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射箭之指哪不打哪
作者:猫怕凉   唐朝的草蜢最新章节     
    人有见面之情,不论关系好坏,碰见了,打个招呼。表面上客气客气。不能失了礼数
    长安,当今叫西安。
    不论古今,在这个地方,外地人别跟那的本地人打招呼,本地人聊天更不要插嘴,你听得懂也等于没听懂
    这个地方的人出去遛弯,迎头碰上了
    甲“哎哥,你到啊达去?”
    乙“鹅到雾大去一哈”
    甲“你到雾大弄撒去呀?”
    乙“我弄个撒去”
    甲“那你气”
    那么,请问这人出门上哪去了?干嘛去了?
    外地人的回答:除了摇头,只能说个不知道
    长安城说大很大。要说小,对于屁股上长穿天猴的姬云来说是不大
    出于职业习惯,自己的居住地自然要摸清楚点,秦琼身为大唐骑兵之王——玄甲军的指挥者,家门朝哪自己姬云都摸清楚了
    问题怎么上门?战神什么喜好?啥都不知道,进门岂不是得尬聊?只见龙首不见尾的秦琼,偶遇都碰不上
    结果只能眼巴巴等着机会
    秦琼是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尉迟敬德本名尉迟融(《新唐书》作尉迟恭),朔州鄯阳县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
    他们俩语言交流上应该没有障碍才对
    姬云都对秦琼激动成那样了。尉迟恭不可能看不出来姬云的目的
    除了尉迟恭暗中记恨秦琼这个理由,姬云想不出什么来了
    那程咬金他们都瞎了?
    这三石弓送过来又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
    姬云想不明白,这还是早上呢,郁闷!
    吃口肉平缓一下
    大早上为啥吃烤肉?
    烤肉的做法还是姬云整出来的,先烧火做碳,挖一坑,把炮制好的猎物整只扔进去,埋上。覆盖上木炭。不要见明火。持续一晚的时间。早上吃刚刚好
    大概算下来,这样烤一头牛,需要一吨木材烧炭才够用。这是国外一原始部落的吃法
    不过明目张胆烤牛是不行滴,只能扔些兔子,鹿啥的进坑里
    姬云郁闷着,兄弟们拉着要让他试试弓去
    来在小型靶场这,有不少人已经在射箭了,就是炫耀,给大佬们留个印象
    三石弓啥概念?
    最直观的就是重。单单保持持弓待拉的动作,一般人就无法保持下来
    这就造成姬云一上场便成为别人侧目的焦点
    拉弓,来个满月,赢得小伙伴们的喝彩
    我放
    射箭就是一松手的事情,可是羽箭拧巴着飞不见了
    “我靠”姬云不信邪,再来,连续三次,还是不行
    “别射了,没用的”尉迟宝林按下姬云的弓“这不行哇!木杆的箭无法承受三石弓的力道,没法保持平衡”
    “那咋办”
    “找找谁那有铁箭试试”
    凉拌呗!
    一帮人来回找,盯着别人的箭囊使劲瞅
    把人都瞅毛了
    苏定方看姬云几人像没头苍蝇一样,就开口“姬云小兄弟,某这有铁箭,配你的神弓”
    “真的?谢谢,谢谢”
    来到近前,从箭囊里抽出十只箭交给姬云“试试看”
    这铁箭入手就有感觉,沉甸甸的,尾羽也宽长许多
    在射位站定,对着正前五十步的靶位拉弓射了一箭,只听到嘣了一声,啥也没看到
    “射哪了?”
    “难道箭靶射穿了?”
    苏定方目力动态捕捉十分厉害,他是看到箭了,毕竟他的弓是2石的,已经很少有人实战驾驭了。看出了姬云射出的箭实际上射偏了,但力道太大,不知飞哪里去了“小兄弟,你得左手持弓才好瞄准”
    这一句话把姬云左撇子的事情暴露出来
    “呃!呵呵,将军提醒得好,谢谢”
    左臂力大,右臂灵活
    那就左手持弓,箭搭在弓的左侧,右手三根手指的第一节勾弦,拉满弓,右手轻轻贴在右脸的脸颊靠下的位置,瞄哇瞄,,,,,
    手抵在脸上有助于固定拉锯(这点对于非复合弓非常重要),形成直线用力,保持射箭动作一致性和稳定性,而基于此发展而来的瞄准方法可以满足对精度的需要
    射
    “中了”
    中是中了,但是射中的是左边隔壁的箭靶
    那是别人的靶子
    只听娇脆愤怒的声音传来“姬云,你混蛋”
    “哪只小狗骂我?”
    “本郡主骂你,怎么,你,你无耻”
    姬云扭头挪了几步过去一看,认识又不认识。那个国子监窗口坐的女同学,算同窗。但是叫啥不知道
    “你什么你?射你的吧!不就一靶子吗?前头一堆呢,有本事你射呀!唧唧歪歪的”
    这姑娘气得都跳脚了“臭姬云,你要死呀”
    “哎哎哎!郡主息怒,息怒,我们骂他去”
    程处默几人赶紧圆场把姬云拉了回来
    “切!要不是人多,我非的跟她掰持掰持,牛气什么?这儿你家的?”
    姬云被拉走,嘴上可不吃亏,还骂骂咧咧
    “行了行了,射你的吧”这还真是李家的,房遗爱堵着姬云推着走,不让他继续说,人家姓李,天下都是人家李家的
    回来原来的位置,姬云要开弓继续,没挪窝的苏定方建议换个射箭的方式
    箭搭在弓的右侧,用拇指勾弦
    姬云试试照做了“唉对了,那个还没请教将军贵上下”
    “某苏定方”
    苏定方骁勇多力,胆气超群。十五岁时就跟随父亲征战,多次率先冲锋陷阵,少年时期便是悍将一名
    武德六年(623年),苏定方投效的刘黑闼兵败被杀,于是归隐故乡,不为唐朝效力。
    唐太宗贞观初年,27岁的苏定方被唐廷启用,任匡道府折冲。
    “我叫姬云,还没及冠”姬云边瞄准,边说“对了,苏将军,这个射箭的方法,是不是得有个扳指?”
    “不错,这是北方草原上的人所使用的一种方法,骑在奔跑的马上,用这方法开弓,箭支不会随着马上下颠簸无法瞄准”
    “哦!明白了”
    姬云想起来了,满清的八旗子弟是这样射箭的,蒙古人也是这样射的
    这种蒙古式的“耳听弦,口衔羽”(大意),就是说正确的拉距时弦拉到耳后,箭羽要到达嘴边
    纠结中,右手松了弦
    不知道咋瞄的,反正又中了
    不过这次是右边隔壁的箭靶上,铁箭还把箭靶给带飞了
    “抱歉抱歉,失误,失误”
    姬云不得不表示一下歉意
    小伙伴们捂着额头无语问苍天
    你这乱射的本事,以后基本告别射箭了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