关都部署、马军都虞候、象州防御使王信称,绳索非是被兵贼砍断,而是被自己的士兵砍断。
    因为有些士兵贪功,害怕别人抢了功劳,故而砍断了别人的绳索,然后被兵贼发现。
    苏良听到这个理由,有种想自己冲上去的冲动。
    转眼间,就要一个月了。
    贝州方向呈递的消息仍都是小打小闹,竟没有一次能攻上贝州城墙。
    ……
    庆历八年,正月初一,大朝会隆重举行,汴京城依旧是一片热闹繁华。
    但所有台谏官们都高兴不起来。
    这次集体被打脸了!
    他们知晓大宋禁军很差,但没想到这么差!
    一个月都没能攻破一座孤城,还是自家的城。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正月初三。
    陈执中、夏竦再次上奏,请求施行招安之策。
    就在赵祯准备同意的时候,枢密副使文彦博主动请缨,欲前往贝州平贼。
    苏良知晓后,不由得大喜,也立即请愿与文彦博同往。
    他想要看一看,到底是大宋禁军士兵们太菜,还是贝州的城墙太坚固。
    赵祯经过一番思考后。
    当即任命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本路体量安抚使、赴河北平叛,而先前派去的麦允言、王凯、王信三人则均为文彦博的副手。
    至于苏良,则以监察河北军事之名,随文彦博一同出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