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高太后的无力感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高太后再次召吕大防和范纯仁进宫,这个时候的她自己都有种油尽灯枯的感觉,不仅是身体,也有心理。
    高太后询问:“西夏和谈之事又有反复?”
    吕大防答:“虽有波折,却已定鼎。”虽然流言还在宋廷传,和议却实在已是过了宋廷,那场朝堂争论耗尽了大家的心气。
    郑雍和苏辙这次非常谨慎,把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全召来,和议诏书的成稿。流程一动,国书就会盖章。
    高太后默然,这是政事堂的政绩,何尝不是她的功绩。她一向自诩女中尧舜,留下一个四海皆和的摊子给孙子,从她这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爱护。终期一朝,宋廷未对外发动战事,至于宋夏边境之争,那更是西夏南侵。
    高太后问:“听说政事堂有些小调整?”
    吕大防语气低沉道:“郑雍左迁尚书左丞,调李清臣入京复尚书右丞。”
    这才是高太后最想知道的事,这个答案她已知晓,当吕大防在她面前亲口承认,她依然有些心情激荡,终究还是这个人啊。
    范纯仁这时候说:“李清臣清廉勤俭,持身端正,文章也是堪比苏轼苏学士,不宜久放置于外。”
    高太后这些都懂,李清臣是被贬谪的能归结在新党类中待遇最好的,不就是因为这些,当时的他也没有参与对旧党的征伐。但恰恰这样,高太后不想他回朝,她宁愿是一个新党的死忠之人进来,那样倒回激起旧党同仇敌忾之心,高太后就是不折不扣的旧党!
    高太后悲中从来,她有她的无力。
    高太后语带泣声:“老身听政九年,卿等可见我曾有过任何加恩高氏,我弟高遵裕更是因我退出行伍,不发一言。我于神宗有亏否?我遗有一子一女,今日病已至此,时日无多,尚且不敢相见,我于公大宋有亏否?!”
    高太后这时候出此言实际是在告诉所有人,她不是武则天,她没有这份心思。高家在她当政期间退出朝堂,她最有能耐的儿子在神宗去世时对皇位有过想法,所以她把他迁到徐州,今日病重到现在也不让他入京。至于大宋政局的稳定传承她的确无所亏欠。
    当她听得李清臣回来已成定数,高太后其实已然确信赵煦的倾向,这原本就是他从不掩饰的倾向。
    高太后看着跪着的左右二相,内心颓然,政事堂是拦不住也好,不敢拦也罢,高太后已无力查证。人走政息这本就是政治,她是太皇太后,她治政方式和赵煦不同,这不要紧,她保着自己的孙子登上皇位,孙子将来也只会给予她这个死人更多的哀荣。高太后可惜的是她提拔的两个宰执呢?他们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高太后叹息:“他日官家不信卿言,卿等亦宜早退,令官家别用一番人。”
    吕大防和范纯仁拜倒泣声不敢言。
    高太后顾左右的人道:“今日正值秋社,左右二相就留此用餐吧。明年此时,还望两位卿家记念老身哩。”
    吕大防和范纯仁不敢辞。
    ……
    鸿胪寺今日回复西夏使团,和谈国书明日会送到,后续就是使团回西夏用印,鸿胪寺要求先留一本由西夏使臣确认的文本,这是自然。在宋廷眼中,西夏使臣不做争议,那此事就算达成,至于西夏回去用印,那是西夏的事。在此期间,西夏应该现在就遵守合约。
    合约除去岁赐,最重要的是三点,一个是保持现有边境线,大家两年不做任何动作,两年后双方有动作需知会对方,取得对方同意。这是虑及局势稳定,双方可能建寨子。一个是互市,双方相互提供两个州府,通关开展贸易,承诺确保对方商队在自己境内的安全。最后一个,西夏要上谢罪表,这是一个前提。在宋看来,这段时间的战事是夏挑起来的。
    就合约本身来说,除去岁赐这个研习几十年前的约定,多少让西夏占了些便宜,这的确是旧党当政理念的践行,这是一个政治成就。当人不把目标定义在开疆扩土的情况下,保持周边的稳定不能算错。
    这份合约正在的麻烦在于双方是否会遵守,信任得长期才能建立,也许双方边境随便一个小冲突一个误判就会让一切付之东流。
    政事堂和枢密院在合约达成之际,就严令西北各经略司、州、府、各路军队保持镇静,不准有异动。这份合约要是得以履行,甚至对当年旧党领袖司马光的放弃边境四寨的政事都有一个交代。史书可以记录旧党当政起,就致力于平复宋夏之争,弃守四寨就是一个开端,是宋廷为息战首先做出的表率。
    回头看那天朝堂之争,最终还是按政事堂的意愿方向发展,这就非常正常。这始终是士大夫集团当政派最重要的国策,给大宋子民时间休生养息。朝堂有争议,但局势开始平稳,甚至很多人开始舒了一口气,也是源于此。
    (各位看客不用多想,协议没那么好达成并履行,宋夏之争在宋没取得绝对优势前,从未停歇。至于停的时候,会让你愤然。)
    ……
    耶律南仙今日出游,事情到这里她终是放下了很多心思,兜兜转转过程艰难,结局还是在她接受范围内。
    耶律南仙先去了大辽常驻宋廷使馆。宋夏停战她得让辽国知悉。她不清楚辽国的反应最终会是如此,但西夏国主会在收到和谈国书不久,再次往大辽皇族求亲,这时候西夏会希望那人是耶律南仙。而且,她相信她老爹耶律大石,那是她崇敬的偶像,他对政事的理解远超常人,耶律南仙甚至认为他老爹才是辽国定鼎救急的人,远不是现在朝堂那些人可比。可惜现在他老爹最近不在中枢,被下放牧守一方。
    耶律南仙非常有把握大辽这个时候会同意这门亲事,至于她会受封公主还是郡主,那看皇帝的心情。出于让亲事同等和合理,不论辽国最后选定谁,都只会是封郡主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