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一张帖子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杨元奇收到了一张帖子,见着里面的娟娟字体,他一脸的微笑,李清照让人递过来的。
    元奇哥哥:上次东大街相遇,那个小食我可没吃到,你肯定拿到了,自个吃了吧!人嘛,无信不言,这还是你说的,明儿我就想吃,这还已经是几天后了,就是我老爹不认为我有空。这可是我发的第一张个人名义的帖子,你也认为我还是会有空的吧。李清照
    杨元奇捂了捂头,她这是要他想个法子,让她老爹把她放出来。
    杨元奇喊来白鹭:“你去问问两个娘子,明儿有没有空,我带她们城外踏青。另外,要个小厮去租艘游船,按大的来,我们走远点。哦,也问下垣怡,元勇有没有课业,让她找下于奶奶,其实元勇休息一下也好。”白鹭应承下来。
    杨元奇写了张帖子给李格非,既然喊他李叔,他有闲带杨府弟弟妹妹出去游玩,捎带一个清照妹妹,想来他只会开心。
    杨元奇想了一会,又喊来春梅:“你去云良阁问问封大家,明儿我带几个弟弟妹妹出去,她有没有空闲一起出去踏个青?”
    春梅啊了一声,带弟弟妹妹没问题,非得饶上一个封宜奴么?!虽然封大家是个好人,这还是有些不妥呀。
    杨元奇:“本来也就让你去问下,现在你这样,她不去你也没得去。”潘金莲都不在身边,我还拿捏不了你这个小妮子?!
    春梅一脸忿忿不平的跑去云良阁。
    ……
    箫让这时候找上门来,还带来一个人,张横。
    张横是张顺的哥哥,曾做过北水帮的一任堂主,后来老家需要人主事,他就回去了几年。
    箫让来开封安排的退路就是水路,上次杨元奇见他这事还在操作,提过要北水帮那边出几个人,没想到张顺把他哥哥给请了来。
    杨元奇和箫让都非常开心,张横能力一点问题都没有,当年就是北水帮的堂主,那个时候张顺还不过是个大头目。
    关键张顺这个举措,这是明显有依附杨家的意愿。张横这个人身份最恰当,他现在不是北水帮的人,却是他亲哥哥。
    箫让看到太原府过来的是张横,直接就把他领来杨元奇这里。
    张横行的是跪拜礼:“好教少爷知晓,来之前我去见过了杨老爷,给了我一个管事,这次我带了几个人过来,萧大管事的意思暂时安排在他那里,不过他想去码头边再寻个住处。”第一次见面,他这是明确自己和北水帮没有关系,他就是杨家的人。
    箫让说:“这次张横顺路还带了点钱财过来,他先去熟悉一下开封水路,还得买个几艘小船。就是城防那边,少爷得去找下孟老爷,水路城卫得打点好。”
    杨元奇点头,这事对于孟元就是小事,他厢都指挥使虽是陆路,但将门关系同样错综复杂,他甚至都不用上门。
    张横说道:“少爷,杨老爷让我带句话,他说他永远是天波府的人,你永远是太原杨家的人。”
    杨元奇有些唏嘘不已,他老爹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矛盾可想而知。
    杨元奇嘴巴发干内心有点苦,他老爹这句话带给他,是想有些事情,让自己的儿子放手。却不知道恰恰是这句话,让杨元奇如何能放手?!
    他老爹认天波府,担着责让自己的儿子想做就做,那作儿子的又如何真能这么做,孝字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也不仅仅是嘘寒问暖,他不能让他老爹担起不孝这个责任。
    这句话意味着杨元奇和天波府最终决裂,他杨元奇也是太原杨家的人。
    这看似一个简单的事,却还有更深的一个意思。
    杨兴武认杨元奇是太原杨家的人,关键杨元奇不是普通的杨家人,他会是太原未来的家主,他支持杨元奇还是太原家主,那同理他的决策也是支持的。
    杨兴武总会老,杨元奇迟早会当家。名义上开封还是太原的家主,实际杨元奇做的决策完全不考虑开封,一切只剩下名义。杨兴武其实已是不孝了!杨兴武认天波府,要是孝顺,是不是该把杨元奇换掉?!
    这就是曹操和曹丕的关系。曹操没有成为汉室的终结者,曹丕才是。但没有曹操铺好的路呢?曹操守住的不过是他心中最后一点情怀罢了。为什么荀彧会死,因为他发现他辅佐的人以兴复汉室的名义,做的事最终结局恰恰成为了汉室的掘墓人。
    那个是朝廷,他们这个是家族是亲情是血缘,那个是忠,这个却是孝。这个民族千年后,都把孝放在最最重要的位置。
    箫让在旁边说道:“杨大哥说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其他意思。”
    杨元奇回道:“萧叔,就是因为他说的是内心话,我这个做儿子的呢?!”
    箫让久久不能言语,老爹给儿子所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他愿意承担最后的责任,那做儿子的怎么能让老爹不孝啊!
    箫让叹气,箫让文武双全,别人真以为他来开封是为了见识这大宋风华,他其实才是杨兴武这个群体里面,最先欣赏杨元奇的人。
    箫让在转运司做押司,他看着杨元奇在太原的所作所为,他压根就没多在乎杨元奇多大的能力,不差就行。他更关注的是杨元奇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他总结不来这个人究竟如何,但他真的很欣赏他,应该说很喜欢他。他喜欢这样的人,一个他总结不能定论的人。
    他甚至觉得,他这个杨大哥最大的成就就是教出这么个儿子来。
    当杨元奇来开封,他找了理由,想来看看大宋的风华,其实他更想看杨元奇怎么做,能走到哪一步。这比看他杨大哥有趣多了。
    杨元奇这句反问,他根本不敢回答,也不能回答。
    他只是觉得他的杨大哥,这辈子很值得,难怪不管什么逆境,杨大哥嘴上挂着,他们不能这么完蛋,他还要见儿子和女儿呢。对了,他女儿也很有趣。
    (写手题外话:箫让这个人物很重,我想过这个人是吴用,但总感觉吴用更呆板些,我指行事准则。箫让会是一个很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行为标准。他甚至会去做他觉得对杨元奇有利的事,哪怕杨元奇不让他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