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监军体系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杨家军这次整训练兵比上次要快很多,无他,队副以上都是老兵,而且这批老兵原来就是按这个体系训练的。
    《三大原则十二军规》试行版已经发行,认字的人不多。朱武只得把副队长和以上的全召集起来,还有督导队的很多骨干,大家天天背,背完给下面人天天背。又不断修订,这里修订不再做规则上修改,只为更朗朗上口,让大家好背点。
    这段时间排队吃饭时候都是起此彼伏的背诵声音,杨元奇被吵得头大,现在背得还不算整齐,经常躲回到官署去。还好扈三娘最近回了太原,要不晁盖他们得以为他就是憋不住。
    箫让和韩公廉的到来,让杨元奇有些吃惊,他们来得很赶,章楶这种地方大员办事果然不一样,箫让尚且有自己的原因,韩公廉能这么快完成调动,那朝堂还是照顾了边帅的小要求。
    箫让把潘金莲的来信给到杨元奇,杨元奇有些语塞,潘金莲没来环州因为她懂他,所以她不来,这封信也要求杨元奇懂她了。她就没说什么事,而是各种各样的要求,女人要求自己的男人做点什么,一点错没有,虽然有些小要求很刁钻,他开了这扇门,就得允许他的女人进出。
    杨元奇龇牙咧嘴的问箫让:她还说什么?
    箫让答:关于你的安全,这个我就不说了,少奶奶是要求我了的。
    杨元奇愕然,他一下明白过来,他的安全自己都不能做主的时候,那就是生死存亡了。箫让的确不会说。
    他们两个的到来,让杨元奇彻底下定决心按自己的心意组建杨家军,这和报上朝廷的无关,甚至和编制都没有关系,他调整了军级指挥机构,他得把许多职能彻底定下来。
    杨元奇在军指挥一级中设参军机构。
    指挥参军:吴用、晁盖
    后勤参军:韩公廉、朱应、扈三娘
    虞候参军:燕小乙、朱武
    监事参军:箫让
    护卫队调整为朱武兼职,督察队调整监察队,由箫让兼职。
    杨元奇做这个调整,是想彻底解决监军这个体系。
    杨元奇召集所有参军商量的第一件事就是督查队的职责。
    在杨元奇的军中,督查队有点类似大宋的监军,但大宋的监军只到厢一级,而且权柄没有个定势,随监军这个人本身而定。
    杨元奇内心却是知道,监军这个职能用得好,其实是战力的倍增器。因为后世有一支军队,就是凭这个实现了几乎不可能的事。不过那支军队上面叫政委,下面叫指导员。对于基层战力来说,指导员的作用比大家想象的要大很多。
    杨元奇知道他不可能弄出这种职位来,指导员的要求太高了,但他能利用到一部分,对于一支职业军队足够了。
    杨元奇把督导队的职能完全独立了出来,用了宋朝监军这个名字。该体系只到都一级,其人员任命一样需要指挥体系通过,但任命有监军提议,由于其独立性,也不能对任何指挥提出异议,他要做的只是汇报。
    同级监军有任何汇报权,上下级监军有指导权,但没有人事权,换句话来说他要任命下一级监军也得他同级的指挥官来决定。他本身就比同级指挥官低一级。
    以营为例,一个营将会有营监军,营监军会把营下所有都监军的汇总情况交给营将,同时也会上报给他的上级军监军。
    营将有权根据需要调整他下面都一级所有的都头,无权调整他的营监军。营监军不是营将的平级机构,和其他都一样,它要低一级,唯一不同的是他的任职和营将无关。而且营将有否决下一级都监军的权利,他不能任命下一级监军,但可以否决这个任命。这有点像政治主任的角色,稍微加强了点职能。
    杨元奇最后强调的是营将不要把营监军当一线都头用,也就是承担最后预备队的责任。他直接指挥的这个都本来也没几个人。
    虽然话有些绕,但对于营将来说,他只需知道,他不能调整营监军,可以调整都监军,但调整都监军和调整都头不同,这个最好让营监军自己提名,他来批准就好。
    对于营监军来说,他只需知道都监军他来提名。都头的任命他无权否定,但可以质疑营将并上报,因为这份质疑他也得交给上级监军。他的上级军监军会根据他的汇报考虑是否和营将协商。上一级对下一级任命本来就要审核,只是明确了监军这个职能在这上面有监察权利。
    杨元奇这么做是想把监军职能独立出来,但人不能。人还在这个军队中,人需要调动升级。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都头立功成为营监军,还是都头这个级别,但减少了部分军事职能,增加了监督职能,为下一步成为副营将提供立身之阶。
    同样,他军中参军这个职能并不是指挥副使,他更像是营将,只是这些营将在军中不独理一军,承担军中横向的责任。杨元奇可以根据需要把参军调去做营将,也能把营将调进来做参军。他实际还是削弱了吴用和晁盖副指挥使的职能。
    箫让这个监事参军想的更多,对外战场侦察是虞候参军的事,对内则是他的事,关于情报这点,他是很认同杨元奇的,太原和开封,杨元奇的理念就是情报第一,同时他限制了情报机构的权利,只为情报。
    箫让对于他这个任命和机构调整,其实明白杨元奇很想知道军队的情况,对于指挥官来说,要想把部队如指臂使,他必须掌控的东西非常多,这不是一个他多跑军营就能清楚的。
    箫让对于监军的职责就强调了信息收集整理上报,至于指挥,这本就不该是监军的事,这监军都能干完,他不如做营将都头指挥军队去。
    杨元奇只能要求箫让不能让监军随意动用战场执行权,这得用条例规定死,而且处罚必须严厉。一旦涉及情报,军队的监军和杨家线人不一样,他们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执行能力,这要是做大,这个军队战力会很快消亡。他没有指导员这类的职位,只能限制同级监军的权利,把监军降下来一级。监军是服务军纪的,不能再扩大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