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六章 神通复刻
作者:过电过敏   苟道不死最新章节     
    九月,中旬。
    齐云峰顶。
    孟周坐在临崖石亭之中,几根白色长线顺服的游走在他双手十指之间。
    随着孟周双手十指的编结,这些白色长线在孟周身前,双掌之间的虚空,渐渐盘成一个不断变大的圆盘。
    比较特别的是,白色长线在进入孟周双手十指范围之内的时候,方才显出真实的质地。
    在他双手十指之外,这白色长线便越来越虚淡,最后,只有几根隐约的、透明的细线黏在孟周的眉心位置。
    随着孟周双手间的圆盘越来越大,白色长线投入的越来越多,就如同蜘蛛抽丝一般,从孟周的眉心位置,有源源不断的细丝虚线抽出。
    这些“细丝虚线”,都是孟周这些日子以来,积存在识海魂潭中的本命活毒。
    这些早被魂潭同化,享受着持续的滋养,正陷入沉寂状态的本命活毒,随着孟周的呼唤,陆续“醒”来,而后,自动组成最适合编结的绳索的结构。
    此刻,距离孟周将最后一门侦查技能“七彩虹影”修炼到圆满,又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参悟,也终于到了付诸实践的一步。
    在舍弃以海量灵莲分身、太岁之体为主体,构建一个庞大“视野网”这个思路之后,孟周将目光落在了本命活毒本身。
    既然他可以用编结之法,以本命活毒为材,制作出本命活毒飞剑,在具备本命活毒特性的同时,也同时具备飞剑所应具备的诸多特性。
    受此启发,孟周很自然的就想到:“我能否用类似的手段,用编结之法,以本命活毒为材,制成一件具备强大侦查能力的器具呢?”
    那么,应该制成一件什么样的侦查器物呢?
    根本不需要多想,答案便自动出现在孟周脑海。
    在修行界,针对这一问题,早就有极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镜鉴。
    若是追求效率,那么,直接可以选择一种成熟的镜鉴类法宝为原型,并将制作过程从炼器之法替代成绳结之法,基本就可以了。
    到这一步,已基本可以解决孟周最初提出来的需求了。
    但孟周却没有止步于此。
    一方面,他觉得顺着这个思路,还有更深的潜力可以挖掘,而他也有能力可以挖掘。
    既然如此,他当然不会满足于到此为止。
    再一个,他希望自己所有的修炼成果,在满足各自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融入到一个更大的体系中。
    每一种成果,都是大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零零散散,各自独立的状态。
    一直以来,他也是这么做的。
    最开始,这种理念还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倾向选择。
    后来,孟周渐渐地将之比较清晰的提炼了出来。
    所以,用绳结之法制作出一种具备强大侦查能力镜鉴法宝,这个方向孟周认可了。
    但选择一种已有的、成熟的镜鉴类法宝来满足需求,孟周就不太愿意了。
    最终,孟周选择自创。
    嗯,对其他修行者来说,如此选择似乎有些狂妄,不知天高地厚,可对孟周来说,却很是寻常。
    对孟周来说,这个镜鉴类法宝,有个很直观的参照对象——通明月镜。
    此后,孟周的努力方向,就是琢磨如何将“通明月镜”的能力复刻到这件镜鉴类法宝之上。
    在这过程中,自然也非一帆风顺,毫无磕绊,孟周也曾遇到过许多问题。
    只不过,这些问题,全都被孟周以极高的效率给化解了。
    绝大部分问题,孟周都不需要全力动用三阶极限的绳结师能力,只凭他对丹器符阵四道的掌握,就能够轻松解决。
    少部分比较核心的问题,需要全力动用绳结师的能力方才解决。
    另还有极少一部份问题,在孟周以灵师的视角去审视的时候,发现压根就不是问题。
    孟周也发现,只要是没有超过三阶限制,没有达到四阶层次的问题,又与灵气、灵性、灵力有关,当他以灵师的视角去审视的时候,他更容易在“原路不通”的情况下找到一条乃至多条新路。
    灵师,在兼具驭灵师、药灵师、调灵师这诸多确定的职业能力的同时,似乎更擅长解决各种与“灵”有关的疑难问题,就像是一个知心阿姨。
    ……
    当双手之间的圆盘彻底成型,孟周心中念头一动,正在他双手十指之间慢慢流淌的白色长线忽然一断。
    一端紧贴在圆盘上,另一端则倒退重新回到识海魂潭之中。
    孟周伸手将这白色圆盘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的仔细查看了一阵。
    而后,孟周扭头看向身侧悬崖。
    轻轻一挥手,手中圆盘被他远远地扔了出去。
    极速旋转的圆盘在虚空中划出一道笔直的轨迹,而后,向着悬崖远处舒卷翻涌的云海坠落而去。
    很快,圆盘被白色的云海淹没,消失在孟周的视线之中。
    孟周没有用神识去捕捉,也没有使用通明月镜的能力去探查。
    他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很快,他感应到了。
    就在距离自己不是太远的地方,有一大团紧紧缩成一团的本命活毒在快速的一动。
    很快,孟周便发现,“自己”前后左右都是白色的云雾,自己正被厚重的浓云白雾所淹没。
    孟周念头一动,“自己”调整了一下移动的轨迹,从斜斜往下坠落变成笔直向上飞升。
    速度也陡然拔升了几分。
    没过多久,“自己”周边的视野陡然清晰起来。
    前后左右,再没有一点浓白云雾遮挡。
    湛蓝的天空,万里澄澈。
    而就在孟周感到“自己”的视野陡然清明之时,就在孟周身外悬崖远处的云海中,一块小小的白色圆盘以极快的速度笔直的冲出云海,直刺苍穹。
    因为速度太快,其下方的云海,已经悄然出现了一条通道。
    孟周将自己的视野完全代入到这块白色圆盘之中。
    它所能侦查到的,就是他能够看到的。
    这个视野,前后左右,上下六方,全部都能覆盖,三百六十度无死角。
    被孟周控御的圆盘如同一只精灵,在云海之上的虚空上下翻飞,忽左忽右。
    随着不断的试验,对于如何驾驭它,孟周越来越有心得。
    “不要把自己当成人,不要用‘眼睛看’、‘耳朵听’这样的思维去界定它。
    人的知觉习惯,对它来说,没有任何帮助。
    反而是一种阻碍,会限制它的发挥。”
    “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镜灵’,这圆盘就是我的身体。”
    渐渐地,孟周心中生起这样的明悟。
    下一刻,在云海之上自由翻飞的白色圆盘忽地轻轻一闪,隐入虚空,消失不见。
    孟周的视野,却一下子拓展了许多。
    哪怕“身入”云海之内,他能清楚的感受到身周都是云海,“自己”正被团团包围,但这些云海对自己的视野却没有丝毫阻碍。
    他能够清晰地看到云海之外的事物。
    他甚至“看到”了不远处的齐云峰,“看到”了那座临崖而建的小小石亭,“看到”了石亭中一个闭目而坐的身影。
    不仅云海无法阻挡他的视野,便是齐云峰,同样无法阻挡他的视野。
    他“看到”了在齐云峰另一边,正悠然漫步在山腰林荫之中的白芷。
    随着他心意变化,他所“看到”的景物也在不断变化。
    他不仅尝试着“看”向山的另一边,也“看”向瀑布深潭的黝黑水底,甚至“看”向岩石、山石内部,“看破”阵法的阻隔……
    经过不断的尝试,孟周高兴的发现,“将通明月镜的能力复刻过来”这个要求,已基本被他实现。
    嗯,“基本实现”,距离“完美实现”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比如,他虽可以“看”到地下,但深度却远不能和真正的通明月镜相比;
    同样不能和通明月镜相比的,还有“看破”阵法的能力,他虽然能“看破”阵法,但最多也就是三阶上品层次的阵法,面对三阶极品的阵法就完全无能为力了;
    除此之外,最大的差距还在极限视野这一点。
    通明月镜的极限观照半径,经过五系侦查技能的强化,现在是一千里,可他现在的极限视野,却止步于百里距离。
    “不过,问题不大。”孟周心中如此想道。
    这倒不是自我安慰,虽然这个圆盘各方面相较于真正的通明月镜都差了很多,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劣化复刻”,但它却拥有一个最大的优点。
    可移动。
    心中这般想着,以云海之上的虚空为中心,只有百里半径的视野区域,向着远处快速移动。
    随着视野快速移动,巨量的信息变化冲击入心。
    这时候,孟周更深刻的体验到这个“劣化版”与正版通明月镜之间的差异。
    当他自身使用通明月镜能力的时候,即便将视野扩大到他所能支撑的极限,将半径千里之内的一应事物全部观照入心,孟周都会感觉很轻松,没有任何压力,更不会有“眼花缭乱”的感觉。
    可现在,不过是半径百里的事物入心,孟周就有种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感受。
    在这种状态下,即便他有能力看到半径百里内的所有事物,可他却并不能真正有效的摄取并理解它们。
    他必须将视野集中在某一个具体的区域,这才能真正得到有用的收获。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倒也并不复杂。
    他真身使用通明月镜能力,之所以不会受到海量信息的冲击,是因为他是“通明道体”,具备“通明道心”,还有各种已经熟练成本能的演绎能力。
    当通明月镜所见被他接受的那一刻,海量信息便已经自动被他所具备的种种能力分门别类,他只需要按照他的需要,任意“读取”就好。
    而现在,操控圆盘的他,只是个“镜灵”而已。
    圆盘既没有通明道体的特性,也不具备自动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一切都必须由他承受。
    这样的情况下,他在短时间内能够摄取到的有效信息就变少了许多。
    “所以,这种状态下的我,虽然具备了最远可及百里的视野,但我并不能同时将半径百里内的一切收纳入心。
    只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个、乃至多个目标进行观察。
    同时观察的目标越多,每个目标的信息精准度就会下降。”
    也行吧。
    孟周心中如此想。
    虽然有些失望,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在孟周心中思忖之时,快速移动的视野已经远远的离开了齐云峰。
    没过多久,移动的视野距离齐云峰已经超出了千里,彻底超出了孟周本人的知觉极限。
    但半径百里的视野,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探照灯,在虚空中快速移动。
    半径百里范围,便是这探照灯照射的区域,也是孟周能够“看”到的区域。
    孟周控制着这移动的视野在青玄宗乱逛了几圈,便堂而皇之的从青玄宗的山门离开。
    离开青林峰区域后,移动的视野稍微了转了个弯,很快,青林坊完整的进入他的视野之中。
    故地重游。
    孟周看到了不少故人。
    从这样一个特别的角度窥视了一下他们的生活日常,孟周便毫不留恋让视野离开了青林坊区域,进入茫茫荒野之中。
    孟周感觉自己就像是游入大海的鱼儿,四面八方,到处都可去得,可同样有种茫茫然不知究竟该往何处的苦恼。
    这便是这种解决方法所必有的缺陷。
    半径百里也好,千里也罢,在真正进入这广阔天地之后,依然如同无根浮萍、风中柳絮一般。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锚定物,就只能像是无头苍蝇一般昏头乱撞。
    好在,孟周已经提前想到了这一点,并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案。
    齐云峰顶,闭目坐在临崖石亭中的孟周,默默的施展了“双生叶”这个技能。
    而就在他施展这个技能后,数万里之外的三川塬洞府中,一株灵茶树上的一枚很普通的叶片,蕴在其中的灵性有规律的闪烁了几下。
    很快,在没有“葛平”介入的情况下,整个洞府的影像便清晰的投射到孟周心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