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庆功宴
作者:飞花逐叶   红楼襄王最新章节     
    第504章庆功宴
    上午巡视结束后,朱景洪便返回官署,负责指挥藏地诸部的孙绍祖也跟了过去。
    “大帅,安西行都司那边战事未歇,臣愿率军前往支援!”
    官署内院,庭院内的架子上摆着甲胄,几名宦官正在小心保养着。
    台阶上摆着一张椅子,朱景洪坐在这里看着宦官们忙碌,孙绍祖勾着腰站在台阶下。
    西北叛乱的三国,如今只有土谢图汗国被平定,所以朱景洪有意在冬季,派遣军队向东配合王子腾,把扎萨克和布里亚的叛军给摁死。
    这件事总督署高层已有讨论,初步只定下了这个事,派哪些兵和由谁领兵这件事,到如今还没有具体商讨。
    孙绍祖听到了风声,所以才过来请战。
    他这个方面军统帅,完全是朱景洪捧才能发号施令,朝廷方面并未有正式任命。
    严格来说,他只是京卫小小指挥使,根本没资格统帅方面大军。
    所以他迫切需要军功,所以也就他最渴望战争。
    派兵支援安西行都司的消息,是朱景洪主动散出去的,但来请战的只有孙绍祖。
    可见对其他将领来说,对军功渴求没那么强烈。
    “你觉得……派哪一路军去支援合适?”朱景洪没有表态,而是问了新的问题。
    孙绍祖也不着急,略微思索后答道:“臣以为女真诸部最合适!”
    “这些人敢打敢拼悍不畏死,为了军功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女真前来参战的军队,其本意是来捞好处的。
    打仗挣军饷也就罢了,有了军功也能兑银子和粮食,这可比放牧渔猎来钱快多了。
    这次尝到了甜头,女真上下自是骁勇异常,战斗热气不是一般的高。
    没办法,女真这些人实在是穷怕了,眼下遇着捞好处的机会又岂会放过。
    而孙绍祖这番话,与朱景洪的想法不谋而合,此时他便觉让这厮去也不错。
    孙绍祖人品虽不太行,但他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最关键是他对西北了解透彻,制定方略往往能把握要害。
    “平定扎萨克和布里亚,你有什么想法?”
    这个问题孙绍祖仔细考虑过,今天他是有备而来。
    “回禀大帅,臣以为应当集中兵力,先打掉扎萨克东部,这里是他们主要牧区……”
    朱景洪就坐在椅子上,静静的听孙绍祖讲解,脑子里思绪飞转思索着他的话。
    这厮讲了有两刻才停下,其讲解朱景洪多数都认可,心里也就拿定了主意。
    端起茶杯,朱景洪静静说道:“让你去也不是不行,但得把事情办得漂亮!”
    “多谢大帅信重!”孙绍祖喜极。
    “下去好好想个方略,在总督署商议此事时呈上来!”
    “是!”
    “去吧!”
    “臣告退!”
    待孙绍祖离开后,朱景洪又对余海道:“可卿那边该到何处了?”
    余海答道:“回禀王爷,一个月前就传了消息,如今她们动身已有二十多天,怕是已经入陕了!”
    塞外苦寒,朱景洪就没让秦可卿跟着,后来更是让她先一步回去。
    如今他要动身返京,所以才询问其行程。
    “只怕再有十几天,她们也就该到京了!”朱景洪估摸着说道。
    就在这时,只见门外急匆匆进来一宦官,禀告道:“王爷,王长史来了!”
    兴许是过了太久的缘故,朱景洪反应了好几秒,才知这宦官说的是谁。
    “请他进来!”
    几分钟后,身着官服的王培安走了进来,差点儿让朱景洪没认出来。
    相比于以往,王培安不但瘦了而且还黑了,风霜的催逼让他变得苍老了许多。
    其实连保养得当的朱景洪,比起以往也黑瘦了不少,回京皇后见了还不知怎么心疼。
    王培安正要行礼,朱景洪却上前扶住了他,随即问道:“先生,好久不见,近来可好?”
    对王培安这样有操守的人,朱景洪一向非常敬重,毕竟这样的人世上少有。
    “多谢殿下挂念,臣一切都好!”
    “此番攻克哈密,提前结束战争,殿下居功至伟,实为朝廷和百姓之福!”
    这话别人说朱景洪不会当回事,但从王培安口中出来就大不一样了。
    “先生过誉了!”
    “若非有先生在后方监督,只怕粮草供应也难如此顺畅,先生也是功勋卓著之人!”
    朱景洪说的也是真心话,因有王培安在后方盯着,地方官根本不敢推诿扯皮,转运粮草效率提高了不少。
    谁都怕惹得这位爷不高兴,又把那些个旧案翻出来,到时候又是灾难性的后果。
    “殿下,此番臣前来,还有一事要禀告,牵涉到殿下某位大将!”
    吩咐余海去给王培安搬个凳子,朱景洪遂说道:“先生坐着说吧!”
    “谢殿下!”
    待落座后,王培安方禀告道:“想来殿下还记得,圣上当日给臣安排了差事,令臣彻查安西行都司之事,尤其是枯树堡之战后的事!”
    “嗯!”朱景洪点了点头,这件事他当然知道。
    而且他还知道,那时孙绍祖还在安西行都司任职,枯树堡就是他的辖下区域。
    所以此时朱景洪已猜到,王培安口中所谓牵涉的大将,不出意外就是孙绍祖。
    “臣亲自去枯树堡走了一趟,还找到了周边的一些牧民,向他们询问了当时的情况!”
    因大战开启,枯树堡周围的牧民早就逃了,所以要找到这些人确实很不容易,而且还伴随一定的风险。
    不得不说,王培安的这番行为,着实又惊讶到了朱景洪。
    “先生继续说!”
    “据臣查明,在枯树堡大战之后,永宁卫为掩盖其应战不力,便在枯树堡周围大肆补杀牧民,以冲作其战功……而当日永宁卫指挥使,便是现今殿下爱将孙绍祖!”
    其实这里王培安说错了,当时孙绍祖不是为了杀良冒功,而是为了把战损比做得好看,才会大肆捕杀牧民充作军功。
    当时的情况是,戍守枯树堡的明军全部阵亡,然而敌军却没留下几具尸体,这要是传出去安西行都司必然被人耻笑。
    所以,时任都指挥使吴昌辉,才授意下面人办了此事。
    “竟有此事?”朱景洪佯做惊讶。
    这个时代的军队,杀良冒功一点儿不稀奇,下限低的甚至连本国百姓都杀。
    “顺着这件事,臣又继续查探了些时日,才发现安西行都司在其辖区内,类似事件多不胜举……故而赢得民怨沸腾!”
    “扎萨克等三国叛乱,不得不说与此事大有关联!”
    “先生说得有理!”朱景洪平静答道。
    “这件事牵涉甚大,先生也打算深查?”
    经历过上次查案风波,王培安虽是名声大显,但在官场上也得罪了不少人。
    文官们对他不满也就算了,若他再把这件事深查下去,那可把武勋们也得罪死了。
    “经历上次事端,臣也明白了些道理,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如今也明白了几分!”王培安面露笑容。
    识时务为俊杰这句话,从王培安的嘴里说出来,差点儿没让朱景洪惊掉了下巴。
    他知道王培安已进化了,往后不会再横冲直撞,会更细心去理解规则运用规则,然后打击那些横行不法之徒。
    “所以先生此行是来?”朱景洪格外疑惑。
    王培安遂答道:“那孙绍祖臣细查过,断定此人心术不正,奸险狡诈……”
    “每日军报臣都细看过,发觉殿下对那孙绍祖很是倚重,所以专程过来提醒!”
    所以这位千里迢迢跑一趟,就是为了提醒自己小心孙绍祖。
    看着王培安沧桑的面容,朱景洪心里不禁泛起几分感动,但很快就被他强压了下去。
    “劳烦先生这么远过来,多谢先生提醒!”
    道谢之后,朱景洪接着说道:“行军打仗,我只看将领之才能,私德如何并未理会,这确实是有疏漏之处!”
    “臣只是提醒殿下,切莫被那孙绍祖愚弄,臣对殿下指挥作战实为敬佩,并无本分指责之意!”王培安也连忙解释。
    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朱景洪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打算换个话题继续聊下去。
    然而王培安却先一步开口,说道:“殿下,臣此番前来,其实还有一件事!”
    “先生直说便是!”
    “转运粮草出库和出关皆有账目,臣打算再把接收账目核对一番!”
    王培安说得复杂,其实就是要查各卫和西北总督署的账,不得不说这事儿确实挺煞风景。
    所以这位到底是来提醒我小心,还是本就是来查账的?亦或者兼而有之?
    王妃贪财又不是我贪财,这位不会怀疑我贪墨粮饷吧?朱景洪冒出了极为荒唐的想法。
    其实他这想法一点儿都不荒唐,毕竟他的好哥哥睿王乃至太子,私底下其实也没少收下面孝敬。
    至于他的那些庶兄们,私底下横行不法的事就更多了,王培安对此可谓知之甚深。
    当然了,王培安知道朱景洪的人品,他确实没有怀疑朱景洪贪墨的想法。
    沉默几息后,朱景洪方笑着说道:“先生一路劳顿,还是先休整几日,养好了身子再查吧!”
    眼下各部都忙着大胜庆功,这个时候查账多少会让人不舒服,朱景洪也不想这位老师太拉仇恨。
    “来人,送王长史去歇息!”朱景洪沉声说道。
    事到如今,王培安已知朱景洪是有主意的人,既然有送客之意他也不再强留。
    待王培安离开后,朱景洪遂看向一旁的余海,问道:“孙绍祖,此人……你怎么看?”
    余海虽是十足的聪明人,只是看起来老实木讷,为人不争不抢本分,所以朱景洪才把他留在身边。
    为了王府第一太监的名位,邓安和张平安各种斗法,但其实他俩都知道,朱景洪最信任的便是余海。
    “此人确实狠辣狡诈,奴才也觉得王爷该提防此人!”余海郑重说道。
    …………
    很快又是两天过去,时间来到了九月二十九。
    在这两天时间里,各部各卫的军功都整理出来,总督署核实并联名用印后,便直接将其发往了朝廷。
    当然,那三百名功勋者的名单,同样也都被选了出来,将在今日于城南营地公开表彰。
    这里不得不说,还是太监黄清足够有想法,朱景洪提过的勋章被这厮弄了出来。
    哈密城内铁匠被黄清寻了出来,他令这些人做了勋章的模版,然后有借此做了几个凹版,再然后就可以批量生产了。
    城墙上废弃的火炮,被这厮让人收去融了,所得铁水便是浇筑勋章的材料。
    三百枚勋章,不到一天时间就赶了出来,此时就出现在朱景洪手上。
    勋章直径约有五公分,上面钻有一个小孔,一根红绳穿在其中,可以把勋章系在腰带上。
    勋章挂在腰上,似乎显得有些搞笑,但朱景洪不禁在想,这东西也不是天生就该别在胸前。
    勋章正面雕刻有“哈密之战勇士”四个字,后面则雕有“正统十二年”五个字。
    这便是勋章主体部分,除了这些字样周围还有一些花纹,看起来是既古朴简约又有细节。
    “黄清,你这差事办得不错,着实不错!”
    作为监军太监,严格来说黄清可以监督朱景洪,但从始至终他是个奴才。
    “王爷这话说得,奴才能给王爷分忧,这可是奴才的福分!”黄清谄媚说道。
    朱景洪笑着说道:“你这这般老成持重,待在御用监实在屈才了,我看你入司礼监都够格!”
    “王爷可真是抬举奴才了,比起吕公公让他们,奴才这点儿伎俩着实微不足道!”
    他二人闲扯了没一会儿,一众将领们也都赶了过来,个个都来查看起这些“勋章”。
    很快仪式正式开始,第一件是颂扬皇帝圣德,这件事当然是由梁潜来办。
    洋洋洒洒之乎者也十几分钟后,便由柳芳宣读了各卫的军功统计,这是在场将领们最关心的事。
    在这份军报读完之后,才由黄清宣读三百勇士的名单,也把气氛推到了最高高潮。
    被点到名字的军士,从旁席按照指引来到了会场中央列队,一会儿朱景洪将给他们颁发勋章,以及一柄系有红色绸带的新刀。
    在场列作的,除了指挥佥事以上的将领,便是这些基本没有品级的士兵,人群构成可以说是格外割裂。
    若是以往,在一众武将注视下,这些士兵连头都不敢抬起俩,但今天他们个个都昂首挺胸。
    给三百个人颁发勋章和佩刀,工作量可是一点儿都不小,但朱景洪决定要亲力亲为。
    待所有人站定之后,便听黄清朗声念道:“恭请襄王殿下颁发奖章和佩刀!”
    在众人注视之下,朱景洪从位置上站了起来,走到前方看着下面列队众人,笑着说道:“诸位为了这一刻,只怕已经等了许久!”
    “我向来喜欢勇士,自然会说话算话,一会儿与你们对饮一杯!”
    “你们是陛下的忠臣,是大明的英雄……你们当得起本王这杯酒!”
    没有太多的废话,朱景洪的话言简意赅,本质上就是对在场众人的肯定。
    而这种超出身份限制的肯定,足以让这些人记住很久,乃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一天。
    简单讲了几句之后,朱景洪便走到了台下,自有宦官将要颁授的勋章和战刀捧来。
    “不错……”
    “很好……”
    每来到一个人面前,朱景洪都会简单夸奖一句,然后才将东西交到其手上。
    整个颁授过程,差不多用了半个时辰,这些士兵们仍是激动万分,已非常迫切想要回到军营,向袍泽展示自己的勋章和佩刀。
    颁授完成之后,庆功宴正式开始,食材酒水早就已经备好。
    这里又不得不说,黄清这厮确实考虑周全,他甚至还从城里找了一队女子,来给现场献舞增添色彩。
    而这次的庆功宴,对朱景洪来说无疑是考验,他一个人要跟几百号人喝酒。
    虽然让他犯难,但他还是非常享受这胜利时刻,拿下哈密城确实让他很有成就感。
    先是武将然后士兵,朱景洪几圈走下来,茅房都去了五六次,人也变得醉醺醺的。
    “王爷,您少喝点儿!”近侍在侧的余海小心提醒。
    端着酒碗,朱景洪笑着说道:“我没醉,今晚我要打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