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输出秩序
作者:言页   姬周八百年?大周:我千年起步最新章节     
    “陛下,臣受先帝大恩,今日绝不会弃您而去,愿身先士卒,为我军先锋!”说完,耶律挞烈便领着亲兵冲了出去,几个回合下来,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少,而他自己也早已身中数箭,支撑不住缓缓倒下了。
    张永德十分钦佩耶律挞烈,直到最后一刻,他仍以近八旬高龄忠心护主,遂下令停止射击。
    辽国一代名将耶律挞烈,政绩卓着,人称“富民大王”,最终倒在这场大战中,饮恨混同江边。后柴宗训因感念耶律挞烈忠心护主,在黄龙府为其立碑记传。
    耶律必摄见耶律挞烈身死后,悲痛难忍,他眼含热泪,拔剑四顾。看着身边仅剩的数千铁骑,他后悔了,后悔不该罔顾先帝耶律璟的临终之言,非要在此时与大周为敌,以致兵败,累及三军,致大辽覆灭。
    “我耶律必摄,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孙、太宗耶律德光之子、穆宗耶律璟之弟,今日兵败,不怨天不由人,唯责自身刚愎自用,不堪为大辽之主,自觉罪孽深重。祈求大周天子能善待我大辽臣民,耶律必摄愿以命相抵。”
    说罢,耶律必摄便举剑自刎,自裁于阵前。
    张永德并没有阻止耶律必摄,他深知,大辽之主不死,人心则不附,西辽不可能顺利并入大周版图,至于方才耶律必摄的临终之言,他只能原话带给柴宗训。至于柴宗训会不会答应,这就轮不到张永德做主了。
    “来人,收敛辽主尸首,卸掉辽军的兵器,返回黄龙府。”
    耶律必摄死后数日,柴宗训接报,后定其谥号为“愍”,史称辽末恭帝。
    混同江一战后,耶律必摄身死,西辽宣告灭亡,张永德率军花费数月,才将西辽境内的残余势力扫除干净,至此北境平安,大周顺利将西辽并入了版图。
    史载,昭武十七年五月,大周与西辽正式交战。数月间,周军先是重创西辽主力,生擒主将耶律敌烈。后又连克西辽多个重要城池,将辽主围困在黄龙府,后黄龙府城破,辽军在北撤途中被周军全歼,辽主于阵前自裁,西辽灭亡,存国七十年。
    自唐安史之乱兴起,再到公元784年唐朝撤销安北都护府,并将单于都护府降级为军镇以后,中原王朝的势力便彻底退出了草原,而后便是群雄逐鹿,进逼中原王朝,严重威胁到了中原政权的稳定。
    如今,由契丹族所建立的政权已被大周扫灭,如果柴宗训不尽快弥补掉这个权力真空,草原上就会再度陷入硝烟弥漫的大混战。
    北部战区指挥使向拱奉命驻守西辽故地后,张永德率领其余几路大军返京,柴宗训首次亲自在城门口迎接北征大军,诸将领受宠若惊,纷纷下马跪地叩首。
    “我大周北征大军今日凯旋,顺利攻灭契丹,扫清北境威胁,壮我大周军威,朕心甚慰!此战有功士兵皆可破格进入演武堂,其余将领由枢密院按军功封赏,另,朕已钦命官家工坊铸造‘征北剑’,赐予此战每一位参战的大周将士!”
    “大周万岁,陛下万岁!……”
    不得不说,柴宗训亲临城门迎接凯旋军队的做法,收获了前线将士一众好评。
    文德殿上,柴宗训依次封赏了几位主帅与副将。
    “令张永德兼任演武堂提督,加姚内斌为少保。命向拱移任西部战区指挥使,李重进为北部战区指挥使,两人皆赐万金。另,升任原北院事楚昭辅为东部战区指挥使,即日赴任。”
    原演武堂提督符彦卿年已七十九,再担当此重要职位已力不从心,柴宗训特命张永德兼任,也是对他的一种信任。
    楚昭辅原属赵匡胤麾下,这几年受其影响一直不得重用。楚昭辅为人勤介,不徇私情,素来以才干着称,此次是得到了柴宗训的破格提拔,才有幸位列五大战区指挥使之一。
    对于西辽故地的安置方法,柴宗训有一粗略设想,恰好趁着今日一并提出。
    “朕有意在原西辽故地设立自治州府,命大周官员为主政官员,各部族首领为副主政官员。解散当地武装,并入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与东部战区,严禁各部私蓄人马,藏匿兵器。”
    柴宗训设立自治州府的目的只有一个,向草原输出一种升级的中原秩序。
    传统的中原王朝是无法直接对草原输出秩序的,这不是因实力不支持,而是中原王朝想象力和理解力不支持。
    在历史上,真正能把这件事做好的只有大唐、大元和大清。
    大元的统治者是蒙古族,本身就来自于草原,中原只是其统治秩序的扩张。在草原上,大元皇帝称大汗;在中原,大元皇帝称皇帝。
    而大清的统治者则是出身于满族,其族群前身本就是女真族。在中原和东北,大清皇帝称皇帝;在蒙古和草原,大清皇帝称大汗;在雪域高原,大清皇帝则称自己是文殊菩萨转世。
    中原王朝自古以来就十分推崇名正言顺,名号和称谓,有着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关乎到合不合法的问题。战争只能持续不断地输出暴力,一个好的故事才是成就秩序的基础。
    想让众多草原部族理解什么是皇帝,还不如让他们接受你是草原的单于或者可汗,这就是草原上的逻辑。
    唐太宗在位之时,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
    因此,天可汗就成了草原最大的统治者,大唐是“平灭”东突厥,秦皇汉武是“征伐”匈奴。
    但是这种模式对草原的掌控度还是过于松弛,自唐中期后,对草原管辖力度越来越弱,导致后来完全丧失了草原的管辖权,大唐甚至与吐蕃死磕了好几百年。
    柴宗训的想法则是,用中原的政治体系将广大的草原纳入管辖,自此以后,草原部族同时也是大周子民,管辖草原的人员也是大周的官员,受到大周的直接管控。并且,为了彻底打消草原部族试图反抗大周的想法,柴宗训会在北境布武,震慑一方。