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服从决定
作者:豫山人的顽石   平凡的世界之西北锤王是我姐夫最新章节     
    吃完饭,少安又回到自己的窑洞里。少平不在家,所以窑洞就他一个人住,很清净。
    家里的人都知道他有心事,所以也没有人来打扰他。
    少安主要在考虑两件事情。一个是他和润叶的关系。少安已经明白了田福堂的态度,就是让他远离润叶,可是他真的不甘心。
    如果润叶没有告诉他,喜欢自己,那么少安可能就在条件稍微好点之后,找个要彩礼少的,不嫌弃他家里穷,愿意和他过日子的女人结婚。平淡地过完一生。
    可偏偏润叶喜欢他,还告诉了他,他怎么可以轻易辜负。最难消受美人恩啊。
    可是让润叶来家里,跟着他吃苦,且不说田福堂愿意与否,他自己都不愿意。他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给润叶。
    所以他一直在为难。
    另一个问题就是家里的光景。他之所以十三岁就退学,就是希望可以帮父亲撑起这个家,可是十年了,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家里的光景还是那么差,不过自从去年他开始学习兽医,包括润生带家里做点生意之后,已经改善了很多。
    他真的想有更多的机会,赚更多的钱。那样他就可以给润叶幸福,也可以堂堂正正现在田福堂跟前。
    可是思来想去,并没有什么好办法,现在的环境不允许个人做什么生意。
    最终他才发现,一切的问题到了最终,都落在了钱上面。这一刻,他真想一出门,就能捡到一叠钱。
    可惜只能想想。
    可是,真的单纯是钱的问题吗?好像也不是,钱只是一部分,农民的身份问题,也是大问题,如果他自己端的也是公家饭碗,估计问题也不大。可是这个转变在这个时代,似乎也很难。
    就这样,孙少安,躺在炕上,翻来覆去,迟迟无法入睡。
    一方面是他下午睡了一觉,更多的是因为心烦。
    而且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他的面前。那就是要不要按照田福堂的要求,去学习制砖技术。
    虽然这就是田福堂对他的一个警告。
    只要他愿意承诺,不去打扰润叶,也不痴心妄想做田福堂的女婿,相信田福堂才不在意他去不去学习技术,甚至可以继续舒舒服服地做他的兽医。
    但是他不甘心就这样屈服。主要他不甘心放弃润叶。
    可是如果不去,他相信田福堂还会想其他的办法来为难他。
    就像今天下午,因为他没有答应去学习制砖技术。田福堂就蹲在村口,等着父亲孙玉厚,通过父亲给他压力。
    而且,田福堂真的会把他的满工分,给取消掉,以田福堂在公社和村里的能量,这并不是困难的事。
    低头投降,他心里不甘。和田福堂对着干,又会影响家里刚刚好起来的光景。
    思来想去,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去学习制砖技术,其他的事情慢慢说。
    虽然这并不是田福堂希望看到的,但是他就是不能让田福堂如意。
    在想清楚之后。孙少安终于在不知不觉中入睡了。
    第二天一早,孙少安就去村委会找田福堂。
    表现得既谦恭,又大义凛然。当着村委会所有人的面,向支书田福堂表态:
    感谢支书的信任和培养,他准备去学习制砖技术,学成归来,就把村里的砖厂给办起来。
    他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做出成绩后,加入村委会做村委委员,只是想为村里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听到孙少安的话,田福堂的脸顿时就黑了。
    他不知道孙少安是真没有理解他的意思,还是在装傻。
    孙少安的举动,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他希望的是孙少安找到家里,向他保证会远远离开润叶,不做非分之想。
    为此,他昨天晚上等了孙少安一个晚上。
    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说得太隐晦了,以至于孙少安和孙老汉都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但是,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办法再多说什么,毕竟所有的建议都是他自己提的。
    孙少安的举动,让他有一种计谋落空的感觉。于是他转身就出了村委会。
    孙少安在身后喊他:“支书,您还没告诉我,去拐峁村找谁,而且村里还得给我开介绍信啊,得说明我是代表村里学技术。”
    听了孙少安的话,田福堂无奈地停下脚步,“你去拐峁村,找他们支书金满囤,就说田福堂介绍你去的,介绍信让海民给你开!”
    说罢,立马就走了。
    后面的孙少安仿佛取得了巨大胜利般高兴。对着田福堂的背影喊道:“支书慢走,支书一路走好。”
    听到孙少安的话,田福堂气得脚下一踉跄,想回身打他,“一路走好的词,能用在这里吗?真没文化,还高小毕业呢,连他这没有上过学的都不如。”
    在田海民给少安开好介绍信后,少安就回到了家里。并把事情告诉了家里人。
    孙玉厚虽然可怜少安,要出远门给人家干活,但想想在哪里不是干活,这就是农民的命啊。
    于是就让少安妈,把地里韭菜割了,包饺子,让少安吃饱了再去。
    少安也把自己的衣服收拾了几件,按照田福堂的安排,要学习到中秋节前,也就是村里的打枣节才能回来。
    不多都是热天,所以几件薄衣服就行了。
    次日,他还专门去了村委会,要求村里派拖拉机送他过去。
    本来依照少安的性格是不会提这种要求的,但现在他就要提。
    而且要让村里的社员都知道,他孙少安按照田福堂的吩咐,为了村里的发展,在大热的天,去砖厂打工,学技术去了。
    田福堂不想理睬少安,没有表态就出门了。还是海民发动了拖拉机,宋少安去了县城边上的拐峁村。
    拐峁村离县城也就不到五公里,真是可谓抬脚就到。
    村里的发展也比双水村要好很多。村里不仅有砖窑,还专门在原西河畔,开垦了好几块菜地,专门种菜,供给县城各个单位。
    村里在县城上班的人也不少。这不由让少安感慨,真的是同人不同命啊,人家拐峁村就占着离县城近,就能获得很多的资源,比如种菜。比如偷偷做点生意。
    甚至于村里学生上学,都更近一些。
    通过向村里人打听,少安找到了拐峁村村委会,并且找到了支书金满囤,把村里的介绍信给了他。
    金满囤也很高兴,来了个免费的劳动力,而且孙少安长得高高大大。手上都是老茧,皮肤也晒得有点黑,一看就是经常下地干活,有把子力气,做砖坯肯定不在话下。
    于是问少安有什么要求。少安初来乍到,倒也没提什么要求,只说安排个住的地方,管饭就行,其他村里安排什么活,他就干什么。
    金支书对于孙少安的态度很满意,于是就安排人带他去了大队饲养室,那里还有空房子,可以和村里饲养员做个伴。一天三顿饭,由饲养室老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