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战后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这是震惊朝野的一战,章楶以环庆路一路不到十万之兵抵西夏二十余万大军,大胜!这在大宋对西夏战史中第一次打出如此胜战。章楶一个六十五岁的老人,初次统兵,能达到这个成就,状元之才实至名归。
    战后第一件不是叙功,而是朝廷枢密院派人来调查真伪,当然说法是慰军。也不能把开封想得太坏,他们第一时间确定环庆路取得一场大捷,只是总觉得不真实,是否有水分,前线总会有点夸大战果。
    折可适洪德寨一战战果丰厚,那几千头骆驼上千头骡马,还有那些能疗愈的上千战马做不来假,特别那几千骆驼,把整个环庆路的加起来都凑不出两百头。他还有西夏梁太后的衣冠和其他物品,正更没人敢做。
    真正麻烦的是章楶描述的木波镇战役,这已是整场战役的第二功勋。能交出来的只有满镇的伤兵,还有百余西夏蛮子的人头。战报里写着木波镇西夏折损也是数以万计,这怎么看都是水分。你说后面加个0都有些夸大吧。你这是加了两个0了。
    折损和死亡这本来就有差别,作为一线的战事指挥者,这个数也是估计,但战事打到那个份上,前方的人不会不信。
    章楶在战后跑去木波镇,看着那残破的都不能叫城墙的土围子,他都想不到这种状况下木波镇怎么就没丢。那满镇的伤员,西夏人伤亡数目只会多不会少。
    章楶没在木波镇呆多久,他又跑回庆州,堵住枢密院的官员:“你要去可以,你自己偷偷去,你要这么过去调查或者随便说个慰劳,这会寒了将士的心。”慰劳不是嘴上说两句,得带东西去吧。章楶过去时候都带了一大堆伤药和几个大夫,他知道那里最缺这个。
    枢密院的官员也干脆:“战事胜了做不来假,洪德寨的胜利也做不来假,木波镇也一定有场守城胜仗。我已经得到了答案。只是章大人,你要是想让木波镇战事的状况落到实处,我也得过去一趟啊。再说,你战报加了两个0,其他也有人会调查吧。”
    章楶没在多说:“我只是要你自己偷偷过去,至于其他人要查,让他们赶紧去,别等城镇修复了人员都好了,有人再来说这说那。”
    枢密院官员看着章楶点头,他的说法也有道理,如果是真的,他这么过去实在不好看。
    ……
    高太后正在听着梁师成对木波镇惨状的描述,这是皇城司派人过去调查的结果,战事大家都看不到,战后什么情况还是能说。全员无不带伤,城墙一带几无片瓦,城已非城。
    高太后还是信了,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有点好感的时候,那个人做什么大概率都是对的,她自己就能找到很多佐证,环庆路经略司又不是章楶一个人的,这个奏章发过来,也没见其他前线所有官员有异议,再说,这么一场大胜章楶何必单单拔高一个小子的功劳。二十万人围了十多天就死了一百个人这不能信,至于是一千两千还是一万,环庆路既然这么说,何必再去追究,那个杨家小子打得也不错,起码没丢那个重要的点。大家不就是认为环州守城战报西夏折损只有千人,木波镇一个小地方倒是上万人了。小年轻吹嘘了也就吹嘘了,几千那究竟是几千,接近上万也是几千。
    ……
    章楶关于一些官员的叙功和军队整编,枢密院和吏部都大体通过了。就是折可适的官职拔高了一些,还加了再恩荫一人,代价是骑兵扩编被否了。这个在大宋朝很合理,已经没压你功了,折家府州还有精锐骑兵。这里再多给完全没必要了,他能战,以后战时再划过去军给他临时统一指挥就是。
    杨元奇得授从六品振威校尉,统两军加两神臂弓营,这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将职,只是那个环州团练副使没了,他实在不知道这是好是坏。打着两场战,把自己文职还打没了。
    杨家朝堂也不是没人,事后另外一个吏部任命让他心里舒服很多,给了杨兴武一个正六品承直郎的散阶,这是一个文散阶。这可比杨元奇那个武职有用多了。杨兴武在任内兢兢业业,教导儿子有方,这个散阶提升并没有多大不妥。哪怕考虑父子关系,提了个正六品的文散阶,和杨元奇这个从六品的武散阶对得上。杨兴武有了这个正六品文散阶,对以后职官提拔极有好处,起码他非清流,这个散阶让他叙了宪台的功。
    折彦质战前在经略司幕府料理战事,战时又在洪德寨之战立功,折彦质得授致果校尉武毅郎,这是一个和杨元奇未晋升前一模一样的职位,除了没有团练副使。正七品的武散阶从七品武职官。对于折彦质这个任职非常重要,他等于是折家这一代最先崛起的人。
    清风寨扈庄主是正七品寨主,对于改土归流的一个寨子,在战事紧张时候,他能悍然出兵,哪怕立了点小功,朝廷都会往高里算,这已带着很大的政治意味。扈三娘的也拿到一个从七品的武职,其他杨家军人员大大小小都有散阶提升。只是大家都是武散阶,在大宋,最有收获的还是扈庄主这个民寨寨主。
    杨家军编制两军加两营,这是一个六千步兵司的编制,抛去最花钱的骑兵,这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将职,军指挥使不一定能称将,现在杨元奇的确可以被喊为杨将,这在军中比他老爹多走了一步。当然杨兴武更能耐,他转去转运司签判直接拿到从六品的文职官。
    大西北将门崛起不无道理,作为一个武将只有打战了才能晋升,打战才是根本。
    杨兴武五路伐夏以后,再无提升,也是这个道理,那场战后除了西夏每年过来骚扰,大宋就没大规模的战事,旧党上台更是全面收缩,那个局面下你要能不败都是能人。折可适亦然如此,他那个将都不知道做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