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帝后的才能
作者:猫怕凉   唐朝的草蜢最新章节     
    后世那位爱情不顺的大美女唱的清平调这首歌,宛转悠扬,非常考验唱功。但是曲调并不复杂,朗朗上口又容易记。
    崔莺莺回想起来了,然后清河崔家等天一亮,不再是全府上下皆赏酒肉庆祝的大排宴宴。
    改大开中门,开品鉴会,以诗会友的高规格宴请
    姬云抄袭李白的清平调三首,被清河崔家写在堪比屏风一样的大纸上,字写得大大的。最左侧写有注释:
    咏蓝田县侯姬云
    赞清河崔女盛颜
    着贞观元上元初
    就贴在檀木屏风上,放在前厅正中,供人观看(竖着写)
    崔家前院,来人不论身份地位,认不认识,都可以进去观看。同时前院还安排府中乐师轮流负责将诗给唱出来,不得停息。
    五姓七家的其他六家纷纷前来,崔泰是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副手,任职满三年才可称侍郎),官场相熟的不熟的皆来此一游。口口相传,一时间人满为患
    而清平调又是从未有过的唱法,这诗文又是写女子盛颜的,传出去就被平康坊那些姑娘用上了。
    观字如见人,见不到崔家姑娘的倾国倾城,那点上这曲子听听,遐想之中见一见也是好的
    清河崔氏要的是:势
    表妹是你的这话崔闯没少说,他就是怕姬云忘了。但是姬云是侯爵,乃是新生代最实在的显贵。少年成名
    找个媒婆说亲?不说掉分子不合适的事,压根没媒婆敢接这活儿。为啥?媒婆档次不够
    崔太爷夜里与家里人聊过,天地君亲师,最合适的人选是皇帝与皇后。然后是姬云未磕头拜礼的老师李纲。再然后是四十五岁的大儒颜师古他爷爷,百岁的人瑞颜之推、或者儒家孔颖达一流。最后是姻亲程咬金,次等房玄龄杜如晦……几人
    这些人有一位出头说来给姬云说这门亲事。崔家立马当场同意写婚书互换
    婚书是聘书的常用叫法,是三书六礼中的三书之一
    三书六礼也叫三媒六聘,这头一本最重要,受司法保护。崔家只要有了婚书,那就定下了名分。无论天涯海角,哪怕姬云死了,这门婚事都别想赖。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
    小手摸了,温香软玉入怀也享受了,这私下都享受了,你姬云不来要人还等着这头送人上门吗?
    崔莺莺的担心不无道理,指腹为婚,口头婚约都严格遵守的唐人,对信誉极度看重
    尤其是这些古老家族的观念,只要说了就得算,一口唾沫一口钉子
    但是没心没肺又不着调的姬云脑子是有坑的,要是真不当回事那可把姑娘坑惨了
    尊重传统的崔家人觉着还是婚书保险些。没名分算这什么事情?不给人家,姑娘以后也没法嫁人了。
    崔闯帮表妹隐瞒了两年的秘密破案了,装了一肚子酒被踢进祠堂跪了一宿。崔莺莺也没好好睡觉,半夜她得给崔闯偷偷送水送吃的去
    崔莺莺邀约不断,诗会,文会很多。与其她未出阁的姐妹还得陪着家里长辈出去应酬几次
    才子佳人的故事戏码被润色加工后,传得到处都是,羡煞旁人。崔家大赚名望。
    世家们玩嗨了!李世民不爽了。你们收了名望,可这是等于踩着我皇家的脸收名望,这太可恶了
    隐太子李建成变了死鬼,子女尽被杀绝。老婆郑观音,乃是五姓中荥(荣)阳郑氏出身。成了寡妇后,孀居于长乐门
    李世民预将其收入后宫,以拉拢荣阳郑氏
    弟弟怎可与嫂嫂乱伦苟且?郑家宁愿姑娘死,都不答应
    李世民收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入后宫。叔叔娶弟媳这种事为五姓家不齿。结果李世民一生都没纳到五姓七家(大了说是十家)的女人
    他后宫的女人要论血统最高贵的,其实是前隋帝女,现在的杨妃“这大唐的公主郡主还有何地位可言?杨妃你也是,你就不会帮帮皇后吗?要不然会有这事?”
    皇后跟杨妃跪了
    “臣妾知错”
    “朕要找那小子,你们拦着,朕让准备些礼物送他。现在呢?全给耽误了”
    李世民来回踱步,心情太差。就差说女子误国了
    这已经把皇后说得挺一无是处的了。
    可是皇后能咋滴?心里也委屈啊。娶人家五姓女,别说现在,就是之前的隋朝,汉朝,那也比公主高贵。人家说实话,这怎么怪我呢?
    再说了,姬云性子跳脱,满长安城谁不知道他不着调?大街上看见漂亮姑娘打响指吹口哨,见着满脸盛装打扮的(脂粉涂抹白得过分),他当街看见能大喊一声鬼,撒腿就跑。勋贵子弟一代里就这么一个奇葩,御史告多少回了,全给压着不管,就那么惯着,我要管教他,你皇帝又不肯。
    现在他给你捅出笼子,你不去怪他,怪我们这俩妇人,他有才,那也不能拿媳妇撒气呀!
    皇后嘴上不能说什么,还得给老公出主意
    “二郎,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姬云既然如此费心写出这样的诗给崔家丫头,不如成全他们”
    “朕还给赐婚?成全崔家?那崔家还不把鼻子对着天呐”李世民
    “姬云虚度两载年华苦等陛下,用心良苦,极是难得。但年纪小,他怕是在等时间。既然他早已选择追随陛下,断不会更改”皇后起身扶着李世民请他坐下
    “陛下一向识人,敢信,敢用。对姬云莫非还有疑虑?”
    “朕不是不信他,你不知道那小子,滑溜得像那小泥鳅一般,有句准话,朕何至于此”
    皇后对李世民一个狡黠的笑容“陛下,小泥鳅滑溜,不用抓手里,放碗里”
    “放碗里?”似乎有道理,李世民心里开始琢磨
    “正是,放碗里。让崔家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世民明白了“观音婢言之有理,有理。朕,找他这病患”
    “二郎,臣妾已给姬县侯准备了礼物”
    “哎呀!看什么病患,那小子家里药材别说开药堂了,都堆成山了,当柴火烧一年都用不完”李世民摆摆手,可拉倒吧
    “臣妾只准备了少量好药,真正要陛下带上给他的,是臣妾做的上等皮裘和云锦”
    “穿的?”李世民
    皇后微微一笑很倾城“刚刚好才是真的好。这寒冬腊月的天,赏赐自然要合事宜。身暖,心暖。暖其身,得其心”
    “高明。朕有观音婢,真乃幸事”
    李世民走了,留下一句话
    “不许睡,都等着朕回来”
    皇后与杨妃面面相聚,露出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