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气候与土壤
作者:沣水森   暗体最新章节     
    在泰伯星人对居住地进行改造和建设之时,地球人也同样在三处大沙漠的腹地和周边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设。

    一时间,地球成了一个大工地,数不清的塔吊、建筑设备矗立在地球上不同的区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表。

    轰鸣的机器声昼夜作响、响彻在整个大地之上,从烈日炎炎的沙漠到冰天雪地的冰原,直至广阔无垠的大草原,都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样的场景,伴随着双方不断移民的步伐,从未停息,持续了整整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地球人与泰伯星人又重新回到了战略平衡的状态下,这源于地球人不断扩建中的核弹发射井及遍布三处沙漠地带的远程轨道发射装置。

    整整一年的时间,双方都忙于移民和基建,无暇顾及其它,很罕见地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冲突,地球迎来了难得一见的和平时期。

    无数不多的几次冲突,仅仅是地球人的捕捞船进入了200海里以外的非海洋专属经济区,而造成的双方擦枪走火。

    除此之外,再无冲突。

    这也是地球人的无奈之举,高达几十亿的人口,三处贫瘠的沙漠地带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供给,迫不得已,人类将目光投向富饶而广阔的海洋。

    海洋就像一个大型的食品库,在泰伯星人到来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食品来源地之一。

    每年消耗掉的海产品占据了人类饮食结构的三分之一强。

    据统计,地球上有超过一半的动、植物生活在海洋中,发现的生物有 49 门 96 个纲,共约 20 万种。

    丰富的渔业资源及其藻类等植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餐桌上的美食。

    可现在,地表99.9%的海洋面积被泰伯星人所占据,分配给人类的面积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虽说有大洋洲南北海岸周边的200海里海洋专属经济区,可过渡的捕捞很快使得渔业资源陷入了枯竭。

    为了应对粮食危机,人类对大沙沙漠、吉布森沙漠和维多利亚大沙漠进行了大规模的可种植性改造。

    首先面对的是温度和土壤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人类在这片区域内的居住和生活。

    泰伯星人分配给人类的地区,除了沿海几条狭长的平原地带外,98%的地方均被沙漠所覆盖,白天温度最高可达55度以上,夜晚最低可降至-10度。

    在泰伯星人未改变地球的黄赤交角之前,虽然这片区域仍为沙漠地带,可白天的温度最高也仅在40几度,昼夜温差基本相差不大。

    过高的温度使人类无法长时间地暴露在室外,否则,极易引起脱水和被烈日灼伤的情况,这和那段曾经因月球远离地球,而造成的短暂的高温时期基本相同。

    为了应对高温,人类对局部气候进行了改造。

    首先,向对流层发射了三台装备有可控核聚变引擎的超级鼓风机,每一台鼓风机的直径约300米,在不更换燃料的情况下,三台超级鼓风机的滞空时间可达137年。

    在冬季时,三台超级鼓风机机动到印度洋上空,将所形成的西北季风吹到三处大沙漠的腹地;在夏季时,三台超级鼓风机机动到太平洋上空,将所形成的东南季风吹到三处大沙漠的腹地。

    不同季节、不同的季风所携带的充足水汽将向三

    处沙漠地带输送大量的暖湿气流,从而形成降雨,而且,这种降雨是人工可以的干预的,它将通过调节水汽的输送量,调整降雨的强度。

    降雨既可以形成充足的淡水、湿润土地,还可以起到调节局部气温的效果。

    这一切全部通过电脑的精确计算完成,它会根据地表温度进行控制。

    当地表温度过高时,但此刻并不需要降雨,电脑将会向超级鼓风机发出指令,让它们输送更多的暖湿气流,但却会控制降雨形成的条件,即控制空气中凝结核的数量,从而控制降雨。

    起到只降温、不降雨的效果。

    反之,如果既需要降低地表温度,又需要降雨,在输送暖湿气流的同时,增加凝结核的数量就可以达到对降雨量的精确控制。

    温度误差不到正负0.01度、降雨量误差不到0.001毫米。

    气候的调整,使得原热带沙漠气候逐步向热带草原和热带季风气候转变,而且更加湿润,原热带草原气候逐步向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转变。

    曾经那个流沙遍地、戈壁丛生的不毛之地,现在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膏腴之地。

    仅仅如此,还不能彻底改变原有的气候形态,还需要增植适宜于相应气候带的地表植物,才能形成闭合的、循环往复的生态圈。

    但三处沙漠,不是黄沙就是戈壁砾石,没有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纵然有气候形态的加持,也得上亿年才能形成土壤结构。

    为此,为三处沙漠地带移植土壤,成了重中之中。

    可放眼人类整个领地,除了沿海平原一带有一层薄薄的土壤,剩下的不是黄沙砾石,就是碱滩盐渍。

    人类将目光放到领海、毗连区及200海里海洋专属经济区,希望从海底得到部分淤泥,但除了12海里领海内有少许的淤泥之外,其它区域的淤泥分布很不均匀,而且开采难度极大。

    无奈之下,只有放弃。

    不得已,人类将目光重新描向了地球土壤的富集区,但这些区域大部分处于地球的富饶区域,可这些区域已经属于泰伯星人。

    未经允许,地球人不得踏足。

    否则,迎接地球人的将是无情的炮火和残酷的报复。

    根据人类对三处沙漠地带气候的改造,目前,该区域已经形成了两个主要气候带,即热带和温带。

    具体可分为五个主要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呈现出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不过面积很小。

    根据土壤发生学理论,土壤的发生、发育、演变可高度概括为土壤与其环境相统一,换言之,不同的气候带产生不同的土壤类型。

    所以,应为不同的气候带匹配相应的土壤类型,才能为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基础。

    像热带主要是一些红壤、砖红壤,温带主要是一些褐土和黑土为主,当然还有诸如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等等。

    这就要求人类必须依照不同的气候类型,为不同区域的植物匹配不同的土壤类型,才能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圈。

    于是乎,如何得到这些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成了重中之重。

    一间灯火通明的大厅内,危机计划署总干事斯内特,危机计划署最高军事执行委员会总参

    谋长栗剑锋、科学与技术署总干事刘翰洋、环境规划署总干事苏亚雷斯围坐在一张椭圆形会议桌旁,他们的正前方是一个不断变换的大屏幕。

    土壤类型图之后,一张全球土壤分布图出现在大屏上。

    众人默默地盯着眼前的这张分布图,显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原本严肃的脸上变得更加严峻。

    “刘翰洋总干事,问您一个问题,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能否制造出我们需要的土壤?”斯内特问道。

    刘翰洋摇了摇头,目光又重新回到了大屏幕上那张土壤分布图上,脸色凝重。

    “请问,为什么?”

    “这个我来回答。”环境规划署总干事苏亚雷斯说道。

    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不同类型的土壤是在不同的地质、气候和光照条件下,经过上亿年的发育和演变,最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

    “也就是说,无法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形成土壤?”

    苏亚雷斯没有直接回答斯内特的话,他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刘翰洋,刘翰洋点点头。

    片刻后,刘翰洋环伺了一圈众人后,说道:“不光是我们的技术达不到,即就是领先我们人类数万年的泰伯星人,到目前也仍然没有解决土壤的问题。”

    刘翰洋的话让在座的众人恍然大悟,他们想到了之前泰伯星人的奇怪举动。

    当泰伯星人在地球上的沙漠地带开辟农田时,地球人意外地发现,他们的星际运输船频繁往来于1亿公里之外的星际殖民舰队和地球之间。

    这一现象持续了整整1个月。

    星际运输船上装载的不是移民,也不是其它设备,而是一些闪着荧光的颗粒状物质,这种颗粒状物质有一定的粘性,若忽略其荧光的表像,其物理特征非常类似于地球上的土壤。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闪着荧光的颗粒状物质一定就是土壤了,因为泰伯星人将这些物质全部倾倒到了他们所要改造的区域---地球上的几处沙漠地带。

    即就是土壤条件相当好的平原地带也不例外。

    他们在这些土壤之上移植了泰伯星的粮食作物---那种像巨杉一样高大挺拔、产量惊人的、类似于土豆一样的作物。

    “我们所需要的红壤、砖红壤及褐土和黑土全部分布于以上这些区域。”苏亚雷斯的话将所有人的思绪拉了回来。

    他指着大屏幕上的全球土壤分布图继续说道:“红壤和砖红壤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内这条狭长的地带,也就是热带地区,褐土和黑土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温带地区。”

    “但这些地区都被泰伯星人霸占着。”斯内特说道。

    他说完,目光看向一旁始终未发一言的栗剑锋,栗剑锋很明白斯内特眼神中所蕴藏的含义。

    该他们危机计划署最高军事执行委员会出手了。

    “既然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得到土壤,那么就只能通过非常手段得到本应属于我们地球人的东西。”栗剑锋一脸平静地说道。

    他的话令在场的所有人陷入了沉默之中。

    地球的主人,现在已经不是地球人了,根据地球人与泰伯星人所签订的协议,地球人是无权踏足除协议规定之外的一切区域的。

    一片冰原的南极洲都不例外。

    想要得到赖以生存的土壤,意味着重燃战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